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第六冊語文預習提綱
人教版初中第六冊語文主要學習什么?同學們不妨提前預習一下,掌握一下重點難點。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第六冊語文預習提綱,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教版初中第六冊語文預習提綱一
教學目的把握詩的朗讀節(jié)奏,理解詩人運用象征手法把勝利和希望的消息傳播,體味詩的語言簡力。
教學過程一、預習
1.祈愿(qi3)灼痛(Zhuo2)街衢(qu2)籬笆(li2ba)雞塒(Shi2)
污穢(hui4)鼾(han1)滲合(shen1)叩(kou4)虔誠(qian2)
2.解釋下列詞語:
(1)祈愿:請求、希望。
(2)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洶涌澎湃、波濤洶涌。
(3)灼痛:像火燙著一樣的疼痛。
(4)街衢:寬闊的街道。衢:大路。
(5)雞塒:雞窩。
(6)污穢:骯臟。
(7)殷勤:熱情而周到。
(8)清道夫:舊社會稱打掃街道的工人。
(9)虔誠:恭敬而有誠意(多指宗教信仰)。
(1O)慈惠:和善而給予好處。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剛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個貧苦農(nóng)婦家寄養(yǎng)。這使他從小同情農(nóng)民。1928年考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192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專攻繪畫,同時廣泛接觸了哲學和文學,尤其愛好詩歌。1932年回國,參加“中國左翼藝術家聯(lián)盟”,從事進步活動。同年七月被捕入獄。1933年在獄中第一次用艾青筆名寫了著名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譽滿詩壇。出獄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大堰河》,抒發(fā)了對農(nóng)民苦難生活的深摯同情。1941年赴延安。11月當選為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參議員。多次被毛主席召見,約談文藝問題。后到延安魯藝文學藝術學院任教,兼《詩刊》(延安版)主編。延安文藝座談會后詩人在思想上和風格上都有明顯變化。1945年入黨。任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華北大學第三部副主任。解放后當選為第一屆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候補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人民文學》副主編。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陽》、《黎明的通知》、《寶石的紅星》;詩集:《歡呼集》、《春天》、《艾青詩選》;詩論集《詩論》、《新文藝論集》等。
詩人以象征主義創(chuàng)作了本詩1948年由上海文化供應社出版。艾青說過:“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間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
(艾青《詩論》第201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2.導語。
黎明、是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萌芽。,這自然界的平凡現(xiàn)象,平時有多少人注意過它?又有誰能用自己的生命去體現(xiàn)、體驗那每一個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詩的作者以詩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勝利、希望的信息。滿懷熱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喚。請注意理解是:“黎明”要求詩人替它而不是“黎明”親自向人們發(fā)出通知。我們還當注意到黎明到來這一自然現(xiàn)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詩又一定要詩人提前通知人們它的到來,其意義又當怎么理解?請朗讀這首詩。
三、正課——
1.朗讀詩歌。(或聽錄音,或聽老師范讀,或同學朗誦或齊讀)注意讀出詩人的感情。
2.朗讀詩歌要講究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也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強調(diào)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jié)奏,并有節(jié)奏的朗讀。舉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
3.本詩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請給詩歌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按對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節(jié)到第六節(jié)。
這一段寫黎明要求詩人向人們帶去它即將到來的消息。
第二段:第七節(jié)到第二十八節(jié)。
這一段寫黎明讓詩人告訴所有的還在黑暗里的苦難的奮斗的人們做好一切準備,迎接它的到來。
第三段:第二十九節(jié)到完。
這一段寫黎明要求詩人向人類宣告:黑夜即將結(jié)束,曙光已在前頭。
4.朗讀第一段,想想為什么黎明要求詩人而不是自己親自向人們發(fā)出通知。
朗讀、思考、議論。
明確:艾青是從繪畫轉(zhuǎn)向?qū)懺姷模脑姼鑴?chuàng)作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很大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藝術地表現(xiàn)世界的基本方式:迅速而準確地把握感覺印象,并將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現(xiàn)為視覺現(xiàn)象。他的詩情、詩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豐富敏銳的生活感受所充實。
明確:黎明、畢竟是自然界的一種平凡現(xiàn)象,如直接由它向人們發(fā)出通知,顯得抽象且不易被人們所接受。改用詩人來轉(zhuǎn)達它的通知,此時的詩人在人們心中已有了較大影響,通知由詩人轉(zhuǎn)達無疑會更具體更易被人們接納。大大增強了本詩的戰(zhàn)斗性。
5.提問:這一段和全詩一樣采用了第一人稱,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來敘述事件、描寫人物,抒發(fā)情感為第一人稱寫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虛構(gòu)人物并在抒情性文藝作品中最為常見。增強詩的真實感。讓讀者在傾聽黎明對詩人的要求中接受了黎明的通知,同時藉此提高了詩的戰(zhàn)斗性。
四、小結(jié)
詩歌一開頭,就用第一人稱“我”,明白地向詩人提出要求,通知人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jīng)要來”,并明確地表明“我將帶光明給世界,又將帶溫暖給人類”,這一寫法貫串全詩,顯示了詩人對人類至高境界的渴望與追求。
人教版初中第六冊語文預習提綱
上一篇:秋天的懷念預習教案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語文重點字詞預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