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
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
中國茶文化從哲學層面論述了其由技而藝,由藝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點和思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1
《中國茶文化圖典》讀后感
《中國茶文化圖典》,寫的是茶文化發(fā)展的大脈絡;在茶文化形成過程中與禪、藝術、民俗的種種聯系;因茶派生出的雅事趣事。不論慣喝茶或是不慣喝茶的人,從歷史角度來講,這本書的價值都十分高。即使不喜歡讀歷史,書中也有許多有關茶的民間小故事,可以聊供消磨時光。熱愛旅行的人,也能從這本書中獲知各民族亦或地域的吃茶傳統。少年時,家中養(yǎng)了一株白茶花。特意種植在大花盆中,擺放到院子西側。院子東側,一半是花卉,一半是蔬菜。
花卉多以紅黃紫為主,蔬菜大抵皆是綠色。東西院對比,東院錦簇招展,西院潔凈清幽。祖父習慣喝茶。同事或是親友知曉他的愛好,時常送他好茶,但他都不喜歡,只喝市場買來的袋裝茉莉茶。把茶葉放在杯子中,再采三兩朵白茶花丟進茶杯,用滾燙的開水一沖,茶香與新鮮花香便四溢開來。水波平穩(wěn)后,細細碎碎的白茶花會飄浮到最上面,襯著一杯茶色,讓人單是看已心曠神怡。
記得一句話,應該是汪曾祺書中寫過的,但忘記最初是誰寫來:記得舊時好,跟隨爹爹去吃茶。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最是人生顛沛流離處,回憶少年時分,會覺得別有滋味在心頭。茶花、花盆、院子,應該都被另一戶陌生人家鏟除了。關于這些的印象,也在腦海中逐漸模糊。唯一記得清楚的,是祖父摘花沏茶時的動作。用大拇指與食指的指甲一掐,放在嘴邊吹去上面塵土,再放進杯子。現在說來是簡單的,可是當年,對于尚年幼的我來講,其實極具誘惑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到現在我也喝茉莉花茶。
雖然再沒有新鮮白茶花堪佐之,但總算可以慰籍一分思舊之情。古往今來,茶的名字都很好聽。碧螺春,鐵觀音,銀針,烏龍。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寫段譽講茶花,又有擬人的十八學士、七仙女、風塵三俠、落弟秀才等諸多名稱……
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2
《茶道養(yǎng)生》讀后感
高一 張思逸
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所謂:“養(yǎng)生有道”才能夠達到養(yǎng)生的最佳效果。但是在生活中人們對于養(yǎng)生了解的不是很多,于是林治君推出新著《茶道養(yǎng)生》一本書籍。今年的長安,瑞雪紛飛,銀妝素裹,空氣較往年格外清新。林治君以新著《茶道養(yǎng)生》見示,凈幾明窗間,映雪清賞,位覺愜意。
現代社會是一求效率的社會,大街阡陌上,到處都是匆遽的身影。天下攘攘,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記得西安東大街曾立有唐代白居易的《過天門街》詩牌:“雪盡終南又一春,遙憐翠色對紅塵。千車萬馬九衢上,回看看山無一人。”不獨古時如此,在當今社會,能夠歇下腳步,靜下心來,品一杯清茗,聆山水清音,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
中國的哲學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修身養(yǎng)性。而茶道,則能將中國哲學養(yǎng)生的精微之處,通過明潔高雅的形式,在茶香氤氳、佛道詩禪中,進行生動鮮明的演繹與呈現。在茶道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注重心靈的感悟與提升,而忽略了基本形式的訓練與磨礪;另一種是注重基本程式的訓練與磨礪,而忽略了心靈的感悟與提升。這兩種傾向,實際上體現了形下與形上、生理與心理、器物與大道、方內與方外的難以融合,故而各有側重,分庭抗禮。展讀林治君此書,最大的感受是,本書的內容涵蓋了“以茶養(yǎng)身”和“以道養(yǎng)心”兩個層面,是一本既有理論見解,又有實際體證,知行并重、身心兼養(yǎng)的佳作。
欲明茶道,首先必須明白茶技和茶藝。
茶藝是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包括品茶的技能和藝術。在本書的茶技和茶藝部分,作者介紹了中國名茶的種類、茶藝方法等茶道養(yǎng)生的物質基礎,提出了以茶養(yǎng)生的十大功效,諸如提神益思、消炎滅菌、降脂降壓、美容養(yǎng)顏、保肝明目、延年益壽等;區(qū)分了飲茶的兩大類型即清飲與混飲;作者還提出,茶道養(yǎng)生時,根據人數的不同,可以體驗不同的氛圍:獨品得神,對啜得趣,眾飲得慧。凡此,都可作為養(yǎng)生寶鑒,啟人暇思。
誠如作者所言,“茶藝與茶道互為表里。茶藝主技,載茶道而成藝;茶道主理,因茶藝而彰顯。茶道是茶藝的靈魂,在修習茶藝時必須‘以道馭藝’;茶藝是茶道的表現,在實踐中必須‘以藝示道’。”在本書的茶道部分,作者闡發(fā)了茶道的基本精神:和(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靜(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茶道修習過程中茶人的身心感受)、真(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并介紹了美學與茶道養(yǎng)生、道家與茶道養(yǎng)生、佛家與茶道養(yǎng)生、儒家與茶道養(yǎng)生,指出內涵豐富的中國茶道,既包含了積極入世、大濟天下的儒家思想,又包含了天人合一、守璞全真的道家思想,還包含了茶禪一味、見性成佛的佛家思想。茶道薈萃了儒、釋、道三教的思想精華,所以最合于修身養(yǎng)性。
婆娑起舞,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也在代主人殷勤地挽留客人。“客至心常暖,人走茶猶溫”,這既是茶禪之道的妙諦,也是處世待人之道的妙諦。
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3
關于茶文化
曾經迷迷茫茫的選了《中國飲食文化》 這門課,對于我來說,雖然算不上吃貨,但是每當老師播放《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節(jié)目的時候,也會抵擋不住對吃的誘惑,我感覺當時的迷迷茫?;蛟S是我的榮幸,很榮幸的選了這節(jié)課,并且學到了中國的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今天,我來說一說中國的茶文化。
千古流傳的名句“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說出了茶的文化在中國很早前就存在,世界上中國是最早發(fā)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的中國茶樹的國家,茶的起源距今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fā)現和利用也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上?,茶文化在中國已經有了深厚的文化。
茶的起源古史有傳說是“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雖然這只是傳聞,但是也會有一定的道理,在《詩經》中命名為茶,早在西漢時就有飲茶的記載,在唐代時茶文化已經形成,并且在宋代達到興盛,并且在明清時代茶文化已經得到了普及,如今,茶文化,不僅在中國有博大精深的影響,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
在唐代時候,大唐興盛時期,茶文化就流傳到我國周邊國家,其中,如日本,發(fā)展到了今天的茶道,而中國有些人卻對茶文化感到不在意,對此,我替那些人感到羞恥。
中國茶文化,在未來中,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經濟貿易等等,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茶文化,因此,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源遠流長的,可以越來越具有中國的特色民族茶文化。
如今,茶的價格也有所差異,主要還是地域的原因或者其他的各種因素,并且由于茶的功能也不一,也就不為奇怪了。茶的文化內涵及其的豐富,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因此,發(fā)揮著各種作用,有人以茶交友,有人以茶作詩,有人以茶養(yǎng)性等等。
這樣,也就說明了中國的飲茶也是別有一姿的風味。中國的飲茶,重在品,中國是個文明的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jié)的。凡是來了客人,沏茶,敬茶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國的茶有的人代表它是修身養(yǎng)性的。自有好多詩人,到好山,好水,好茶,吟出好詩句,修身養(yǎng)性。
也有的人代表它是人生,需要慢慢的品,初其入口為苦,后其嘗的其香,可見茶的文化多姿多彩。
茶文化在中國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在世界上也是如此。德國有以品茶來代表紳士,日本有茶道,中國有各地的民族的茶文化,這也就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茶文化之間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是沒有界限的。隨之,茶文化業(yè)會越來越長久,更上一層樓。
因此,我覺得茶文化不僅是象征著中國的博大精深,也代表著一個人的德行,略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品茶如品人生,茶文化,茶人生。
中國茶文化的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