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小說讀后感
水滸傳小說讀后感
水滸傳是反映當時社會黑暗的小說。那讀者感悟到什么?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水滸傳小說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水滸傳小說讀后感篇1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北宋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描寫了一百零八好漢因為當時黑暗的社會與腐敗的統(tǒng)治者給逼上梁山,后受到招安,招安后被奸臣所害。
這一百零八好漢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性格,但都有著兩個字,“忠”字與“義”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黑旋風”李逵。在宋江被捕之后,在刑場上,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救宋江,這不就是書中的“義字嗎?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接受招安,這就是“忠”字。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做到的了“忠”字,卻很少人能夠做到“義”字。因為這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必死的決心。但是,有些人就擁有這很大的勇氣與必死的決心。比如:董存瑞舍生炸城堡,用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黃繼光為了完成任務(wù),用胸膛擋住了敵人的機槍......
“義”字,是人類發(fā)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零件”。
水滸傳小說讀后感篇2
第一次是從電視節(jié)目中接觸《水滸》,當時只是被故事中打打殺殺的情節(jié)所吸引,后來高中時,第二次讀《水滸》,卻痛恨宋江一心招安,使梁山好漢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留下一片凄涼的情景讓人感傷。
如今再讀《水滸》,卻為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拍案叫絕。這里,我們來分析一下梁山先后的三位寨主——王倫、晁蓋、宋江。
王倫,一個落草的窮書生,沒有遠見,心胸狹窄,膽小怕事,沒有領(lǐng)導(dǎo)能力,是確確實實的“賊寇”!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王倫雖說是山寨之首,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坐山為王罷了,他手下就兩三個頭領(lǐng),而且都是平平之輩,不能成氣候,后來林沖來投,卻恐林沖的本事在他之上,容不得林沖,就整日好酒好肉款待,是想逼林沖自己走啊。這也為后來林沖火并王倫埋下了伏筆,也體現(xiàn)了王倫沒有遠見,心胸狹窄。再后來,晁蓋一行七人奪了生辰綱,殺了官軍后上梁山入伙,這下王倫的心胸狹窄和膽小怕事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起初他還是想用對待林沖的辦法來逼走晁蓋,成天好酒好肉。但出于防范,將晁蓋一行人分開居住,并派人監(jiān)視。后來怕晁蓋等人殺他奪山寨之主,就假仁假義地與林沖結(jié)拜,想尋個庇護。誰知,越是這樣,越激起了林沖對他的反感。后來經(jīng)吳用多次言語相激,終使林沖這樣正直內(nèi)向的人爆發(fā),才有了火并王倫,擁立晁蓋的壯舉。
晁蓋此人最重義氣,這從梁山上會議用的大廳名字就能看出來,在晁蓋為山寨之主時,橫匾為“聚義廳”三個字。正因為晁蓋重義,才使得各路英雄募名來投,其中就包括山東呼保義宋江。后來梁山的幾次出征以及晁蓋的死,也無不體現(xiàn)出這個“義”字。祝家莊一戰(zhàn),是為救時遷這種“梁上君子”,體現(xiàn)出晁蓋的義,緊接著,曾頭市搶了獻給晁蓋的寶馬,晁蓋并不生氣,但他們打傷了劉唐兄弟,這使晁蓋為之一震,親率兵馬征討,就在征討時,晁蓋中毒箭身亡,臨死時,還折箭為誓,捉住史文恭者為山寨之主,晁蓋的死并不在意料之外,因為他不死,梁山可能就只安于現(xiàn)狀,天天酒肉生平,真正落下個“草寇”的罵名。
晁蓋一死,成就了梁山一位有遠見的領(lǐng)導(dǎo)人物——宋江。“忠義”“前途”貫穿了宋江的整個領(lǐng)導(dǎo)思路,也影響了梁山的真正命運。在晁蓋死時,晁蓋要求將自己葬于梁山,與兄弟們?yōu)榘?,但宋江并沒有答應(yīng),宋江說道:終有一日要將哥哥靈位移至東京,讓后人世代供奉,這一點就看出了宋江一心為梁山的前途著想,為梁山眾兄弟的命運、名聲著想,為“忠義”二字奮斗。另外,宋江掌權(quán)后,梁山108位英雄排座次,橫匾“聚義廳”三個字換成了“忠義堂”。從這里也可以體現(xiàn)出宋江的偉大抱負。后來由于梁山聲名大振,再加之宋太尉的大力協(xié)助,朝廷終于下旨招安,后令其遠征方臘。在征討方臘途中,梁山好漢死傷大半,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堆積成梁山的忠義之名,武松獨臂擒方臘更是感人……宋江為梁山贏得了名聲,但也釀成了《水滸傳》悲劇的結(jié)局。
水滸傳小說讀后感篇3
兒時,于一堆漫畫書中翻出了那本連環(huán)版《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花和尚倒拔垂楊柳……一章一節(jié)、一畫一人,令我欣喜不已。透過一位位英姿颯爽的好漢、看著一件件形狀各異的兵器,小小童心中充滿了欽佩。從此,我的心中便占據(jù)著那方英雄的熱土——水泊梁山。再讀水滸,已是十年之后了。攜著那份崇拜,于靜靜深夜中,畢恭畢敬地捧起那本厚厚的線裝書,咀嚼著一字一句,尋訪著一地一人,我的心被觸動了:水泊梁山,汝中之人皆英雄乎?尋訪徽宗一章,深疑其人其事!
還記得那章: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布連環(huán)馬。一時間荒野染赤,幾路人馬鎩羽而歸,宋公明更是寢食難安、心急如焚。一日湯隆獻計,乃使時遷盜甲,遂賺徐寧上山,大破呼延灼,雙鞭將兵敗山倒,亦于此后青州一役,上山作了頭領(lǐng)。讀至此章,余心中大為不爽:
一曰,湯隆與徐寧乃至親,然湯竟無視血親,以計欺之,甚至于途中扮徐寧殺人以絕其后路,豈不是害之?至親尚且如此,吾弗敢深思!二曰,青州一役,雙鞭將不幸被捉。兵敗之將,自當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那份勇氣,慷慨就死,一無反顧。然其被縛堂下,宋公明僅以解其縛之行,幾字之語而輕易賺之。雖曰“義氣相投”,然余亦恨之不忠!此等臣子,即使于盛世,國家豈有不亡之理?
其實,梁山好漢之中似湯隆欺害至親者,不獨其一。似孫新逼兄之事亦此。大丈夫不心系親人反害之、欺之,此乃真英雄乎?而好漢之列似此輕易倒戈之人,亦不獨雙鞭將一人,關(guān)勝、凌振亦如此。輕易降敵,非專一之人也!余讀此一事已深疑梁山好漢。又見黑旋風殺李鬼而食其肉,祝家莊一役濫殺扈氏一門以至于剁殺奸夫淫婦,其行之殘忍,令人發(fā)指。此即腰斬《水滸》的金圣嘆所評論的“天下第一等真性情之人”?吾甚疑之!此等之人謂其“真性情”,不若稱之為了無人性的殺人魔王。余觀眾頭領(lǐng)手中亦多握冤魂屈鬼,甚氣之。
單此之類實可忍受。讀罷《水滸》,一個更令我苦惱的問題始終:梁山起義被描寫得如此轟轟烈烈,然起義目的究竟何在?怒罵世道污濁的一百單八將何至分金大買市、全伙受招安?宋公明,這個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仁義之士竟也以招安為終極目標。及至毒酒發(fā)作,及時雨竟恐黑旋風亂為毀其一世英名而亦毒殺之。其做如此不堪之事竟獨為青史留芳。無論何等英明,也終未逃脫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嗚呼哀哉!兩次閱讀《水滸》而得不同見解,可見讀書用心去體味方得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水滸傳小說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