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反思范文
《釣魚的啟示》本文的中心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酸烎~的啟示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釣魚的啟示反思范文篇1
《釣魚的啟示》記敘了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 “我”和父親去釣魚由于離捕撈鱸魚的開放還差兩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還是依依把魚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個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jīng)歷中,深深的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在講《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采用倒敘的手法,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找到釣魚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接著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文中的“是”與“非”具體指什么。這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到處都是靜悄悄的,說明此時只有父子倆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放棄魚,真難啊!如果釣魚的人是你,釣到這么大的鱸魚,你愿意放了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熱鬧了起來。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在書中找理由,并和同桌展開討論、交流。
幾分鐘后,進行集體交流。這樣讓學生換位思考,說說自己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真實想法,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利用學生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可以使原來強制性的“要我學”變成自覺地“我要學”。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體驗著學習的快樂。同時抓住語言文字 深入人物內(nèi)心。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我”這句話中,“好一會兒”說明父親在思考、在猶豫,引導學生想象父親在想些什么?有的學生說:“父親想:這么大的鱸魚太難得了,放了多可惜呀!”還有的同學說:“父親會想:兒子釣到這么大的鱸魚讓他放了,他一定很舍不得”等等。
從而使學生從父親的猶豫中體會到:辨別道德是非容易,而實踐起來很難。從文本描寫的語言文字入手,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選擇能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思考的空間,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好的挖掘,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釣魚的啟示反思范文篇2
抓重點詞,感悟情境.語言文字是進行朗 讀訓練的憑借,是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課堂教 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品 讀,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 者的感受,從而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chǎn)生興趣, 萌發(fā)朗讀的情感.所以,閱讀教學中,我根據(jù) 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應的不同 層次的朗讀要求,不能讓讀停留在同一層次, 也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要由淺及深,逐步提 高.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 .
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 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zhì)量得 以提高 怎樣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如何實 現(xiàn)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 如何評價朗讀的結(jié) 果 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 ,探索。
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 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么是誘惑人的 '魚'".在學生討論后,還是不能說出個所 以然,由于時間關系,還省去了聯(lián)系實際這一 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帶著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 .應該說,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 有必要進行適當?shù)闹v授.
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fā) 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yǎng)的文章, 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熏 陶和感染,情感上產(chǎn)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 顯得薄弱.
釣魚的啟示反思范文篇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于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于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么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一:釣到大鱸魚,“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
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lián)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yè)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時;營業(yè)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么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啟示”的揭示不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