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教人類學宗教人類學是什么
宗教人類學是一門邊緣性學科,是宗教學與文化人類學相結(jié)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學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什么是宗教人類學,歡迎閱讀。
什么是宗教人類學
宗教人類學(religious anthropology),亦稱宗教民族學或宗教人種學,它是與人類學、民族學和社會學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運用人類學方法研究原始宗教的各種形態(tài)及其與原始文化的各種關(guān)系。
宗教人類學簡介
最初是從社會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中發(fā)展而來的,社會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一開始就與宗教文化的研究密切交融,而在促成宗教人類學獨立的過程中作出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有赫伯特·斯賓塞的1826年提出的普遍進化論包括宗教進化。英國學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被尊為人類學之父,在《原始文化——關(guān)于神化、哲學、宗教、藝術(shù)和風俗的發(fā)展研究》(1871)一書中用萬物有靈論解釋宗教,把宗教歸結(jié)為對精靈存在物的信仰;而精靈又源于人類童年期對生死差異和夢幻的驚奇之心。英國人類學家馬雷特提出“物活論”來修正泰勒的“萬物有靈論”。與泰勒開創(chuàng)的從未開化民族中尋找史前宗教的人類學和民族學方法相并存的是民俗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從現(xiàn)存的民間傳說,習俗、禮儀和信仰中尋找原始文化的遺存物。民俗學研究方法在神話研究的語言學方法和人類學方法中建立了一座橋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止,第一階段的宗教人類學對人類宗教起源和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度是樂觀主義的進化淪。
由于戰(zhàn)爭的沖擊,第二階段的宗教人類學在研究方法和基本態(tài)度上發(fā)生重大變化。在宗教人類學研究的基本信念上,抽象的樂觀主義歷史進步觀不再被看做理所當然的信念。對宗教人類學研究領(lǐng)域的開拓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還有文化歷史學派的代表博厄斯及其追隨者,他們的努力使宗教人類學進一步脫離了直線進化淪的影響,促使人們從宗教文化的體系內(nèi)部及其獨特背景采理解原始宗教。
宗教人類學從早期注重研究宗教現(xiàn)象的起源、進化、特性、宗教與其他形式的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轉(zhuǎn)到對宗教的原始結(jié)構(gòu)、社會功能、宗教對社會心理的影響,宗教文化的傳播等方面,而其基本的研究對象和內(nèi)容則包括:神話、巫術(shù),宗教祭儀、宗教組織結(jié)構(gòu)、圖騰崇拜及其對原始文化、道德、法律、原始人的思維和肉體酌關(guān)系。[1]
宗教人類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宗教文明的發(fā)展有一個從自然宗教到巫術(shù)宗教再到倫理宗教的過程,按照社會學三大巨頭之一馬克斯·韋伯的說法,這是一個逐漸理性化的發(fā)展進程,這也是世俗化宗教哲學過程。卡西爾指出,人類的宗教—倫理文化的發(fā)展,即是以各種方式通過倫理意識的奮斗擺脫禁忌體系體現(xiàn)的巫術(shù)的消極的壓抑與強制,走向自由的理想的行程。盡管需要漫長艱巨的努力,可成熟的宗教必須克服原始的禁忌主義體系。
宗教人類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圖書)
《宗教人類學》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金澤編寫。書籍信息編輯
書 名: 宗教人類學
作 者:金澤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12月1日
ISBN: 9787509719589
開本: 16開
定價: 79.00元
內(nèi)容簡介
《宗教人類學(第2輯)》主要內(nèi)容簡介:盡管宗教人類學并不像歷史學那樣注重有關(guān)宗教信仰之社會文化事實的考證,或像神學研究那樣關(guān)切宗教信仰的真理或精神的體證,卻不能回避宗教信仰與歷史社會事實或地方文化體系之間的整體關(guān)聯(lián),也不能回避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世界的緊密連體關(guān)系,更不能回避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世界中所呈現(xiàn)的多重維度和象征意義。因此,對于“宗教”的人類學研究的旨向,不僅僅是為了增長我們有限的宗教知識,而是要透過對域內(nèi)與域外的宗教生活場景的了解,對日常的宗教實踐與信仰生活的意義、象征的多重把握,借以促進自我的心性體會以及不同國家或社群間的相互理解。
作者簡介
金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專著:《中國民間信仰》、《文化形態(tài)與英雄崇拜》、《宗教禁忌研究》、《宗教人類學導論》、《宗教人類學學說史綱要》等。譯著:《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神話學》、《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等。主編:《中國宗教報告》(藍皮書)。陳進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合著:《透視中國東南:文化經(jīng)濟的整合研究》(2003)。專著:《信仰、儀式與鄉(xiāng)土社會: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2005)、《隔岸觀火:泛臺海區(qū)域的信仰生活》(2008)等。
圖書目錄
[前言]宗教生活世界的“靈性反觀”/陳進國/1
域外視野
徘徊在“參與”和“觀察”之間——在田野現(xiàn)場研究宗教的方法論淺析/李榮榮/3
宗教現(xiàn)象的彌散化與宗教經(jīng)濟學的盲區(qū)——以澳大利亞聯(lián)合教會為例/楊春宇/21
法國社會中的世俗主義與天主教式微/張金嶺/37
佛與他者:現(xiàn)代泰國的文明國家與信仰階序的建構(gòu)/龔浩群/59
中產(chǎn)階級與印度當代的上師信仰/吳曉黎/80
[點評]對于宗教人類學的討論/〔美〕魏樂博(Robert P.Weller)李榮榮、張金嶺 譯楊春宇 校/101
本土眼光
社會轉(zhuǎn)型中的規(guī)范化與變通性——以江蘇J市____教會為個案 /邱永輝/111
信仰的地方表達與實踐——對一個____村落的人類學考察/劉琪/128
神力的展演——安提阿中央教會的個案研究/高瑜/141
信仰、國家與民族——延邊朝鮮族的____信仰與國家和民族認同/艾菊紅/164
[點評]地方政治經(jīng)濟體系中的____/曹南來/178
歷史向度
粵東海陸豐地區(qū)的義冢信仰與其演變——從“圣人公媽”到“百姓公媽”/〔日〕志賀市子(Shiga Ichiko)/187
北方民間信仰中的肉身成道——從王二奶奶到香河老人/范麗珠/210
道脈南傳:20世紀從嶺南到越南先天道的傳承與變遷/游子安/232
吾道其南:先天道在泰國的流播/危丁明/257
[點評]流動的信仰/盧云峰/277
思想交談
臺灣地區(qū)民間信仰研究的現(xiàn)況與展望/張珣/287
在幾組對立的思考中認識薩滿教/孟慧英/313
社會脈絡中的____研究——走出神學與思想研究的宗教人類學/〔日〕藤野陽平(Fujino Yohei)/335
靈恩派____的全球化 /〔美〕喬爾·羅賓斯(Joel Robbins) 著
楊思奇 譯黃劍波、烏媛 校/351
[點評]宗教與生活實踐的人類學思考/王建新/388
書評綜述
評《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美〕南微莉(Vivian-Lee Nyitray) 著張曉梅 譯/405
評《中國的宗教性:現(xiàn)代性之困與國家的形成》/〔美〕伊萊(Eli Alberts) 著張曉梅 譯/409
佛教與現(xiàn)代性的他途——讀《信徒與公民》/張金嶺/413
文化并置與道德困境——讀Becoming Sinners/劉琪/423
歷史的畫卷、創(chuàng)新的研究——評《官府、宗族與天主教》/林金水/431
存在的方式——讀《流動的精神社區(qū)》/馬雪峰/435
“中國宗教人類學的回顧與前瞻:首屆宗教人類學學術(shù)論壇”綜述/陳銳剛/441
看了什么是宗教人類學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