茶文化與酒文化的異同
茶與酒作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兩朵璀璨耀目的奇葩,在中華五千余年的文明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并在無數(shù)華夏兒女的血脈里深深扎下了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與酒文化的異同,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與酒文化的異同
迎客以茶,送別以酒,這是說茶酒待客的兩種場合。其茶酒待客的氣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囂的,茶是靜雅的;酒是發(fā)泄的,茶是內省的。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語不是有酒肉朋友嗎?宋代謝蓮有《菩薩蠻》詞一首道個正中:
相逢無處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別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勝情,為君歌數(shù)聲。
品茶和飲酒雖然是休閑的兩種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酒文化和茶文化的關系
酒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休閑文化,有著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點,都是一種休閑文化,都是一種交際的文化。酒與茶的不同之處:酒奔放,茶內斂;酒令人血活性起,茶使人心平氣和;酒就好比燕趙之士,慷慨激昂,茶卻有如江南女子,優(yōu)柔婉約。酒與茶就如兩泉涓涓細流,涇渭分明地順著歷史汨汨而下。
酒文化
不敢設想,如果沒有了酒,中華文化走過五千年的歷程會演變成什么模樣,是歸于白開水一般的平淡,還是有如舶來的咖啡般的苦澀?中華有幸,酒亦甚幸,正是有了曹孟德的對酒當歌、李太白的月下獨酌、李清照的黃昏東籬把酒、辛稼軒的醉里挑燈看劍,中華文化才如酒一般越是沉淀越顯醇厚,愈陳愈香。酒自身當然也在醉眼唱和之中美名千古傳揚。
高興時飲杯酒罷,“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嘛;憂愁時亦當有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離別時要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了,到哪再飲故鄉(xiāng)酒?相聚更不能沒酒,“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得意時,“白日放歌須縱酒”,失意時呢?“潦倒新停濁酒杯”……酒真是個好東西,不論你精神狀態(tài)如何,也不管你在何時何地,它都伴隨著你,它能與你交流,能聽你傾訴。你站著、坐著、走著、躺著都沒關系,就這么一仰頭,你就物我兩忘了,剩下的是十分豪氣,哈哈,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中國的文人歷來性情比較溫和,正是有了酒,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在埋頭故紙堆之外還有生活的另外一種方式,生活中本來就需要淋漓盡致的宣泄,更何況文人們又都是性情中人。有了文人的撐腰,酒就變雅了,“琴棋書畫詩酒花”,酒不能靜心更不能養(yǎng)性,可它卻是雅的催化劑。鼓琴時先沾點酒,琴聲會更為激越;揮毫時暢飲幾杯,酩酊之間筆走龍蛇。無酒哪來詩興,醉里看花更怡人。酒更多的時候當然還是成為了販夫走卒的懷中之物,俗人喝酒更來得痛快,似醉非醉時分,三分流氣三分豪氣和四分牛氣會交織一起,前朝野史、今日世事和女人便成為三大永恒話題。酒就這樣以它的率真和張揚在雅與俗之間來回行走,并熱情地告訴世人:大俗即是大雅!
茶文化
茶呢?此時它靜靜地躲在文化的角落,將它的性情存乎于高山流水,雖然,人們在酒余飯后也會想起它的含蓄、恬靜,也會發(fā)出諸如“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shù)片淺含黃”、“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的贊美,但那畢竟只是桌前案后的一絲點綴了?;蛟S,茶生來就只是聊以解渴,或者讓人在酒醉神迷之際找回幾分清醒罷了。茶知道自己永遠無法與酒一道并肩登上大雅之堂,于是堅定地沿著俗的道路走下去,忽然一日,它成了道學家思禪入定必飲的“玄酒”,一不小心,茶成了道,姍姍步入了宗教。
一二知己,久違重逢,一邊飲茶,一邊談心,足可以慰籍平生。楊萬里有詩云:“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端生。”宋代葛長庚詩有:“綠云入口生香風,滿口蘭芷香無窮。”這都是以茶待客的極高境界。
今日的酒與茶,已然沒有紛爭。酒樓和茶室矗立在街的兩旁,成為享受和消費的不同方式。在燈紅酒綠的喧囂中,茶枯守著自己的一方凈土,偶爾會有一雙雙的情侶或一幫呼朋引伴的來到這里,于是在昏暗的燈光下,在隱隱的茶光里,映出了一份塵世間難得的安憩,氤氳的煙氣裹起了一份淡淡的情緣。
茶文化與酒文化的異同相關文章:
3.茶道與酒文化
5.茶文化和酒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