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jié)氣應該吃什么食物
大寒節(jié)氣應該吃什么食物
大寒前后是一年最冷的時候,那么大寒吃什么呢?暖身食物是首選,如核桃、紅薯、糯米等,另外,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也不要錯過。到底大寒吃什么?現(xiàn)在小編就來為大家說說。
大寒節(jié)氣飲食要吃點“苦”
■ 進補好時節(jié),減“咸”增“苦”養(yǎng)心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寒”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在飲食上要注意減“咸”增“苦”養(yǎng)心氣,避寒就溫促循環(huán)。
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保健功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
寒冬中,怎樣吃出暖意來?溫性食物能通過補充血紅蛋白、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消化吸收幫助暖身,更讓人感覺溫暖。可選擇的食物有牛羊肉、豬肝、龍眼、大豆、牛奶、紅棗等。
■ “大寒”需防寒,腳部保暖尤其重要
與人體其他部位相比,兩腳最易受寒,腳部受寒會使全身體溫下降,打亂各個部位的正常生理機能,可能引起感冒、關節(jié)炎、消化不良和婦科病等。
雙腳的表面溫度維持在30℃左右時人感覺最為舒適。除了要穿保暖的鞋襪外,最好的辦法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后用力揉搓腳心刺激涌泉穴等穴位,還可經(jīng)常拍打足三里,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手腳暖和起來。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交界處。
經(jīng)常拍打足三里,可以調(diào)節(jié)經(jīng)絡,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變得暖和起來。
大寒節(jié)氣吃什么 四大飲食習俗
1、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jié)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養(yǎng)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nèi),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jié)日和待客佳品。
關于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后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于江浙一帶,經(jīng)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qū)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3、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jié),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nóng)歷四九前后,傳統(tǒng)的一九一只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盡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制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后調(diào)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盡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4、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qū)寒是傳統(tǒng)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qū)寒。中醫(y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jié)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御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點白糖,可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提醒,大寒節(jié)氣飲食上應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這類食物包括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還有羊肉。中醫(yī)專家認為在溫熱食物中,羊肉性價比最高,可以用山藥、當歸、胡蘿卜、芡實搭配,佐以生姜、大蔥等調(diào)料,每周吃一次,這樣更有利于冬季養(yǎng)生。
大寒吃什么相關文章:
1.大寒小寒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