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
蜀漢(221—263),即季漢(西漢、東漢的延續(xù)),三國之一,為漢皇室后裔劉備所建立,國號為“漢”。而由于劉備所建立的政權以蜀地為根據(jù)地,所以多被稱為“蜀”。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希望你喜歡。
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
蜀漢官制編輯蜀漢沒有實行曹魏那種九品官制,因此官制與東漢相仿(可參見東漢官制)。由于昭烈帝劉備和后主劉禪對諸葛亮及其后繼者的信任和依賴,蜀漢形成了以丞相、大司馬、大等政府首腦執(zhí)掌大權的體制。
三國時期丞相
可以開府治理事務,劉備建國以諸葛亮為之,蜀漢后主時代,諸葛亮病亡后隨即廢棄。府內編制屬官有、前、后軍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參軍、東曹掾、西曹掾、倉曹掾、令史,記室、門下督等。與東漢府官均由府主自行征辟不同,蜀漢丞相屬官均由朝廷任命,成為實際上的朝臣。諸葛亮去世后,不再置丞相之職,以示諸葛亮無人可及之地位。以蔣琬為大司馬領政,后任者費祎、姜維則任大之職,名號不一。
三國時期三公及其它
用以位置勛舊大臣,沒有實際權力,也不開府。置太常,但博士無專經(jīng),可能系缺少足夠的經(jīng)學之士。
置衛(wèi)尉、光祿勛、太仆、大鴻臚、大司農、少府等諸卿,但沒有廷尉、宗正。蜀漢諸卿的官稱沿用漢制,均不帶卿字,與官署名一致。光祿勛設置五官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分領三署郎。另有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等。內朝官如散騎常侍,中常侍等均沿用東漢舊制,以宦官充任,與曹魏任用士人為內朝官不同,說明蜀漢的內朝官不如曹魏重要。這與蜀漢以丞相、大司馬等開府領政,皇權受到削弱、外重內輕的政治格局是相應的。
沿置尚書臺,置尚書仆射一人,不分左、右,也不分曹屬辦事,尚書郎唯有吏部、選曹、左選、右選、度支等,較曹魏簡略。這是因為蜀漢軍政事務集權于丞相府有關,蜀漢的行政中心是丞相府而不是尚書臺,丞相府屬官如長史、司馬等實際代替了尚書臺屬官的職務。
置中領軍、領軍、前領軍、行領軍;中護軍、前護軍、后護軍、左護軍、右護軍、護軍、行護軍;中監(jiān)軍、前監(jiān)軍、右監(jiān)軍、中典軍、后典軍等為軍政事務官。
蜀漢轄境有漢主要是益州(包括漢中)以及涼州的一部分(武都郡),三國之中疆域最小。蜀漢置司隸校尉,但僅為加官虛銜,遙領司州,無具體職責,張飛本兼此職,后由諸葛亮繼任。益州初置牧,管轄益州范圍內軍民政務以及下屬各郡縣,由諸葛亮兼任。諸葛亮死后,廢牧置刺史。后主建興七年(229年),東吳蜀漢相約預分天下,曹魏之兗、冀、并、涼四州分屬于蜀漢,也置刺史遙領。荊州、雍州刺史時置時廢。主要的地方官也就是益州刺史,其屬官最多,有治中從事、別駕從事、功曹從事、議曹從事、勸學從事、典學從事、部郡從事、督軍從事,前、后、左、右部司馬、主簿、書佐等。
州以下置郡、郡置太守、都尉。犍為郡置屬國都尉,牂柯郡置五部都尉,陰平郡有關都尉,巴東郡置江關都尉。郡吏可考者有功曹掾、史、五官掾、師友祭酒、督軍從事、門下書佐、主簿等??h鄉(xiāng)建制等與東漢無異。
蜀漢封爵沿東漢舊制,唯王、侯二等,皇子封王,功臣封侯。王、侯均無邑、祿。
三國時期蜀漢國的官職相關文章:
1.三國官職列表
4.曹魏官制是怎樣的
5.東吳官制是怎樣的
6.歷史名人馬謖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