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養(yǎng)生方法
冬季艾灸養(yǎng)生方法
冬季寒冷,是風濕骨病,腰酸腿疼等疼痛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艾灸可以有效解決。中醫(yī)艾灸學認為,艾灸可疏通經絡、調和營衛(wèi)達到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季艾灸養(yǎng)生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艾灸養(yǎng)生法
我國民間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之說,意思是講在冬季、尤其是“三九”天,如果合理的進補養(yǎng)生調理,能有效調節(jié)人體的臟腑、陰陽、氣血,對健康大 有裨益。冬令進補有多種方法,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傳統中醫(yī)的——艾灸。
艾灸是冬季進補的一種好方法,它可以通過穴位或者病灶部位,直接供應人體能量,減少脾胃的負擔。冬日以艾灸方法進補,是幾千年來我國歷代醫(yī)家用以治病強身的優(yōu)良方法,也是經過多年臨床實踐檢驗的有效方法。因為人體生理活動需要一定的熱能維持,冬天陽氣潛藏,人體的新陳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祖國醫(yī)學主張冬季養(yǎng)生,可保護陽氣,能使陰陽相對平衡。冬令時節(jié)通過艾灸進補,能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貯存于體內,滋養(yǎng)五臟六腑,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萬物潛伏、陽氣內藏,人體處于收納的時節(jié),這時補充的營養(yǎng)更容易吸收,正是中醫(yī)所謂的“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的道理。艾灸采用易燃的艾絨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熏烤,借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此時做艾灸,順應天時,采用熱敏懸灸技術,針對冬季常見病的治療卓有成效。讓您在無比溫馨的過程中,獲得健康、愉悅和美麗。
按我國傳統的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天,天地閉藏,江湖冰凍,自然界也呈現出陰盛陽衰的荒涼景色,所有的自然之物都潛藏陽氣,等待著春天的到來。也是萬物為來年春天的復蘇、成長積累能量的時候。“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許多寒癥都在冬季發(fā)病,哮喘、過敏性鼻炎、腰腿痛、慢性支氣管炎等證屬虛寒的疾病往往容易纏上體質虛弱的人們,“冬灸三九”作為一種行之有效又簡便易行的艾灸療法。“冬灸三九”是以冬至這一天為“初九”,相隔九天為“二九”,再隔九天為“三九”。在這段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我們以艾灸法在一些特定穴位上進行對癥艾灸,從而調動人體的免疫功能,溫肺逐寒、健脾補腎。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灸法既然是一種溫熱刺激,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溫熱程度,決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煙薰烤,表熱里不熱,就算是灸法,結果達不到治療的目的,還誤以為灸法無效,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白吃苦頭)。古人多主張用直接灸,如《針灸資生經》上說:“內經云:凡著艾得灸瘡發(fā),所患即差,不得瘡發(fā) ,其病不愈。”這是說每灸必須化膿,病才能痊愈?,F在我們除有意識地使用化膿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燒傷太重,成為灸瘡,只要長期施灸,也同樣有效。
經研究證實,艾灸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并適應于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根據物理學的原理,任何物體都可以發(fā)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人體也不例外。近紅外線對人體的穿透深度較遠紅外線深,最深可達10mm,并被機體吸收。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譜是紅外線,且近紅外線占主要成分。近紅外線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傳遞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時的紅外輻射可以為機體細胞的代謝活動、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給缺乏能量的病態(tài)細胞提供活化能源。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過經絡系統,更好地將能量傳送至病灶而起到治療作用。
灸法,是借艾火的純陽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jié)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是我國傳統醫(yī)療外治方法中的一種。施灸的原料,以艾葉為主。
嚴寒冬日,在寒冷的季節(jié)點一把艾火溫暖我們的身體,溫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以釋放 ,讓舒適的感受在全身蔓延,所有的病痛都隨之溜走,明年春天迎來的將是全新的生命。冬季是人的陽氣最弱的時候,正適于采用補陽氣的養(yǎng)生手段,避免在春季生發(fā)時節(jié),由于陽氣不足易復發(fā)老病,而艾灸的祛濕、散寒作用也正適用于冬季。冬至是九九寒冬的開始,因此冬至前后的養(yǎng)生保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段,也為整個冬季打下基礎。
冬至的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F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早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日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俗話說“夏養(yǎng)三伏、 冬補三九”,冬至在養(yǎng)生學上是個最重要的節(jié)氣,古代養(yǎng)生修煉均非常重視這一時期,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征陽氣初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小心保護,精心調養(yǎng),使其逐漸壯大。人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時艾灸就是要將這種初生的陽堅固在體內,慢慢地生發(fā)生長,為體所用。冬至保健灸正是實現這一目的之中醫(yī)傳統保健方法。冬至保健灸,顧名思義,即在冬至時,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將節(jié)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冬至保健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冬季養(yǎng)生要首重避寒,因為寒氣是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滯,則經脈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寒性收引,會令筋脈拘攣抽搐,關節(jié)屈伸不利。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適當加減衣著、調節(jié)室內溫度。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耗陽氣,容易感冒。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會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冬季時節(jié),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jié)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產生疾病。而冬季的寒冷又最易傷腎,如不注意保養(yǎng),則會出現周身筋脈拘急、抽搐、活動不利等中風癥狀,還能引起各種虛寒性的性功能障礙。因此,冬季養(yǎng)生很重要的一點是“養(yǎng)腎防寒”,而養(yǎng)腎應首重滋陰。
由于艾灸特別是懸灸的易于操作性和大眾的普遍接受性,故選用艾炷灸特別是懸灸,懸灸時可直接手持艾卷在穴位上進行持續(xù)艾灸或雀啄樣艾灸,也可選用合適的艾灸架、艾灸筒或艾灸盒進行艾灸,這樣會有利于現代家庭室內操作。
一般每穴灸一次少則3~7壯,多則可灸數十壯、數百壯。至于施灸的時間長短原則是:灸從久,必須長期施行方能見功,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每天灸一次,以后間隔一日灸一次,或間隔兩日灸一次,可連續(xù)灸治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則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終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發(fā)病,有時只灸一、二次,就結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時間和次數。如果是慢性病、頑固性疾病,間日或間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據具體情況全面考慮,這也和用藥的分量一樣,無太過與不及之弊。
《醫(yī)學入門》說:“灸法穴治不同,但頭面諸陽之會,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陰虛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體及當骨處,針入淺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處,針可入深,灸多無害。”這是說:頭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處,多灸不妨。在臨床上,凡肌肉偏薄之處,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動關節(jié)、皮膚皺紋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處,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長灸久無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應自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余溫,才算到家。切不可隨便灸灸,無甚感覺便認為艾灸不過如此,便作放棄打算。前人有成熟的經驗。如《醫(yī)宗金鑒》上說:“皮不痛者毒淺,灸至知痛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為度。”這是指外科灸療癰瘡毒而言。更具體地說:“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五壯。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總之,一般說直接灸之艾炷,以麥粒大小為適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壯,小兒灸三、五壯,每次取三、五、七穴為標準。臨床上可適當伸縮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壯數。如用于外科,灸闌尾炎或疔癰初發(fā)時,可在合谷、手三里、闌尾等穴,每次灸百壯左右,一日灸二、三次,會使炎癥消散,促使其化膿,收到意外的效果。做艾卷灸時每次可灸3~5穴,每次約10分鐘左右,以30~60分鐘為度,過多則易疲勞 ,少則達不到溫熱程度。
至于施灸的時間選擇,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癥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后,還應繼續(xù)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fā)。
在施灸時還要求施灸者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安祥而持重,手巧而心細,這樣才能做到灸至速效而不會徒傷皮肉。施灸時還需注意空氣冷暖的調節(jié)和防火安全,特別是在嚴冬季節(jié)施灸要脫衣服時更應注意調節(jié)室內溫度,使不至過冷,同時還應適當打開窗戶以利于艾煙和艾味的排出,灸法最易落火,燒灼皮膚和衣服,應小心處理,當心失火。所以灸后一定要把火悶滅,以防復燃,最好把艾卷著火之一端,插入口徑合適之小鐵筒或小瓶內,自然就會熄滅,留下焦頭,便于下次點燃。應用物品必須具備,如坐灸之椅,臥灸之床,各種灸料及點火之香等一應用具,務必事先備妥。
必須做到姿勢端正,體位舒適,穴位準確?!肚Ы鸱健氛f:“凡點灸法,皆須平直,四肢勿使傾側。 灸時孔穴不正,無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點則坐灸之,臥點則臥灸之……”可見對體位非常重視。這是很有道理的,應該嚴格端正姿勢,然后施灸。灸胸腹應仰臥,腰及下肢后面應俯臥,肩背部要正坐或俯臥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為宜。尤其要注意體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強的體位。因為直接灸往往需經多次反復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礎,否則穴位不準,再行更換,則從頭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臨床上在施灸中發(fā)現穴位不準,要隨時修正。
灸后調養(yǎng)的方法: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戒色欲,勿過勞,清淡素食等。有灸后調養(yǎng)口訣:灸后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艾灸養(yǎng)生穴位:以神闕穴為重點、可加關元穴、命門穴、足三里穴。
9種冬季艾灸養(yǎng)生法
1、補中益氣艾灸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wèi)。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yǎng)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2、五臟俱補艾灸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于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
3、獨灸關元養(yǎng)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4、呼吸系統艾灸養(yǎng)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5、心血管系統艾灸養(yǎng)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6、消化系統艾灸養(yǎng)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7、神經系統艾灸養(yǎng)生方: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8、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yǎng)生方: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9、一般強壯艾灸養(yǎng)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鐘時間多不過30分鐘,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jié)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艾灸養(yǎng)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