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是誰及典故
毛遂自薦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薦。那么毛遂自薦里的主人公是指誰?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毛遂自薦的主人公。
毛遂自薦的主人公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雞澤縣毛官營村人[1] ,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干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2008年11月,經(jīng)中國毛氏研究會最終認定,毛遂是一代偉人毛澤東世祖。
中國毛氏研究會會長毛炳漢詩曰:“雞澤毛遂一薦名,毛亨毛萇傳詩經(jīng);后人數(shù)遷到韶山,孕育偉人毛澤東”。
毛遂自薦的典故
戰(zhàn)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經(jīng)過挑選,最后還缺一個人。
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F(xiàn)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shù)出發(fā)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
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xiàn)出來?,F(xiàn)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沒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
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于與毛遂一道前往。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
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
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nèi),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jīng)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毛遂怎么死的
關于毛遂是怎么死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最多的是關于毛遂自刎的說法,我們無從考證是不是事實,只希望還歷史人物一個真相。
因為毛遂幫助平原君成功說服楚王派兵救趙,造成了楚國與趙國聯(lián)合抗秦的場面,打敗了秦軍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強秦的發(fā)展,對他勢力擴張和軍事實力都有一定的削減作用。
在毛遂自薦的第二年,燕軍派大軍侵犯趙國,平原君想起了毛遂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這一次他就派毛遂上前線抗敵,但是他錯誤的估計了毛遂的實力,毛遂只是外交達人,真正讓他上戰(zhàn)場帶兵打仗,這可不是他的強項,更別說統(tǒng)帥部隊,作為大將軍上前線抗敵了。
結果當然是趙軍在毛遂的帶領下,被敵軍大敗,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將領們都覺得特憋屈,而且也始終弄不明白,究竟自己為什么輸了,想到毛遂去年光輝的表現(xiàn),誰也想不到在帶兵打仗上,毛遂就像是剛入伍的新兵。
毛遂知道自己犯了大錯,這一戰(zhàn)的失敗不僅斷送了趙國的大好前景,本來發(fā)展正旺的勢頭也給澆了一盆冷水,回想起過去自己的偉大,毛遂覺得抬不起頭,他把戰(zhàn)爭的失敗原因全部歸到自己頭上,越來越來越自責,心里承受能力不強的毛遂,最終決定自刎來結束自己的生涯。
短短一年毛遂但從人生的巔峰落馬,最后落得姓名不保的境地,要是毛遂能正視自己的功績,主動承認自己在帶兵打仗上實力的不足,或許就不會變成這樣的下場。
毛遂為何最終自殺身亡
春秋時,毛遂在平原君趙勝那里做了三年食客,默默無聞。當時秦國圍住了邯鄲,趙國希望楚國出兵相救,平原君受命前去溝通。平原君想從自己龐大的食客里挑選二十人陪同自己前往,可挑來挑去,只挑了19個人。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F(xiàn)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shù)出發(fā)吧!”
經(jīng)過一番細致的考察,平原君接納了毛遂。毛遂果然不辱使命,憑自己的機智和無人能敵的辯才說服楚王與趙結盟,共同抗秦。毛遂因此名聞天下。
假若“毛遂自薦”的故事只停留在這個地方,它無疑是非常美好的,讓人心生溫暖,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故事還有我們不愿看到的另一半。
毛遂自薦后不久,燕國趁趙國大戰(zhàn)方停、元氣大傷之際,派遣大將栗腹攻打趙國。派誰掛帥迎敵呢?趙王立即想到了剛剛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趙王那里,請求趙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統(tǒng)帥。毛遂說: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馬前卒,但絕對做不了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辭,趙王執(zhí)意任命他為統(tǒng)帥。毛遂雖然身先士卒、殫精竭慮,他統(tǒng)領的軍隊還是被燕軍打得落花流水。戰(zhàn)事慘敗,毛遂覺得沒有臉面再見趙人,于是避開眾人,到山林里拔劍自刎。
毛遂的悲劇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沒有什么政治野心,并不想獲取高官厚祿;他有自知之明,即懂得“自慚”,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正應該對毛遂的人生悲劇負責的是趙王,具體地說,是趙王的不知“自慚”。
趙王的失誤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他不曉得知人善用。毛遂有雄辯的口才,有說服別人干某件事的機智,派這樣的人去做外交工作,無疑是非常恰當?shù)摹5y(tǒng)領一支軍隊,除了口才之外,還得熟悉對方的軍事實力,懂得形形色色的兵法。但趙王不這樣想,他以為一個人能夠做好一件事,他就能夠做好不搭界的其他的事。結果,把毛遂派到了他不適應、也不感興趣的崗位上。第二,他不知道廣選天下賢才。以趙國之大,選一個比毛遂更適合做軍事統(tǒng)帥的人肯定是不難的,但趙王只相信身邊人,只愿意重用身邊人,這樣就造成一種尷尬:能夠擔當大任的人,趙王的眼睛里沒有他;趙王最信任的人,恰恰是不能擔當大任的。第三,他聽不進不同意見。還在趙王剛有提拔毛遂為統(tǒng)帥的意圖時,毛遂就誠懇地說明了自己的不足,希望趙王另選賢明。如果趙王不是那么剛愎自用,盲目相信個人的判斷,而是像毛遂一樣能夠“自慚”,及時反省自己的行為,他完全有機會換上一位合適的軍事統(tǒng)帥,避免后來出現(xiàn)的悲慘結局。
看了毛遂自薦的主人公的人還看了:
2.毛遂自薦教案設計
4.毛遂自薦怎樣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