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散文集讀后感3篇
林語堂散文集讀后感3篇
林語堂散文集讀后感1
林語堂是一位語言大師,他寫的散文包含著許多哲理。就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林語堂散文集》。書里許多文章中的精辟話語使我受益匪淺。令我最難忘的還是《人類的快樂是感覺上的》一文。
《人類的快樂是感覺上的》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認為人類的快樂是享受。人的一生就是給自己制造最大的快樂。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感慨萬千:林語堂不愧是語言大師,一語驚醒夢中人.人的一生,無論是干什么,都是為了追求快樂。我認為快樂分為兩種:一是享受,二是工作。享受中的快樂是很普遍的,它能給人輕松,使人避開煩惱,比如坐在草坪上野餐、睡覺等等。工作中的快樂只有少數(shù)人才擁有,他們一般是出于對工作的熱愛,成功地把生活與快樂結(jié)合在一起。比如畫家,他們不象大多數(shù)人一樣把工作看成是一種累贅。他們的作品既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造畫畫的樂趣,又可以帶來不菲的經(jīng)濟利益。這種職業(y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他們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但只有“苦盡”才能“甘來”,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所回報。光陰似箭,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只有好好把握住時間,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朋友,“一寸光陰一寸金”,請在青少年時期打好人生的基礎(chǔ),將來你才會收獲更大的快樂!
林語堂散文集讀后感2
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大家,學(xué)識淵博,見識深奧而廣泛,以前在學(xué)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時也讀過他的幾篇作品,泛泛而讀,印象不是太深。這次仔細閱讀了他的散文集《秋天的況味》,才覺得他的作品非常幽默詼諧,讓人能始終保持好的精神狀態(tài)去看完每一篇文章。他的觀點我不全部贊同,但他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我非常欣賞。他作品顯著的特點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并不斷滲入自己的觀點。比如對中庸的定義就是積極和平和兩個觀點的折中,既有儒教的積極觀點也有道教的平和無為觀點,事實上中庸也就是這個意思。再比如對哲學(xué)的定義就是一種如夢初醒般的感覺。再者,說陶淵明,自辭官后整天就是喝酒,游山,因此今天多數(shù)人認為陶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態(tài)度。林大師則認為陶有詩人與最和諧的偉大性格,這是一種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學(xué),史書記載宋代蘇東坡也是這個觀點并因此佩服得五體投地。
林大師的散文從哲學(xué)到房間布局,從食品到精神文化,每一篇都有自己的觀點,在他的作品間顯現(xiàn)的不全是觀點,我認為應(yīng)該是他的思想,他還應(yīng)該是個思想家。據(jù)我所知,林大師不但是精通西學(xué),他在中國的古代文學(xué)上的造詣也是獨樹一幟的,所以他的作品中不但有白話文,有古文,還有英語,常有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同時出現(xiàn),孔子與老子,孟子與莊子同在一篇文章里。還他什么都寫,都敢寫,這是其他作家所不能的,在這一點上臺灣當代作家李敖和他有點相同。再有一點他的作品很現(xiàn)實,沒有什么更多的華麗詞藻,都是一些很直白的言語,比如寫人生、寫讀書、寫交友、寫精神、寫家庭與婚姻、寫藝術(shù)、寫社會,都是一些很樸實的語言,但哲理性強,語言很幽默,耐看。
哲學(xué)是是個精深的東西,生活本身也是哲學(xué),中國人的生活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太久了,誰都知道老莊學(xué)說才是生活的真諦,道儒二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國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我們都生活在它們的陰影之下,林大師也不例外。
林語堂散文集讀后感3
林語堂先生“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是擁有世界聲譽的著名作家,他一生論哲學(xué),寫小說,作散文,都能自成一家,林語堂散文所涉領(lǐng)域極廣,可謂宇宙諸事,無所不談。他熟悉中西文化,常常于文中海闊天空地談開去,所摘取的事例亦中亦西,或大或小,都饒有趣味,文化含量很高。
林語堂主張:“文章者,個人性靈之體現(xiàn)”。他的散文皆講究沖淡,講究自然,無華章麗句,多娓娓閑談,有靜氣養(yǎng)心之效,怡情拾趣之功。他為文反對道學(xué)氣,認為天下好文“乃得語言自然節(jié)奏之散文,如在風(fēng)雨之夕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感情,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與名士談心,似連貫而未嘗有痕跡,似散漫而未嘗無伏線,欲罷不能,欲刪不得,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語如見其人。
洗盡鉛華見本心,紅塵深處不染塵。個人認為,林語堂的文章頗類莊子,都是時而舉重若輕,時而又舉輕若重:面對悲苦的世界人生他們能夠超脫與逍遙,而在一些日常生活瑣事中又能夠發(fā)現(xiàn)重大的人生命題。林語堂在《人生之研究》中說:“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于明慧悟性上的達觀者。這種達觀產(chǎn)生寬宏的懷抱,能使人帶著溫和的譏評心理度過一生,丟開功名利祿,樂天知命地過生活。這種達觀也產(chǎn)生了自由意識,放蕩不羈的愛好,傲骨和漠然的態(tài)度。一個人有了這種自由的意識及淡漠的態(tài)度,才能深切熱烈地享受快樂的人生。”從他的散文里,我讀到了單純作為一個人的悠閑生活,讀書做學(xué)問是享樂,親近自然是享樂,順應(yīng)自然不與人爭是與自己和諧。由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我想到了周國平的一句話,“我的野心是想要證明,沒有野心一樣可以成功。”所謂的成功,不是外在的認可,而是內(nèi)在的認同,即人與己心的和諧。從林語堂的散文中,我體會到的是一種屬于儒道兼有的人生哲學(xué):既依規(guī)矩禮法約束外形,也順應(yīng)天分自然求無為。
讀林語堂的書,宜燈下,宜窗前,宜旅途,宜冬寒,宜秋思,宜斜倚,宜側(cè)臥。愈是在輕松自然的閱讀狀態(tài)中愈能發(fā)現(xiàn)林語堂的生活處事哲學(xué)其實更適用于當今,是給如今物欲橫流、人心浮躁、文化低俗的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們帶來的一劑清新劑,讓世人知道原來人生還可以過得這樣有意思,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去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