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讀后感3篇
《步步驚心》是一部看了之后會感慨不已的小說,每個人都會為之嘆息,甚至落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步步驚心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步步驚心讀后感1
閑來無事,居然把步步驚心的小說看了2遍。其語言之古典,情節(jié)之考究,讓宮與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知道了十三阿哥的風流倜儻,長身玉立之后,又怎能接受他遲暮之年的垂垂老矣和滿身病痛。知道了若曦年少時的潑辣豪爽,至真至性,又怎么能接受她后來的深思煎熬,痛徹心扉。
其實若曦的一切悲劇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當年提醒八阿哥的一句話雖然導致了十三阿哥的十年幽禁,可要不是八阿哥處心積慮地謀求皇位,一切又怎么會發(fā)生。錯不在若曦,而是聽者有心。若曦斷然不該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若曦的性格我只能用怒其不爭來形容。她可以輕易原諒別人的錯誤,卻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誤。她可以為無關(guān)的人懲罰自己,卻不管不顧愛她的人多么焦心。
要說最快樂的日子,恐怕就是若曦被罰在洗衣局的六年吧,雖然身體的病痛折磨,常年的勞役纏身,可是她的心是明鏡的,她與四阿哥的感情是無暇的。他們在困境中彼此信賴,堅守愛情。而相比于此,雍正登基后的日子里,兩人雖能時時相守,讀者看著他們的感情卻步步驚心,生怕懷疑易生暗鬼。因此再一次讀到他們在宮中相處的日子時,我猶豫著不想再往下翻,讓美好的日子就此停留吧。最終兩人的感情從相濡以沫到出現(xiàn)裂痕,再到互相憎恨,彼此不能相容。而最讓人揪心的就是離別以后的相思,感人肺腑。兩人明明彼此思念,卻固執(zhí)地不肯回頭,最后的錯過看似巧合,實則必然,因為真情擋不住猜忌的蒙塵。最后唯一讓讀者釋然的是,若曦死后,兩人的猜忌終于化解,只留下濃濃深情在四爺心中。
說到八阿哥,我只能說,對此人沒有一絲好感。雖然他和若曦擁有最初的一段感情,可是他的愛永遠是自私的。與皇位相比,他的愛毫不值錢。當太子求婚后,若曦問了八阿哥和四阿哥同樣的問題,是否能夠娶她。四阿哥的回答是篤定的,而八阿哥的回答是遲疑閃躲的。這時,我想不只是若曦,所有讀者心中的天平恐怕都傾向了四阿哥那一邊。而八阿哥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若曦打探皇帝的心思,讓人不禁看低他的人品。初次還裝出一副關(guān)心若曦的樣子不讓別人打聽,后來兩人分手后竟還不忘特地前來打聽。而若曦罰跪雨中,四阿哥深情相擁,十四阿哥暗遞食物,八阿哥卻做了讓 所有讀者心寒的舉動,只清道一聲:我們回吧。直到最后矛盾的最高點到來的時候,八阿哥的形象完全從一開始的溫潤如玉跌到底谷。他居然去雍正面前高發(fā)了自己和若曦當年的感情。雖然若曦對于他的舉動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說他是為了成全自己出宮才這么做的??墒俏也挥X得如此,當時八福晉明惠已死,八阿哥受盡各種打壓,早已對生活不抱任何希望,一心求死而已,又何來閑心管若曦的生活。他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想要四阿哥傷心震怒,皇權(quán)上輸了,至少我還擁抱過你的女人。至于他托人埋伏在承歡旁邊,告訴若曦若愿意割舍,二八必償所愿時,我疑惑他到底是真正關(guān)心呢,還是不解風情至此。若曦和四阿哥的感情難解難分,他卻在此時勸她離開,是何居心?
桐華在對八阿哥和四阿哥的相貌描寫上,有明顯的差異。八阿哥從一出場就被刻畫得英俊瀟灑,溫潤如玉。而四阿哥則沒有太多的外貌描寫,只有眼瞳的冰冷。八阿哥就好像是禁不起推敲的美男子,一副外表能給人暫時的迷惑,內(nèi)心卻柔奸多變。而四阿哥的描寫多是透過話語,從他的話中,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和深情。
其實,歷史本就是順應著它該順應的方向自然地發(fā)展著,不管若曦有意還是無意,都因為她的存在而產(chǎn)生了些許蝴蝶效應。即使沒有她,結(jié)局也該如此。又何必把如此深痛的因果強加在自己身上呢。
步步驚心讀后感2
還是小學生學習寫作文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寫讀后感,回想當時不過是不能真正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慢慢的喜歡讀書喜歡編故事后,也讀過很感動的故事,有了開心網(wǎng),就將感動記錄在“讀書”上,那上面不用寫很多字,卻可以和朋友分享心情,剛好迎合了我的寫作習慣。上一次寫讀后感的時候,還是剛剛工作,拿到工資后買了一本《菊花香》,因為第一次被故事感動,寫了一篇讀后感,在日記本上。之后,大概就是這次吧。
從上周起,我便陷入了空前的復習壓力中,加之工作突然到來的一些事情,使得在十年前曾經(jīng)有過一陣子的看書(用腦)就頭疼的毛病卷土重來。可能是為了緩解壓力吧,不經(jīng)意間,我在復習之余有開始看起了小說,先是一本《網(wǎng)游之沒事找找虐》,接著因為在當當網(wǎng)上閑逛的緣故開始讀《步步驚心》,號稱三大穿越小說之首的“經(jīng)典之作”。
我對穿越小說原本也會偶爾翻看一些,但從沒什么好印象,總覺得作者不過就憑借自己扎實的歷史功底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美麗的古代場景融入現(xiàn)代人的思想,讓不可能變?yōu)榭赡芰T了。而我本人對追捧已經(jīng)成名之人向來是沒什么動力,大都是大家熱火朝天的追捧已經(jīng)過去許久,我才因為機緣巧合的湊上一腳,呵呵。所以,《步步驚心》不過是一本書名而已。
然而,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這個道理也是很有份量的。從上周開始看起,起初覺得若曦很有趣,能和那幾個最后反目的兄弟相交甚好真的很好,沒有什么色色的東西,情意占主要成份。作者的寫作手法也與我有些相似(說的太大言不慚了,桐華姐姐勿怪),以敘事為主要部分,對于故事情節(jié)以外的東西往往稍點即到,一些細小入微的故事隱藏在情節(jié)中,若細讀來很禁得起推敲。
再讀下去,感覺若曦與自己有些相似,她對誰都好,無論是誰有事,她都放心不下,都要去解救,無論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總希望大家都好。在胤真(輸入法里沒有那個字,只好寫個錯別字了,在這里我不喜歡雍正這個稱呼)初登基時與若曦在養(yǎng)心殿的時光,我也曾經(jīng)編過這樣的故事,雖然那個故事沒有這個這么曲折,卻是我所喜歡的。所以在知道最后分別的結(jié)局時(我有先看結(jié)局的壞毛病),一直心痛的不想去看;雖然我覺得若曦比我還要辛苦、還要累,也不忍看到最后她讓人那么揪心。直到剛剛,本著不留遺憾的原則,我還是一點一點的讀完了全書。沒有那么痛苦,真的猶如若曦的感覺,好似一種解脫,于是快快寫下這篇讀后感。
縱觀全書之好,最經(jīng)典之處堪稱穿越情節(jié)設(shè)計之巧妙。作者能將已知結(jié)局的過程設(shè)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驚心動魄又合情合理,心思巧妙之極也。每個人物你都知道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有史書上有準確的時間,但是你還是忍不住要了解其中的過程。對那個歷史懸案的處理也是很巧妙的,既沒有明確說明,卻又符合了一般人揣測的野史之說。這是我最佩服桐華姐姐的地方!你既可以從小說的角度去品位劇中人物,又可以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他。
當然,這本書一如既往的符合了我的“現(xiàn)實的童話中沒有壞人”的理論(前些日子自創(chuàng)的,大家不要見怪),每個人物做的事情都有他的道理,都有他的合理之處,連最后兄弟之爭都成了互相對氣,看誰能讓誰更生氣一些的笑談。
聽說《步步驚心》電視劇也已殺青,暑期有望和觀眾見面??催^一些劇照,加之原著作者對雍正的扮演者“霹靂老虎”吳奇隆也是稱贊不絕,于是對這部電視劇又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可是很久不關(guān)心內(nèi)地電視劇了——暑假有事情干了,哈哈。
若過奈何橋,“我會和孟婆多要幾碗湯,把你們都忘了,忘得一干二凈”,
愿前世不再成為今生的牽絆。
愿來生不再牽掛。
愿若曦與胤真……
步步驚心讀后感3
這幾天一直在看書,閑暇的時候,看書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心靜,跟著主角的喜怒哀樂游走,恍然之間你也成為故事的一員?!恫讲襟@心》要在湖南衛(wèi)視播放了,因而急著把書讀完,我想正因為是上次的教訓,桐華的文字沒有特別的華麗,而是很樸實和透明,我花了幾天功夫,終把《步步驚心》看完,心中郁郁然不得解?;叵霑械囊荒荒?,確是稱得上“驚心”二字,然這“驚心”固然也因?qū)m闈之爭,爾虞我詐的殘酷多變,但更多的卻是由“物是人非”所帶來的傷痛郁憤。
想到書中的女主角,該稱她什么名字呢?張小文,抑或是馬爾泰若曦?我扯了扯嘴角,自知這笑帶著五分凄楚、三分惶惑,二分自嘲。是的,連我這個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人都不免暫離現(xiàn)實、忘卻自身,動容于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如此,我又怎能譏笑漠然于他們的癡呢?
但,另一方面,這或許也正是穿越時空,一變而為馬爾泰若曦的張小文之所以落得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曾幾何時,張小文就是張小文,雖然她在換燈泡時因失足而穿越時空,雖然她從一個在深圳打拼的單身白領(lǐng)而一變成為清康熙四十三年的滿族少女,雖然她從芳齡二十五而退回為十四歲的豆蔻年華,但她作為現(xiàn)代人的心智未變,思想未變。她和明玉格格打架,雙方狠狠瞪視,但終究明玉格格因她的喝聲愣在當?shù)囟塘藲鈩?她記掛著八阿哥的最終命運及其眾福晉,因而躊躇著兩人是否要在一起;她結(jié)交十三并打聽四阿哥的喜好避諱,初時也僅是為了給自己留下后路……然而,人算終究不如天算,流逝的時光漸漸改變了她。于是,當她迷惘一笑,對著弘時說出:“我不知道我是誰”時;當她心知八阿哥敗者為寇的下場卻仍想以一己之力扭轉(zhuǎn)歷史的車輪時;當她得知李諳達、玉檀等人的死訊后,對著已貴為九五之尊的胤禛號啕大哭道:“我恨你”時;當她從八福晉口中得知是自己無意中一手促成了四阿哥與八阿哥的爭鋒對立而痛苦自責以致流產(chǎn)時……張小文已不再是張小文了,她已無法游離于馬爾泰若曦這個身份之外而泰然應對了,她已不由自主地假戲真做了。此時此刻,我們看到了愈來愈真的馬爾泰若曦,然而悲劇性的結(jié)局也終于無可挽回了。
若曦最后死在十四阿哥的懷里,“桃花漫漫如紅雨,月白裙衫點點紅”,然此美景卻襯著無邊無際彌漫著的悲情。當十四問:“若曦,如果有來生,你還會記得我嗎?”若曦的回答既是理智的又是傷痛的,“我會和孟婆多要幾碗湯,把你們都忘了,忘得一干二凈……”,我想,在彌留之際,她也許既不怨也不悔,但無可否認的,一定是很疲倦的吧……那么,如此平靜的死去對她來說確可是一種很好的解脫。
寫到此,我又想起了書中的其他人物,紛紛繞繞、起起伏伏中,要問我喜歡哪位阿哥?毫不猶豫的,我會選十三與十四。十三的話,應該很好理解吧。至于十四,他雖然有些任性,會寫歪詩去氣同胞兄弟胤禛,且有時也太過執(zhí)念,但他卻不失赤子之心,不失誠摯善良。他若笑便是真開心,他若擺臉色便真是生氣,而決不會像有些阿哥般讓人無法捉摸,心生寒意。若還要問我討厭哪位阿哥?我的回答是:沒有。而這或許也正是作者的高明處吧!文章末尾的寥寥數(shù)筆,便讓我拋下了對九阿哥的憎惡之感,至少他在身為南冠之時依舊未變眉角眼梢的桀驁,至少他對玉檀的死還會心生不安,至死都帶著后悔與憐惜。同樣,即便是太子,雖則他侍寵胡為,但其終被廢除并遭監(jiān)禁一生的結(jié)局已足以償清他以往的過錯。此外,難道他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個人,只是出于其自身的緣由嗎?
書的最后寫到胤禛立于山頂,俯瞰整個紫禁城,其“眼睛深處卻空無一物,宛如荒漠上的天空:遼遠、寂寞。愛與恨都已離去,只剩他了。”此情此景,叔本華的話映上了我的心頭:“欲望沒有滿足是痛苦,欲望得到滿足是更大的空虛。”的確,“空虛”也許正是此時此刻身為萬人之上的他心中情感的最好注解吧。
這一個有因有果,完完整整的故事,此寥寥數(shù)筆,確是難以全概。八阿哥、八福晉與馬爾泰姐妹之間的愛恨糾纏、十三阿哥與綠蕪的傾慕相知、十阿哥與十福晉的歡喜冤家、若曦與玉檀的姐妹情深、敏敏格格的星與月亮……這所有的一切,都曾牽動我心,再次翻開這《步步驚心》,卻只見扉頁上寫著“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看了步步驚心讀后感3篇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