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教學設計
初一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教學設計
心臟,是人和脊椎動物器官之一。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動力。人的心臟如本人的拳頭,外形像桃子,位于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初一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3.說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qū)別。
(二)能力方面
嘗試探究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途徑,發(fā)展自身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
1.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認同人類對于科學的認識過程是艱難曲折和不斷發(fā)展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生命的奧秘和欲望。
二、教學重點
1.觀察和探究新鮮的動物心臟,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三、教學難點
1.觀察動物的心臟,通過學習心臟的結構推理其功能,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四、教學準備
1.實驗材料:兩組帶有血管的新鮮豬心。一組為完整的,一組在實驗前解剖好,露出四個腔,便于學生觀察和用手觸摸心房壁和心室壁。
2.器材:鑷子、解剖盤、燒杯、清水、漏斗、一次性手套。
3.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導入 |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我想讓水往“高”處流該怎么辦呢?請大家?guī)臀蚁胂朕k法。 在我們的身體里也有一個類似于“水泵”的結構,這就是心臟。關于心臟,同學們了解哪些知識?通過學習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 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回答,并引出“水泵”。 |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對課題的思考,引出“泵”。 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
新課教學 (一)心臟的位置和大小 | 你們知道心臟在我們身體的什么部位嗎? 【看一看】出示ppt圖片,明確心臟的位置,并規(guī)范對位置的描述。 【摸一摸】我們心臟的大小與自己的拳頭差不多。示范:手握成拳頭放在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想一想】根據心臟的位置,推測睡眠時左側位和右側位哪一種睡姿更健康? | 觀察圖片,明確心臟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 推測:右側位。 | 通過學習,將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規(guī)范化。聯系生活實際,指導學生健康地生活。 |
(二)分組實驗探究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 豬的心臟與人的心臟結構非常相似,我們就以豬的心臟為例,完成我們的探究。 1.區(qū)分心臟的腹面和背面。 利用未解剖的豬新鮮心臟說明:有青筋(冠狀動脈)的一面是腹面,另一面是背面。 2.通過觀察外部形態(tài),區(qū)分心房和心室。 利用實物投影儀,指出心房和心室。 3.區(qū)分動脈和靜脈。 利用實物投影儀,指導學生進行對比觀察,指出: (1)主動脈(有三個小分支的開口)和肺動脈。 (2)肺靜脈和上、下腔靜脈。 4.四個腔與血管之間連通性。 (1)用手指感知,手指伸入血管中,感受是否連通。 (2)演示實驗:取未解剖的新鮮豬心,分別往主動脈、肺動脈、上(下)腔靜脈、肺靜脈里灌水。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 進行兩面對比觀察,分清腹面和背面。并清楚,如果把心臟放在自己的胸腔,腹面即前面,背面即后面。 觀察、交流識別的方法:在上面像耳朵一樣薄薄的是心房,下面是心室。 識別各種血管,對比動脈和靜脈結構上的不同:動脈壁比較厚,有彈性。 完成分組實驗,觀察、交流和討論,得出答案。 | 分組進行實物觀察,使學生能利用實物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以彌補利用圖片教學這一平面觀察中的不足。 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示范和說明,利于學生的感性認識,效果較好。 引導學生依次按照老師出示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提高了實驗效率,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的觀察順序。 |
5.觀察心臟內部結構。 取已解剖好(露出四個腔)的新鮮豬心,指導學生完成分組實驗: (1)觀察兩個心房與心室之間是否相通,兩個心室之間是否相通。 (2)捏一捏心臟四個腔壁,比較它們之間厚薄的差異。 (3)觀察心房與心室之間,心臟各腔與血管之間有沒有瓣膜。 6.思考與交流: (1)心臟壁主要是由什么組織構成的?由此可以推斷它具有什么功能? (2)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3)心臟的四個腔之間是否都相通? (4)血液在心臟內會按照一定的順序流動,不會倒流。這可能是哪個結構在起作用? | 完成分組實驗。 回答: (1)肌肉組織: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2)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左心室的壁最厚;主要是因為運輸血液的遠近不同。 (3)同側心房與心室相通。心房與心房之間,心室與心室之間不相通。 (4)瓣膜。 | 先觀察事物,再用一系列小問題引導思考,使學生逐步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提升,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通過小組合作,鍛煉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導學生宏觀思考,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 |
7.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通過以上探究,請你想一想,心臟有哪些結構與它的“泵血”功能相適應? | 總結: (1)心臟有四個腔并與血管相連;(2)心臟由肌肉組織構成,能收縮和舒張;(3)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最厚;(4)心臟內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 ||
(三)心臟的工作過程 | 一個成年人的心臟24小時的工作量,相當于把32噸的重物升高33厘米,并且不會感到疲勞,這是為什么?心臟的工作過程是怎樣的? 【動畫展示】心臟的工作。 引導學生分步觀察心臟每跳動一次經歷的過程,提示學生注意每一個過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動脈瓣的變化及血液流動方向。 提供信息:“假如一個人的心臟跳動一次需要0.8 s,則三個連續(xù)過程分別占0.1 s、0.3 s、0.4 s”。請學生計算在該過程中心房、心室分別收縮和舒張的時間,啟發(fā)學生探索,發(fā)現問題的答案。 | 觀察、描述心臟每跳動一次所經過的一個連續(xù)過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動脈瓣所處的狀態(tài)和血液的流動方向。 通過計算發(fā)現心臟的跳動具有一定的節(jié)律性,心臟每跳動一次,心房和心室的舒張期分別大于收縮期。 描述心臟工作的過程。 | 利用動畫演示心臟的工作過程,使知識變得動態(tài)、真實,給學生的進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描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了解了心臟的工作過程。 |
(四)小結 | 【視頻播放】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請同學梳理知識,總結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 觀看視頻,小結。 | 總結歸納。 |
初一心臟和血液循環(huán)教學反思
本節(jié)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聯系生活實際,應用多種教具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在關于血管部分的教學,可以采取對比方法,從血管結構、血流方向與血流特點以及血管的分布找到三種血管的差異以及各類血管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為了讓學生理解動脈、靜脈的差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觸摸自已體表的大動脈和大靜脈,感覺兩者之間的差異。
在講述心臟的結構與生理特點時,可以從演示實驗開始,教師在組織學生觀察的同時,引導學生討論并思考有關問題,如血液在心臟中流動會不會倒流?心臟怎樣保證血液不停地流動?為什么說心臟是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引導學生認識心臟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心率、心輸出量與心動周期等心臟生理是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需要講清楚概念,同時可以結合實例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認識構成心臟的心肌活動特點。心臟一生不停地跳動,但在每個心動周期中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不僅不會使心肌疲勞,而且還能保證血液返回心臟。
關于血液循環(huán)部分要介紹血液流動的途徑、作用,在說明體循環(huán)和肺循的關系時,可采用邊講解邊圖解的方式,要指出體循環(huán)與肺循環(huán)的起止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huán)途徑,同時要讓學生理解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氧氣與二氧化碳的變化。
講解血壓的形成原理時,需要結合心臟活動的特點和動脈管壁的特點,說明為什么心室收縮時,血壓達到最高值,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最低值。在理解血壓形成原理后,應該介紹一些保健知識。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