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
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
《歸園田居》為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一共5首詩歌描寫了詩人重歸田園時的新鮮感受和由衷喜悅。讀了這些詩,讀者有何感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一起來看看。
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篇一
種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說這是因為陶淵明初歸田園,不熟悉農務。其實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種的,他只是參與部分勞動,這話說得沒有意思。組詩第一首《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有“開荒南野際”之句,可以證明南山下的土地是新開墾的。所以不適合種其它莊稼,只好種上容易生長的豆類。這道理種過田的人都懂得。如果不考慮運用典故的因素,這兩句就像一個老農的閑談,起得平淡,給人以親切感。
草盛就得鋤,所以一早就下地了。這是紀實。但“理荒穢”三字,用得比較重,似乎別有用心。楊惲詩中“蕪穢不治”,是比喻朝廷之荒亂。那么,在陶淵明看來,社會的混亂,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是因為許多人脫離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爭奪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戰(zhàn)亂紛起,流血無盡。“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這詩表明陶淵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個人都應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穢”,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糾治整個社會的“蕪穢”之深意。
“帶(戴)月荷鋤歸”,說明整整干了一天。陶淵明畢竟不是真正的農民,既有僮仆和他一起下地,即使他干起活不那么緊張勞累,這一天也夠受的。但他的心情卻很愉快。因為沒有好心情,寫不出這樣美的詩句。月光灑遍田野,扛著鋤頭,沿著田間小路往家走,這是多么漂亮的畫面!另一首詩中,陶淵明對田間勞動說過這樣的話:“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身體雖然疲勞,卻避免了許多患害。這不但包括兵兇戰(zhàn)厄,也包括人群間的爾詐我虞。在勞作中生命顯得切實、有力,所以是愉快的,美的。
因為是新開墾的土地,道路狹隘,草木卻長得高。天時已晚,草葉上凝結了點點露珠,沾濕了衣裳。“衣沾不足惜”,把這么一件小事提出來,強調一句,好像沒有什么必要。衣服濕了,確確實實是沒有什么可惜的,陶淵明這么一個豁達的人,按理不應該去說它。但“衣沾”并不只是說衣服被打濕而已,而是一個象征。從前做官,雖然不舒服,總有一份俸祿,可以養(yǎng)家活口,沽酒買醉。辭官隱居,生活自然艱難得多,田間勞動,又不是他這么一個讀書人所能輕易勝任的,而且這種境況還將持續(xù)下去。高蹈避世,說起來容易,沒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淵明自己,也是內心中“貧富長交戰(zhàn)”的。只是詩人不愿說得太遠、太露,以致破壞整首詩的氣氛,只就眼前小事,輕輕點上一筆。
“但使愿無違”是全詩的歸結和主旨。“愿”,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堅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誠的態(tài)度、自然的方式,完成這一短暫的生命。這太重要了。所以一切艱難,與此相比,都變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確做到了“愿無違”,也是頗值得自我欣賞的。
用淺易的文字,平緩的語調,表現(xiàn)深刻的思想,是陶淵明的特長。即使讀者并不知道詩中運用了什么典故,單是詩中的情調、氣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傳送到讀者的內心深處。
詩人躬耕田畝,把勞動寫得富有詩意。“種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語;“帶月荷鋤歸”,多么美的畫面。語言平淡而意境醇美,這就是陶詩的獨特風格。
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篇二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滿堂前。”
根據(jù)他的描述你可以看見在南方的原野有一片開荒的田地,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七八間,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門庭里沒有世俗鎖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這對于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的人,可算是返回到大自然的懷抱。
這也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的經典之作。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xiàn)了詩人對現(xiàn)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他可謂是傳奇中的傳奇,經典中的經典。在現(xiàn)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聲稱自己是如何的淡泊名利,自己是如何的清正廉明,自己是如何的不趨炎附勢……但誰知道他背地里干了那些見不得光的事呢?但正真這樣的人也不勝枚舉,古有屈原、海瑞、張居正、包拯、周敦頤等;今有周恩來、雷鋒、孔繁森、王進喜、沈浩等。社會在于創(chuàng)造,在于我們去建設她,愿我們的社會擁有明凈的天空!
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篇三
已不記得是第幾回在課本上看到先生之作了。
先生之所居,神州也。神州之地甚廣,故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而先生家堂前院后都是菊,亦有詩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人多聞先生愛菊之情切,甚于一提及先生就不得不想起他家東籬下一簇簇的芳華。大抵都是金黃的明燦的,像那些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多是不合先生品性的,它們許太嬌嫩,禁不住南山下的秋風,也就沒能來陪伴先生,而成了皇家園苑的風景。愛菊如癡、視菊如命的先生倒在凄風冷雨中落了個灑脫。后人便說“秋叢繞舍似陶家”或是“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先生慕菊,菊亦慕先生否?
先生自己也說本性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又絕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又為何“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這樣的案牘勞形、污濁官場不正是束縛先生的樊籠嗎?先生怎能不向往自由的世界呢?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得了什么,而是不想做的事沒人能強迫你做。先生可謂是得了真自由,從此躬耕隱居,一代名士自風流!誤入歧途算不幸,得以返歸是萬幸。一旦羈鳥回舊林、池魚歸故淵、先生歸田園,愉悅之心得無異乎?自此“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十多畝薄田、八九間草屋不覺困苦,凡享受著榆柳成蔭、桃李爭妍、東籬從菊與君伴、裊裊煙緩緩飄升入那青青天、深深巷聲聲吠共賞輪夕陽圓、矮矮籬陣陣鳴飄出了桑樹顛。多像世外桃源!就是世外桃源!
原先被世俗的規(guī)矩羈著,伸展不開拳腳。羈著、壓著一腔憤懣、整整三十年!而今房前屋后無塵世雜務,簡陋屋中清清閑閑。終于釋了重負,了無矯飾的心摒棄繁華、清靜淡然。
先生性慕高潔、愛菊好酒。塵世紛雜半生、官場沉浮幾載;已而復獲自由,宅院樹木、村落炊煙。似涓流之入真淳海、以淡墨繪天成田園。留詩126首,人私謚“靖節(jié)”,自郝“五柳”。
歸園田居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1.歸園田居讀后感
2.歸園田居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