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
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
閑暇之余,翻看了《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哲學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篇一
閑暇之余,翻看了《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哲學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來,總是感覺它過于高深。沒想到,從這本書中,我卻尋到了對生活的感悟——中庸之道。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素來是中國古代儒家推崇的最高道德標準。細細品味覺得,它對每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生活進步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當今這個略顯浮躁的現(xiàn)實社會,我們更需要“中庸”——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不過,要真正實施中庸之道,也并非輕而易舉之事。
從書中,我真正認識了“中庸”的深意。“中”的真正涵義是既不太過,又不不及?!吨杏埂分姓f:“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里指到的情感最適用于欲望。人的欲望一旦產(chǎn)生,就會難以控制。當今社會,權(quán)勢利欲帶給我們太多的牽擾,如何使之達到中和,才是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帶給我們的,有苦亦有甜。有苦難的陪襯,幸福才顯得無比珍貴。曾經(jīng)的汶川大地震,給無數(shù)家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多少曾經(jīng)的幸福一剎那化為烏有。這一切令我們痛心的同時也應(yīng)給我們這些事外人更多理性的思考……
中,就是既不縱欲,也不禁欲;中,就是既不輕生厭世,也不貪生失節(jié);中,就是發(fā)了財不要為富不仁,受了窮也不要人窮志短……只有這樣,內(nèi)心才能達到和諧。經(jīng)歷世事的成人,才能真正明白童年的快樂與珍貴,只有自己將世事看透,才能放眼天下,灑脫自然。
“庸”的意思是普通或平常。每個人每天都要吃要喝。這是人類普通而平常的活動,但雖普通平常,卻非常重要,沒有人能離開它。人倫和道德也是如此。吃飯,喝水,維護人倫,實施道德,都是率性,即為“道”。“庸”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人是有感情的,“喜,怒,哀,樂”都是人的正常反應(yīng)。但這種感情的宣泄也要有所尺度: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勃然大怒。
身為教師,更要有一顆平常心。教師這一特定職業(yè),有著與其他職業(yè)的不同之處。工作繁瑣,面對的對象是各色各樣的孩童,但是往往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甚至被人說三道四,身心勞累苦惱,自然不會有什么大富大貴。在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中,真正讓自己的內(nèi)心和諧,我們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種適可而止、恰到好處的處世態(tài)度,合乎自然的中正之道。只有在這樣和諧的環(huán)境中,萬事萬物才能平等共存,生活才能井然有序。
如此看來,中庸之道對于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一個人的成功更為重要。它是一種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標。新時代的教師更需要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世之道,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
生活中,我們亦會用到“中庸”。“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在我們的生活圈里,每一個人的素質(zhì)不一樣,看問題的深度也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也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更是有天壤之別,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者“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之類的話語。在家庭中,大家要相互理解,容忍別人,這樣家庭才可以和睦。朋友之間,大家要相互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定要把握交友的度。有一天釋迦牟尼問弟子們,怎樣才能夠使一滴水永遠不干?弟子們回答不出。佛說“放到大海里去”。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力量是一滴水,我們的同事、家人以及親戚朋友匯聚了一個大海,只有把自己放在這個大海里去,這一滴水才是永遠不會干的。
學會中庸,會讓你敲開幸??鞓访罎M和成功的大門!學會中庸,陽光和鮮花會充滿你生活的每一個里程!
細細品讀此書,越來越多的感悟觸及心頭。人的一生不總是平坦,崎嶇坎坷更是一種珍貴的財富。曾經(jīng)總是在迷茫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現(xiàn)在,我的前方閃現(xiàn)出一抹光亮……
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篇二
“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學。”
---馮友蘭,1947,6于賓夕法尼亞大學
這本書是是馮友蘭先生任教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所著,意在向美國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所以其風格便是通俗易懂,作為中國哲學的入門書籍是再好不過的了。此書與很多哲學書籍若不是太專業(yè),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沒有價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稱是第一本對中國哲學,從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進行全面介紹的英文書籍。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哲學的內(nèi)涵遠遠超過孔子和老子,或儒道兩家著述所涵蓋的范圍。在二十五個漫長的世紀里,凡西方哲學家所涉及的主要問題,中國的思想家們無不思考過。還應(yīng)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紀里,哲學家們所屬的學派,盡管還繼承了自古以來的名稱,其思想內(nèi)容卻隨時代的變遷而十分不同了。舉例來說,如果孔子像佛家輪回理論所說的那樣,轉(zhuǎn)世到十二世紀朱熹的同一時代,他大概很難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為當時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
人不一定應(yīng)當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應(yīng)當是哲學的。
曾經(jīng)與一位很敬佩的長者討論人的信仰問題,他說:“人要是沒有信仰便是衣冠禽獸,有權(quán)有勢者是衣冠禽,無權(quán)無勢者便是衣冠獸。”并解釋說:“有些人在傷害了別人后不會內(nèi)疚,沒有負罪感便是因為沒有信仰”。他所指的沒有信仰便是沒有加入宗教。他的這句話久久以來縈繞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內(nèi)心難以平靜。然而這本書的第一章便解決了我的這一問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宗教的權(quán)威逐步降低,很多人變得不信宗教了,維護傳統(tǒng)的人為此感到悲傷,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們感到惋惜,認為他們已經(jīng)墮落。如果除了宗教,別無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的確應(yīng)該惋惜他們。放棄了宗教的人,若沒有代替宗教的東西,他們也就喪失了更高的價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塵世事務(wù),而與精神事務(wù)絕緣。這也是我所擔心害怕的。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哲學的存在,它為人類提供了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一條比宗教提供的途徑更為直接的途徑。因為在哲學里,為了獲得更高的價值,無需采取祈禱,禮拜之類的迂回的道路。通過哲學而獲得的更高價值,比通過宗教而獲得更高價值,甚至要純粹的多,因為后者混雜著想象和迷信。在未來的世界,人類將要以哲學代替宗教。這是與中國傳統(tǒng)相結(jié)合的。人不一定應(yīng)當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應(yīng)當是哲學的。他一旦是哲學的,便能夠正視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過哲學能夠獲得更高的價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墨子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墨者也是我很羨慕,很欽佩的一群人。墨者來自于周代天子,諸侯,奴隸主手下的軍事專家,因為周代后期奴隸制度的解體,他們喪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誰雇用他們就為誰服務(wù),所以也被稱為“游俠”,《史記》說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游俠列傳》)。這是游俠的職業(yè)道德,大部分的墨學便是這些道德的發(fā)揮。然而墨子及其門徒卻與普通的游俠不同,普通的游俠只要得到報酬,或是受到主人的恩惠,那就不論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門徒則不然,他們強烈反對侵略戰(zhàn)爭,所以他們只愿意參加嚴格限于自衛(wèi)的戰(zhàn)爭。這也是他“非攻”思想的表現(xiàn)。
墨子哲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愛”,這也是其思想的中心概念。按墨子的意思兼愛便是仁,義,這也正是游俠職業(yè)道德的延伸,在墨者的團體內(nèi)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是后來的俠客們常常說的話)。令我羨慕的這一點不光表現(xiàn)在墨者團體中,更表現(xiàn)在他們對待朋友的時候,他們“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他們愿意為朋友做到他們能做到的一切。這能不讓生活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的人們羨慕嗎。當然墨家兼愛的思想不止對個人為人處世方面有利,對全天下也是很有利的,特別是對構(gòu)建我們朝思暮想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更是意義非凡,用墨子的話說,“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中》)試想要是墨家思想夠在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得到推廣,那哪來的世界大戰(zhàn),哪來的朝核,伊核問題,哪來的基地組織,那樣的話哥本哈根大會也不會那么尷尬的閉幕了,解決全球氣候問題那還不是很隨意的事情。
心態(tài)決定一切
很早就聽說過“心態(tài)決定成敗”這句話,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心態(tài)不光能夠決定一件事情的成敗,甚至能夠決定你這個人的一切。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一世煩惱,憂愁真的是不可計數(shù),這些煩惱,憂愁來臨的時候正是考驗我們心態(tài)的時候,心態(tài)好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心態(tài)不好便可能釀成千古罪惡。拿“11.27”北京特大殺人案為例,如果李磊的心態(tài)足夠的好,他就不會因為從小父母管教嚴厲,妻子爭強好勝而長期積怨,最終殺妻滅子,刺死雙親,釀成震驚全國的殺人案。由此本應(yīng)該幸福美滿,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去不復(fù)返了。如果李磊能夠懂得佛學的思想,用“有”和“無”去泯滅心中罪惡的火焰,用“業(yè)”
的結(jié)果去督促放下手中的屠刀,這一慘絕人寰的血案便不會發(fā)生了。
以上我提到的這些僅是看過這本書后所思所想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的原因,暫且寫到這里。但不可否認,通過這本書,我不僅了解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也對哲學產(chǎn)生了一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哲學思想,引起了我更多的對于人生,對于名利,對于情感的思考,而所有的這些都會使我受益匪淺。
看了“讀中國哲學簡史心得”的人還看了:
2.個人讀書學習計劃
4.大學教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