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職介紹大全
唐朝是中國統(tǒng)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并且設東都洛陽,武周時期洛陽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了開放的國際文化。那么唐朝的官職又是如何劃分的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唐朝官職介紹大全,希望你喜歡。
唐朝中央官制
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職官制幾個方面。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襲隋制。《新唐書·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增損,而大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國家體制,在唐高祖武德時期就比較完備地建立起來。皇帝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操有對一切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義頒布,皇帝有權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約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監(jiān)等職官體系。在中樞機構中,制令機關、封駁審議機關與行政事務機關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務機關和事務機關的職責是很分明的,監(jiān)察機構也很完備。此外,還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品階勛爵制度?!缎绿茣?middot;百官志》說:其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勛、有階,以時考覈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時,其制如此。
隨著社會矛盾的發(fā)展和政治形勢的變化,唐代的職官制度也發(fā)生了變化。“使職差遣”逐漸侵奪了原來職官的權力,新出現(xiàn)的一些使職,使得原來的一套官僚體系發(fā)生了紊亂。他們占據了中央與地方的大部分權力。當時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國史補》所說的“為使則重,為官則輕”。這種現(xiàn)象對宋代官制也有一定的影響。
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幾個系統(tǒng):
三省六部編輯唐沿隋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樣是國家最高的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國家的政務,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長稱尚書,副首長稱侍郎,各司正、副負責人稱郎中、員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秦漢以來封建國家中央官制不斷變化的結果。其組織較完備,分工較明確,是封建社會發(fā)展至成熟階段的一個標志。這些一直沿續(xù)到清代,基本上沒有改變。但有一點與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書省有一個總機構,名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分管吏、戶、禮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處于行政監(jiān)督地位,而左右司則兼有總務管理的性質。
唐代中書省(隋因避諱作“內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中書省與門下省,它們合稱為兩省或北省(尚書省稱為南省),長官為中書令、侍中,開元時皆為正三品(代宗時升為正二品)。中書省與門下省同秉軍國政要,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并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付尚書省頒發(fā)執(zhí)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寺、監(jiān)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后,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門下省如認為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他曾多次稱中書門下為“機要之司”?!顿Y治通鑒》卷192記載:他于貞觀元年十二月對群臣說: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人心所見,至有不同,茍論難往來,務求至當,舍己從人,亦復何傷!比來或護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茍避私怨,知非不正,順一人之顏情,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國之政也。
可見唐太宗非常注意集體的智慧,防止個人專斷而造成“兆民之深患”。中書、門下協(xié)助皇帝決定大計方針,就是防止個人專斷的有效措施。
唐朝監(jiān)察機關
御史臺:長官御史大夫一員,從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上。會昌二年(842),御史大夫升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下。
御史臺下屬三院:
臺院:侍御史四人,從六品下。令史、書令史、亭長、掌田為流外官。
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從七品上。
察院:監(jiān)察御史十人,分察六部及地方州縣,秩正八品上。
事務機關有九寺、五監(jiān)、諸衛(wèi)、諸軍。
唐朝少數(shù)民族官職
這些政權的職官大體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前述過的羈糜府州制,但實際上還有另外的一套制度,如突厥、回紇和前期的渤海等;另一種是王國制,如吐蕃、南紹和后期的渤海國等。以下就現(xiàn)存有限的史料,分別介紹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官制。
唐朝官職介紹大全相關文章:
3.唐朝爵位講解
6.唐代歷史故事
唐朝官職介紹大全
上一篇:明朝的官職劃分介紹
下一篇: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