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風俗有哪些最新
五一小長假的第三天,再過兩天就立夏了,很多地方立夏都有一些關于立夏的風俗,不知道你們那里有什么習慣,相信大家對各地的立夏風俗都很有興趣,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立夏的風俗有哪些最新_立夏各地有什么風俗,歡迎閱讀!
立夏的風俗有哪些
1、立夏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殼套,里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還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2、立夏“秤人”
人們在戶外懸秤于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其實開始只是通過稱重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過胖多瘦的人都會被善意的指出來,對于后來的營養(yǎng)和食材都會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慢慢地就被大家所認可的流傳下來。
3、立夏粥
根據當?shù)厥妨嫌涊d,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jié)氣,民間形成了吃粥、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其實在過去基本上營養(yǎng)都是依靠喝粥來補充的,慢慢的演變而來就有了立夏喝粥的習慣了。
4.立夏面
過去有一個諺語:冬吃混沌夏吃面,特別是江浙一帶立夏吃面是很多地區(qū)重要的習俗,民間還有“吃過立夏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北方人由于天天都是吃面,反而對這個節(jié)氣吃面并不是特別的在意。
5.立夏養(yǎng)生
立夏時節(jié),人容易心浮氣躁,所以要立夏以后慢慢地學會養(yǎng)生,養(yǎng)生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有外界的,比如運動健身,也有內在的,美食,心情調節(jié),對于美食愛好者,對于飲食養(yǎng)生方面也是給出了一些建議。
常吃堅果能夠有效強心護心。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堅果,都有助于保護心臟。而由于夏季陽氣盛于外,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
以上就是我對于立夏的一些地方風俗介紹,看完以后大部分還是與美食有關,讓我們重視美食養(yǎng)生,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立夏各地有什么風俗
立夏各地習俗 ——東北吃立夏馃
吃“立夏馃”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干”;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案伞庇檬肿ブ?,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伴e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馃”,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馃”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糍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馃”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qū)分。據說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俺粤恕⑾酿煛?,農家門掛鎖”。立夏時節(jié),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獲,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立夏節(jié)氣
立夏各地習俗 ——浙江斗蛋
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xiāng)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yōu)榱讼奂玻猿酝愣箒砥矶\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各地習俗 ——安徽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shù),方可解魘。
立夏節(jié)氣
立夏各地習俗 ——福州邊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xiāng)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xiāng)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后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lián)絡感情。體現(xiàn)福州人“金厝邊銀鄉(xiāng)里”的傳統(tǒng)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xiāng)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shù)厝嗣駬泶髋c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里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zhàn)。鄉(xiāng)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準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鐘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立夏各地習俗 ——南方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yǎng)。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保w重減,謂“消肉”。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qū)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于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進行,懸秤于屋梁,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游戲——蔡云《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p>
立夏養(yǎng)生小常識
第一、思想宜清靜
盛夏酷暑炎熱,人們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心靜自然涼。
第二、飲食宜清淡
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乏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yǎng),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陰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疾病。
第三、住房宜清涼
早晚應該打開窗戶讓房間通風換氣。中午的時候室外溫度太高,所以建議將門窗關緊,拉上窗簾,把熱氣擋在室外。這樣做有利于室內保持陰涼,會幫助我們睡得舒服一點。
第四、游樂宜清幽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該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當太陽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勞。
立夏的風俗有哪些最新 相關文章:
★ 立夏稱人的習俗
★ 2020立夏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