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老板的弦外之音的技巧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于聽懂老板的弦外之音的技巧,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1、該干的一絲不茍,其他的深想細做
有個經(jīng)典的職場故事。張三和李四同時工作,領相同的薪水。一段時間后,張三升職加薪,李四沒變化。李四問老板,為何厚此薄彼?
老板說:“你現(xiàn)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有賣土豆的嗎?”
李四去了,回來匯報:“有一個農(nóng)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
李四被問住,又跑回市集,回來后說:“40袋。”
“多少錢?”
“您又沒有叫我問價錢。”李四很委屈。
老板把張三叫來,也叫他去集市看有沒有賣土豆的。
張三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他向老板匯報:“今天只有一個農(nóng)民在賣土豆,有40袋,2毛5分錢一斤。質(zhì)量還不錯,價格也便宜,我?guī)Я艘粋€回來,您看看需要不?”
張三邊說邊拿出土豆,“我想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jù)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周左右就可以賣掉。咱們?nèi)绻I下,還可以優(yōu)惠。所以,我把那個農(nóng)民也帶來了,他現(xiàn)在在外面等您回話……”
著名管理學家馬歇爾•多普頓曾提出“多一圈定律”。
他發(fā)現(xiàn)德國人做汽車擰螺絲時,會比規(guī)定的標準多擰一圈,而法國人出于浪漫不羈的天性,往往少擰一圈。擰螺絲是細小的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多擰一圈和少擰一圈地不斷積累,最終就體現(xiàn)為汽車質(zhì)量的差異了。
“多一圈定律”說出了優(yōu)異成績大多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職場中,人與人的差距也往往就在“多一圈”和“少一圈”。
多一圈,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樣。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多算是稱職的員工。要想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須比那些人多努一把力,再“多一圈”,比自己份內(nèi)的工作還多做一點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點。
聽完任務做事情,總能想深一層,做細一點,妥帖周全。身具這種品質(zhì),你一定能贏得機遇,獲得快速成長。
2、意圖領會過了頭、會賠了夫人再折兵
事物皆有兩面性,皆怕過猶不及。
不懂體會領導心意,只知無腦執(zhí)行的員工不讓人省心;太懂領導意圖,仿若肚子里蛔蟲的員工,更不讓人省心。
歷史上著名的例子,當屬三國時期的楊修。他屢屢洋洋得意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曹操心意的精準揣摩。當他再次從一根“雞脅”看出曹操退兵意圖,并毫不顧忌告訴夏侯敦時,曹操忍無可忍將之殺死。
他這種作死的行為,就叫做過度領會。
混跡職場多年,我見過不少天資聰穎自以為是的“楊修”。
何靜是985名校法語專業(yè)的高才生,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外企,能力突出,深得上司器重。
由于年輕,職場發(fā)展又過于順利,何靜心高氣傲,無形中總把自己當成二把手。
在跟法國一家做茶的公司談合約時,因為老板只懂英語,對方客戶代表一大堆的法語專業(yè)詞語冒出來,只能靠何靜翻譯。何靜的表現(xiàn)欲上升到了頂點。
她覺得自己已經(jīng)深刻領會老板的意思,就是要讓交易盡早達成。于是,在轉(zhuǎn)述雙方意思時“添油加醋”,擅自報低了加工費,承諾若干技術問題可以自行解決。
客戶回國后,發(fā)來訂貨合同。老板看了大怒,好幾處公司做不到的條款,被何靜擅加承諾后列入合同。如果單方毀約,會招來索賠。
經(jīng)過反復磋商和解釋,公司最終象征性賠付了一萬元,何靜也即被辭退。
培根說,有許多世故又會揣摩人脾氣性格的人,并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種人所擅長的是陰謀而不是研究。
這種揣摩到了最后,只會是把自己的前途也一并賠進去。
身在職場,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再開明的老板,其包容心也是以公司利益為底線的;不要善做主張,要永遠把做決定的權(quán)力留給上司。
能領會領導意圖是好事,但將之引為談資當眾炫耀,甚至擅自搞小動作,那就徹底本末倒置了。
3、聽得懂弦外之音,是多做換位思考
領導說讓你看著辦,不是不讓你辦,而是讓你抓緊辦;
領導說再想想,不是他沒想好,而是要你別再想了;
領導征求你的意見,不是真的廣開言路,而是在尋求同謀;
領導批評你,不是你真的有什么過錯,而是提醒你別站錯隊伍。
職場上,聽懂“弦外之音”,是一門需要修煉的技能。
我的朋友大熊在知乎寫過故事。
領導帶著新人小A和小C,到咖啡廳去見一個女客戶。雙方相談甚歡的時候,領導從錢包掏出5塊錢,叫他倆出去買包煙。
走出咖啡廳,小C說肚子疼,讓小A自己去買,他要先上廁所。
小A拿著錢到了賣煙的地方,這5塊錢能買什么好煙?他想,領導平時又不抽煙,這回該不是要考驗我的辦事能力吧?那不能給領導丟面子。
小A墊了幾十塊錢買好了,見小C還沒回,就自己拿著煙進去,遞給了領導。領導看了他一眼,有點驚訝。接過煙后,繼續(xù)跟客戶交談。
回公司后,人事部找小A談,說他不合適做銷售,試用期沒過,請他離開。小A愣住了,一沒犯錯,二還墊了錢,為什么被辭退的是自己不是小C?
小A很委屈地找大熊聊,職場老油子的大熊問了他幾個問題:
1.老板缺錢嗎?要買東西只給5塊?
2.平時不抽煙,為什么現(xiàn)在要叫你們出去買?
3.咖啡廳里面,客戶是女士,客戶一直沒抽煙,領導抽煙合適嗎?
4.小C叫你一個人去買,他自己為什么溜了?
小A這才恍然大悟。
領導不是缺錢,也不是想抽煙。他的真正意圖,是想把他倆支開,但當著客戶的面,又不好意思直接說。
領導當時肯定是想和客戶談一些,不希望小A小C知道的事情。他后來又直接進去,讓領導怎么談?
事實上,聽懂“弦外之音”,根本用不著什么天賦。買土豆的張三能令老板省心,敢放心把事情托付給他做,無非是他善于站在老板的角度換位思考,而李四僅僅只把自己當做一個單純的執(zhí)行者,從沒有過“老板思維”。
心理學上有換位思考定律。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來思考問題。
比如,老板讓你去參加一個高端展會。真是想聽你回來說模特多好看,免費茶點多好吃?如果你是老板,一定是希望員工回來說,有多少企業(yè)參加,都是什么行業(yè),哪些有對接合作的可能性;
比如,休假時老板親自打電話,說臨時需要你一起幫忙拿個主意。你要換位想一想,你是老板,你這樣說是為什么?當然是內(nèi)心期望員工盡快返崗共同解決問題,以后再休不遲;
比如,你一直在埋頭加班,老板突然對你說,有什么困難盡管說。換位想想,為什么會這樣說?或許潛臺詞是,你小子多久沒匯報進展了,我心里沒底啊,是不是該溝通一下了?
……
每個入職正規(guī)公司的員工,都會拿到相應的崗位描述,明確界定了你的工作崗位需要承擔的職責。但僅是做好崗位描述的人,永遠只能打及格,能換位思考,替上級分憂的人,才會是優(yōu)秀。
比爾•蓋茨說,一個公司想發(fā)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聰明的人才。
什么是聰明的人才?凡事想深一層,多邁一步,正確領會意圖,聽懂老板的弦外之音,好好干活專注成長,就是聰明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