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
多數(shù)學生對于學習初中歷史的興趣,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歷史課程當中的歷史故事,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1:曹操和華佗
曹操一輩子好多心,對什么事都猜三疑四,總怕別人謀害他。為這事他常常心神不安,吃飯喝水都要先經(jīng)隨從嘗過之后自己才敢膳用,不知是誰告訴他,要防中毒的最好辦法就是每天吃毒,曹操信以為真,每天便在酒里放起了白信。一天一點,五日一匙,日久天長,越吃越多,為此,曹操很是高興。后來百姓說:曹操吃信,一頓兩蠱,指的就是這事。
俗話說:“吃啥,啥害,”話一點也不假,況且,曹操吃的是白信,日子長了,病也就來了。
曹操本來有頭痛病,這下又得了個傷腦痧,一痛起來便無法控制,滿床打滾,死去活來。醫(yī)生用盡良藥,均無濟于事,他們一個個大眼瞪小眼,束手無策。
在這生死關頭,曹操想起了同鄉(xiāng)的名醫(yī)華佗,覺得華佗的醫(yī)術能治好自己的病,于是,便讓長子曹丕乘快馬去請華佗。
華佗家與曹操的村莊相隔一里路。他們從小就玩得來。稍大,曹操習武,華佗學醫(yī),兩人各懷有志,來往卻也不少,每逢節(jié)日便常相見。后來,曹操當了丞相,他們才斷了往來,但曹操對華佗的醫(yī)術卻很了解,華佗除醫(yī)治疑難雜病外,最拿手的還是治頭痛病。不過,華佗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曹操心里沒譜。
華佗隨曹丕來到都城,沒顧休息,便進了宮,他看過曹操的病,吃驚地對曹操說:“丞相,您吃的白信太多了,光藥是不能治這病的。”
曹操急著問道:“那用什么辦法可治?”
華佗說:“如果要治好這病,就得用刀子把腦殼打開,取出病來,否則,湯藥只能維持些日子,日后還會發(fā)作。”
曹操聽了這話,便馬上起了疑心,心想,你華佗這不是謀害我來了嗎?自古以來誰開過腦殼治病?想到這里,曹操陰下臉,皮笑肉不笑地對華佗說道:“華佗你真行,安得什么心?多少人害我不成,你膽敢這樣害我。”說著,大叫一聲,“來人,給我把這刺客綁下,斬了!”
不想,曹操殺了華佗就后悔了,可死不能復生,怎么是好呢?他左思右想,最后傳旨厚葬了華佗,并又親自回鄉(xiāng)把華佗一家老小接到都城,撫養(yǎng)起來。
據(jù)說,華佗死后,中國就失傳了醫(yī)治頭痛病的法子了。留給后人的只有一句俗語“華佗治病,自個取(禍),曹操頭痛,自個造成。”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2:曹操臨終遺言無軍國大事
曹操臨終之前,要求諸子不要虧待婢妾和歌舞藝人,讓她們住在銅雀臺上看守靈帳。靈帳很簡單:靈床長一尺,懸掛布幔,早晚擺放干肉干糧。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從早晨至中午,由藝人向著靈帳歌舞。要求諸子經(jīng)常登臨銅雀臺,遠望西郊陵墓。祭祀不用熏香,余香分給各位夫人。各房之人閑著無事,可編織絲帶和做鞋賣錢。留下的衣物分給諸子。這可算是一番婆婆媽媽的遺言了。
后人對曹操遺言“分香賣履”頗多感慨。蒲松齡寫詩說:“繾綣恩私悲永訣,由于伉儷最情深。從今白首同歸去,癡絕分香賣履心。”意思是曹操告別人世之際,眷戀伉儷之情,分其余香作為紀念,囑咐賣履以保衣食無虞,未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說起曹操的兒女情長,頗多故事,其中以原配丁夫人的故事最能反映曹操的性格。
曹操原配丁夫人不育,以早亡的劉夫人所出曹昂為子。曹昂死于淯水之難,丁夫人深怨曹操,終日啼哭,控訴丈夫的錯誤。曹操感到厭煩,將她送回娘家,希望悲痛淡忘之后再接她回來。此后,曹操數(shù)次派人去接,都被丁夫人拒之門外。于是,曹操親自前往丁家,接夫人回家。但丁夫人只是獨自一人織布,完全不理會曹操。曹操撫摸夫人的背,說:“與我坐車回去吧!”丁夫人仍不為所動。曹操失望地站到門外,“還是同我回去吧!真的要與我長別?”但丁夫人始終鐵青著臉,不肯理會。曹操只好獨自離開了丁家。
后來,曹操致函,要求丁夫人改嫁,丁父不敢從命。丁夫人最終在娘家亡故,曹操十分悲痛愧疚。他的臨終遺言也有關于此,他對曹丕說:“死而有靈,子修詢問為父其母安在,為父將何辭以答?”
不僅僅是丁夫人,曹操臨終前吩咐讓所有的妻妾都另行改嫁:“顧我萬年之后,汝曹皆當出嫁。”
一代梟雄的魏王曹操,遺言中沒有軍國大事,卻盡是家長里短、兒女情長。但曹操臨終不言軍國事,也有其他原因。這恰是體現(xiàn)了他的高明之處,因為后事早已安排妥當。曹操死后不久,他的兒子,也是他的繼承者——曹丕,就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成為了魏國皇帝,曹操本人也被追謚為魏武帝。
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3:曹操為什么叫曹阿瞞
曹操小名阿瞞的說法應是民間演義說書流傳時的改動,曹操小字應是“阿滿”,表示可愛的意思,后來因為《三國演義》尊劉貶曹,于是可愛的“阿滿”就變成了貶義的“阿瞞”。裴松之注引《曹瞞傳》記載曹操“小字阿瞞”,用“瞞”字,是欺瞞的意思,而曹操性格多疑,好用計謀,故改“滿”為“瞞”非常符合曹操的性格?!度龂萘x》第72回“曹阿瞞兵退斜谷”,直接稱呼曹操是曹阿瞞,這是明顯的不敬的稱呼。
《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貶稱還有“老瞞”一說。如第61回“孫權遺書退老瞞”中,孫權寫書給曹操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蘇東坡《志林》記載鄉(xiāng)中小兒“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說明在唐宋時期,曹操已經(jīng)是不受歡迎的奸雄形象了。所以民間說書藝人以及《三國演義》記錄的文人們將曹操的小字“阿滿”丑化為“阿瞞”,其實是歷史正統(tǒng)觀念的表現(xiàn)。民間一直認為劉備是漢室正統(tǒng),而曹操是漢賊,就要對其丑化,于是“阿瞞”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看了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故事的人還看了:
2.三國演義中小故事
4.三國演義周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