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除夕守歲習(xí)俗源于何時
在除夕這一天晚上,守歲是我們相除夕守歲習(xí)俗源于古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除夕守歲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起源
相傳遠古之時,“年”是一種深居海底的怪獸,每逢除夕,它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除夕這一天人們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發(fā)老者沒有隨眾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當(dāng)“年”進到村口發(fā)現(xiàn)家家門上的紅對聯(lián)時,就渾身戰(zhàn)栗……
春節(jié)俗稱年,既是具體節(jié)日的指稱,即正月初一,也是一個時段的指稱,即春節(jié)期間。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xí)慣,春節(jié)期間是從臘月初開始,直到來年正月底才結(jié)束。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里的很多習(xí)俗都源于古老的神話。
除夕,即一年里的最后一天,為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又叫“年”,俗稱“年三十”、“年三十夜”。相傳遠古之時,“年”是一種深居海底的怪獸,每逢除夕,它就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除夕這一天人們就逃往深山,以避“年害”。有一年除夕,一位白發(fā)老者沒有隨眾人逃往深山,而是留在了村里。當(dāng)“年”進到村口發(fā)現(xiàn)家家門上的紅對聯(lián)時,就渾身戰(zhàn)栗。隨后,村里又傳來陣陣爆竹聲。聞此,“年”掉頭倉皇而逃。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歲待“年”。
除夕,即辭舊歲,一切民俗活動的目的在于除舊布新、驅(qū)邪辟祟,除貼春聯(lián)外,還有祭神祀祖、祈福納祥、吃年夜飯、守歲、接年等民俗活動。除夕祭神除了祭祀天地和諸大神外,還有財神、宅神、路頭神、田神、蠶神等。祀祖,即祭祀自己的先祖先宗,另外,還不忘祭祀孤魂野鬼,既表示慰問,也是防其作祟。祭神祀祖源于對神話神祖的崇拜。
原因
關(guān)于守歲,有三個不同的傳說。一個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23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東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齊,為了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連夜趕回人間,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
還有一個傳說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說的一個傳說,即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guān)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后,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俗就形成了。
守歲還有驅(qū)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qū)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含義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xí)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xí)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直到今天,人們還習(xí)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猜你感興趣:
1.為什么除夕要守歲
2.除夕守歲是為什么
5.除夕守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