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學古箏教程
別看古箏只是 手上的功夫 ,可真要學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10歲男孩學古箏教程。歡迎參考閱讀!
學古箏入門教程:傳統(tǒng)箏曲演奏技巧的影響
一、傳統(tǒng)箏曲的技巧特征
1、以韻補聲的演奏特點
傳統(tǒng)箏曲的演奏技巧以右手彈弦、左手按弦為演奏特點。右手的演奏技法有“托、劈、抹、挑、勾、剔、摘、打”;左手的演奏技法有“吟、揉、滑、按”等多變的技術(shù)手法;它們共同構(gòu)成傳統(tǒng)箏曲的演奏特征。
20世紀初,箏從民間音樂合奏中分離后,形成獨立的演奏樂器,在演奏手法方面得到充分發(fā)揮。中國音樂的單線旋律、民族五聲調(diào)式特點,為箏曲演奏提供了有利的空間。這些通過左手的演奏技法完成的“以韻補聲”的特點,成為箏曲的演奏特點之一,也是民族樂器的共同演奏特征。
2、地域特征的技巧特點
傳統(tǒng)箏曲的地域分布,各地箏曲在不同地方音樂背景下,形成各自的音樂語言和曲目范圍。它們的演奏手法上,為突出地方特色而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演奏技巧。如山東箏曲的“密搖”、河南箏曲的“游搖”等,都是在相同技巧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著一些變化,尤其是Fa、Si二變之音,使全國各地的箏曲出現(xiàn)地方性差異。
二、箏曲演奏技巧混用案例分析
1、傳統(tǒng)技巧手法的簡化與取代
傳統(tǒng)箏曲在20世紀上半葉,各地箏曲演奏家有較強的風格特色,同時他們有獨特的演奏技法。例山東箏曲代表人物張為昭、趙玉齋等,他們都有擅長的演奏技巧。如張為昭的食指“抹挑”,細致而巧妙。趙玉齋的大指“托、劈”技法,手指靈活具有金石之聲。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我們所使用的樂器材料、演奏義甲的材料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例如,傳統(tǒng)箏的鋼絲弦被尼龍弦替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指套型義甲、金屬質(zhì)地的義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指片型義甲。這種發(fā)展變化一方面使演奏手法,可以適應當今的高難度技巧,使音色更加純凈;但另一方面地方性豐富的音色趨于單一,特性技巧也逐漸走向單一。
例1:大指“托、劈”技法的缺失
?、俸幽瞎~曲《高山流水》中的大指(大關(guān)節(jié))“托劈”技法,目前常常被大指“搖指”(腕搖動)所取代。
?、谏綎|箏曲《四段錦》中的大指(小關(guān)節(jié))“托劈”技法,目前常常被20世紀80年代的“輪指”所取代。
例2:食指“抹、挑”技法的缺失
③山東箏曲《漢宮秋月》中的食指“抹挑”技法,目前常常被單一方向的“抹指”或大指“托劈”取代。
例3:中指“勾、剔”技法的缺失
?、芎幽瞎~曲《和番》中的八度用指,有一些“托與剔”的指法,目前多數(shù)已被“托與勾”取代。
例4:組合技法運用的混亂:
?、菡憬~曲《三十三板》中的“快四點”技巧,常常會看到被山東或河南箏曲的技法取代或混用。這種狀況是傳承中,有的是對地方箏曲手法陌生而造成的,但也有的是因為忽略地方箏曲特殊技巧的認識。
以上試舉幾例傳統(tǒng)箏曲常見的演奏手法,可以看出這些手法在運用方面的差異,或風格性較強的技巧,被20世紀50年代后的新技巧所取代。使傳統(tǒng)箏曲的個性演奏技巧逐步丟失,甚至是消失,其后果將導致個性特征被抹殺。
究其原因,有的是演奏技巧在訓練過程中短時間內(nèi)難以掌握,有的是義甲的材料與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同時也有認識上的問題,認為音響效果相差無幾。
2、箏曲技巧對風格的影響
盡管傳統(tǒng)箏曲在不同流派演奏手法上,左右手的技術(shù)分工是一致的,但在藝術(shù)處理方面卻是千百萬化的。如左手的“顫音”技巧,各地就有較大的差異,并直接影響箏曲的地方風格。我們在演奏中,“吟、揉、滑、按”的學習是一個較為細致的分辨、體會過程。至今,它的演奏符號不無法準確記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