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閱讀與答案(2)
中國茶文化的閱讀與答案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閱讀與答案
我們透過三國兩晉時期關于茶葉情況的零星史實,聯系漢以前的茶史資料.多少也就能夠朦朧看出,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系統(tǒng)初步形成的時期。
我國發(fā)現、利用和飲用茶葉的歷史雖然非常悠遠,但是從文獻記載來說,漢以前乃至三國的茶史資料十分稀少,以至對這時的茶,只能稱之為是一種只流傳巴蜀的區(qū)域性的簡單飲料文化。至兩晉以后,隨著茶葉文化與我國各地社會生活和其他文化的進一步相會、相融和相互影響。也隨著文獻記載的增多,這才初步顯示和構建出了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的特點及系統(tǒng)。舉例來說,由于士人愈來愈多的卷入飲茶行列,兩晉時,不僅出現了《登成都樓》、孫楚《出歌》等吟及茶事詩歌和出現了杜育《賦》一類專門描述茶的茶文化藝術,而且也為茶葉抹上丁一層節(jié)儉、樸素、清淡廉潔的色彩,使茶葉文化多少注進了一些儒家“尚仁貴中”的基本思想.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同時.隨著這一時期道教和佛教在我國的廣為傳播,孕育中的茶葉文化,也自然地融進了不少道教和佛教的有關思想和文化內容。這一點,我們從陸羽《茶經》引述的《神導記》中的“丹丘子贈大茗”的故事,《食忌》關于“苦茶久食羽化”的傳說,就可明顯看出,這即是兩晉時茶葉文化受道教文化影響的反映。至于佛教,《茶經》中也搜錄有晉《異苑》剡縣陳某以茶祀墳獲報的故事,《續(xù)名僧傳》關于武康小山寺釋法瑤“飯所飲茶”的記載等等。前者一看即知,宣傳的是因果報應思想;這里也清楚看到了佛教和我國茶文化的聯結。
不過,這里需要補充幾句,在晉以前或我國茶葉文化早期階段上,就佛教和道教對茶葉文化的影響來說,道教的影響可能大些和直接些。因為佛教雖說是西漢后期就傳至我國,但其教義的“中國化”,還是后來禪宗興起以后的事情。關于這一看法,有人可能會引“西漢甘露天師”植茶蒙山,來說明佛教與茶的關系比道教更早,其實蒙山茶的傳說,現在好像與佛教有是,但開始可能是道教所編或僧道共編的故事,是晉朝以后佛教為和道教爭奪肇創(chuàng)茶業(yè)的功績所編織出來的。這等于兩教在南北朝編造的《清凈法引經》和《老子化胡經》等偽經一樣,前者稱釋迦牟尼的二個弟子:一為儒童菩薩孔子,一為光凈菩薩老子;后者則反過來把釋迦說成是老子西出教化出來的弟子,所以,關于蒙頂茶系西漢甘露大師手植的傳說,純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這時的茶葉文化,除和儒、佛、道有所交融,在精神方面揉進了某些儒、佛、道哲學思想外,在物質文化方面,也較漢以前有了不少提高。如漢以前,我們無法知道其時是否有專門的茶具和以茶為禮的情況,王褒《僮約》“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二句,前一句古作“島鱉烹茶”,不作茶作苦菜解,后面的“具”當然也非指茶具;后一句雖然一般都肯定劉武陽去買茶,但是否用來祭神敬客呢?就不敢說了。但是,西晉時,如《世說新語》任育長至石頭城看到的“坐席競,下飲”,杜育《賦》“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等描寫,這時不但明顯看到了“以茶待客”的禮俗.而且這時對烹茶用水擇器,也已講究,以至各地每個人對飲茶用具的產地和式樣都有所推崇了。類似的例子還可舉一些,但就上述幾點,我們也能看出.這時我國茶葉文化的脈絡,已油然浮現出來。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晉朝是我國傳統(tǒng)茶葉文化能可確定的形成階段。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漢以前乃至三國時期,只有在巴蜀一帶才能喝到茶。
B.兩晉以后,隨著茶葉文化的傳播,茶葉產量的增加,初步顯示和構建出了我國古代茶葉文化的特點及系統(tǒng)。
C.茶葉被人為的抹上了一層節(jié)儉、樸素、清淡廉潔的色彩,這樣茶就成了儒家“尚仁貴中”的基本思想的代表。
D.茶文化的形成,不僅要考慮其精神內涵的形成,還要考慮物質因素。
2.下列對文中有關宗教內容的表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加點的“前者”是指“丹丘子贈大茗”的故事和“苦茶久食羽化”的傳說。
B.作者認為西漢甘露大師可能是僧人,也可能是道士。
C.《清凈法引經》應該是一本佛教的經書,其中所稱的“儒童菩薩孔子”就是指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
D.由于兩晉時期道教佛教的廣泛傳播,這時期的茶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它們的影響。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佛教教義的“中國化”時間不晚于晉朝的建立。
B.禪宗興起以后,佛教和道教對茶葉文化的影響就開始并駕齊驅了。
C.佛教和道教編撰偽經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爭取信眾。
D.我國傳統(tǒng)茶葉文化一定是在晉朝開始形成的。
閱讀答案:
1. D(A 流傳于巴蜀一帶不代表中原地區(qū)喝不到 B原文并沒有“茶葉產量的增加”這一條 C與原文的表述在程度上有較大差異。)
2. A(前者是指晉《異苑》剡縣陳某以茶祀墳獲報的故事)
3. C(A據原文第三段開頭,晉朝建立前,佛教教義并沒有“中國化”;B“并駕齊驅”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D原文是“能可確定”。是指目前能夠確定的。)
中國的茶閱讀與答案
?、僦袊遣璧墓枢l(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茶的發(fā)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谥袊螘r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于漢,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但此多非史實,縱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恫杞洝吩疲荷褶r《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于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
?、墼诠糯妨现校璧拿Q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個義項。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fā)于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于統(tǒng)一,后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懿枘芟?,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yǎng)素,對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兩杯茶可抑制細胞衰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對于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飲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腸胃,睡前喝茶則容易影響睡眠品質;茶水不宜過濃,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藥物時,不可以茶水配服,會影響藥效。
?、莶栉幕膬群鋵嵕褪侵袊幕膬群囊环N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象。禮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我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qū),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選自百度百科,有刪改)
1.下列的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 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大家都認為中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
B. 中國人皆愛飲茶,茶對人體諸多器官均有益處,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舉國之飲。
C. 探究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必須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來進行。
D. 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于神農氏,但文章作者認為茶開始于漢,而盛行于唐。
2.文章第②③④⑤段分別從哪個角度介紹了有閱讀題及答案關茶的知識,請簡要概括,每句字數不超過8個字。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