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yǎng)生注意事項
立冬養(yǎng)生注意事項
立冬,表明冬天已經(jīng)不覺來臨。那么立冬養(yǎng)生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立冬養(yǎng)生注意事項,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早"點"睡: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yǎng)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yǎng)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于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后的起居調養(yǎng)切記"養(yǎng)藏"。
2、進"點"補:冬季養(yǎng)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y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3、護"點"腳: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huán)。
4、多"點"水: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yǎng)。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于2000~3000毫升。
5、出"點"汗:冬季養(yǎng)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6、防"點"病: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fā)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
7、調"點"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jù)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yǎng)精神的良藥。
立冬養(yǎng)生養(yǎng)生要點
冬不爐,夏不扇
從天象角度而言,冬天天地的陽氣都要閉藏,所以冬天不打雷。冬天打雷,叫擾乎陽。要想做到不擾陽氣,冬天就要「去寒就溫」。但過分的保暖,就是熱了,熱則擾陽!
《說文解字》說:「熱」從火,熱字下的四點是「火」;而「溫」從水。溫是陰中有陽,應是暖暖的感覺。因此,冬季保暖要注意補充水份,避免燥熱。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黃帝內經(jīng)》說,冬天的三個月,稱之為「閉藏」,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因為冬日天亮得晚,太陽升起來后,自然界的陽氣才開始升起,人要順應天地陰陽的變化。
無泄皮膚
《內經(jīng)》還說冬季要「無泄皮膚」,不要讓身內的氣機過分的通過皮膚外泄。所以冬季不宜經(jīng)常拔火罐、刮痧,這是典型的「泄皮膚」。另外,洗澡也不宜過于頻繁。
志若伏若匿
不要輕易的妄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安靜自若;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
應季食材
飲食方面,立冬之后可側重溫補,以安全過冬,抵御嚴寒。但溫陽之余也要滋陰,以中和溫補之燥。
進補前先引補,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姜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yǎng)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yǎng)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yǎng)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yǎng)胃。
多溫熱少寒涼,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御低溫很有好處。
肉類
狗肉、烏雞、牛肉、羊肉、魚肉
干果
大棗、松子、榛子、栗子、干桂圓
果蔬
梨、蘋果、橘子、白菜、木耳、韭菜、白蘿卜、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