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公雞好不好
三伏天吃公雞好不好
三伏天人消耗大,吃伏雞可以補充營養(yǎng),對體弱的人有補益功效。三伏天吃公雞好不好?下面小編帶你一一了解!
三伏天吃公雞好不好
三伏天有吃公雞的習(xí)俗,因為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dāng)補充營養(yǎng),初伏吃雞即這個道理。另外,燒雞時加入生姜等,還可起去濕強身的作用。
不同地區(qū)吃公雞的吃法
揚州:蒸小公雞
“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入伏以后,揚州民間有一傳統(tǒng)進補方法,就是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nèi)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
童子雞優(yōu)點是:有雞肉可食卻無雞油之肥,極為鮮嫩清雅;吸收污染少,頸皮內(nèi)沒有淋巴結(jié)集聚,是健康食品;皮膚細膩沒有積垢瘡傷,衛(wèi)生營養(yǎng)。每年7至10月正是童子雞涌市之時,也是人們爭相大啖之日。
童子雞體內(nèi)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即使是年輕人,體質(zhì)虛弱的也可一試。
揚州最家常的蒸小公雞的方法是,將雞身子用鹽抹一下,靜置10分鐘,雞肚子里塞上蔥、姜,淋上料酒,放在一只碗里,隔水清蒸。差不多要熟之前,把已經(jīng)凝固的雞血倒在上方,不能隨便亂動,再蒸一會兒,就可以吃了。一只一斤半左右的草雞要蒸40分鐘左右,同樣大小的三黃雞大約20分鐘就好了。
夏季講究清補,雞是溫中健脾、補氣補血的食材,小公雞清蒸的做法食用人群更加廣泛,但并不是唯一的選擇,像老雞湯、老鴨煲、牛肉、羊肉、黃鱔、甲魚等,也是適合夏季清補的食材。
長沙:老姜炒雞
長沙人好吃,三伏天會做六樣事,排名第一的就是吃叫雞。此外,還有吃姜、曬干姜、喝路邊荊煮水、喝涼茶和貼三伏貼。為什么伏天要吃雞呢?
自古以來長沙人就有三伏天興吃路邊荊老姜煨雞的習(xí)慣,長沙有“火爐”之稱,三面環(huán)山,北面臨水,氣候濕潤,而古人認為公雞有去濕的作用,這便形成了民間頭伏吃雞的習(xí)慣,也因此留下“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民諺。特別是頭伏這天,很多市民喜歡用生姜或紅棗燉伏雞、伏狗吃,這其中生姜開胃、健胃,紅棗補脾,對人體健康有益。
在頭伏這天,叫雞是老長沙家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最地道的做法是:把切成塊的雞肉和生姜爆炒一番,加一點料酒,再將提前熬好的路邊荊水倒進鍋里,用大火煮開后改小火慢慢地煨,直至里面的汁水半干。當(dāng)然,起鍋前倒上一點醬油,味道更佳。
叫雞(公雞)屬于溫陽食物,符合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治療方法。體質(zhì)虛寒特別是一到冬天就怕冷的人,適合吃這道菜。如果原本體質(zhì)陽熱者,最好還是少吃些。
在叫雞中加入路邊荊水,可以使這道菜不那么油膩,有助于消化吸收。路邊荊能起到清熱解毒、散寒、強勁筋骨、祛風(fēng)濕的作用,幫助人們增強身體抵抗力。許多老長沙認為,一只叫雞要配上半斤姜。小編的建議是,生姜要放得適量,否則有可能引發(fā)口干、喉嚨痛和便秘等不適癥狀。
舊時長沙起伏天吃老姜炒雞時,很有一番講究:吃時要將門窗關(guān)閉,須穿好長袖衣,將鞋襪整齊穿上,并將褲腳用繩子扎緊,不許用風(fēng)扇、蒲扇之類的東西,然后倒一小杯酒,慢慢食用。吃得大汗淋漓,意在發(fā)散體內(nèi)蘊寒,防止秋發(fā)寒病。
贛南:田七燉公雞
在贛南地區(qū),自古就有三伏天吃公雞進補的習(xí)俗,尤其是對處于十三四歲青春發(fā)育期的少年,更是有“三伏吃雞公,吃了沖一沖”的說法。有些市民還會在燉公雞時加入田七等藥材,以達到促進孩子長高的功效。
食用公雞進補有些講究,比如體質(zhì)陰虛者(表現(xiàn)為晚上易口干、體格消瘦、脾氣急躁等)不宜食用。而田七通經(jīng)絡(luò)、活血,和公雞一起燉湯有助陽、祛陰寒的功效,對發(fā)育期的少年長高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過燉湯時,田七不宜過量,一只公雞燉湯時應(yīng)放不超過10克田七。
公雞的偏方
方名:接骨靈。
主治:各種骨折。
處方:活公雞一只(去毛及五臟)、五加皮適量、麝香四厘。
制法:把公雞用刀切碎,搗成肉泥,攤于白布上,五加皮研成細末,撒于雞肉上,將麝香用溫水化開后,取棉白線二條,用水浸濕后,再浸入麝香水內(nèi)十分鐘備用。
用法:先將骨折復(fù)位后,取出白線纏于骨折處上、下端,剩余的藿香水涂兩線中間皮膚上,然后將雞肉五加皮膏貼于骨折處(蓋住兩條線),包扎固定。成人二十四小時取下(小孩酌減)。
療效:臨床治療150例,療效顯著,一般24小時至15天見效,30-40天痊愈。[2]
禁忌:用藥期間禁食生冷、韭菜及醋。
來源:行唐縣獨羊崗大隊。
看過“三伏天吃公雞好不好”的人還看了:
1.三伏天怎么去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