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民間故事
靈壽城,是中山國的后期都城,位于今河北省平山縣。那你知道靈壽民間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靈壽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靈壽民間故事:靈壽“鳳凰城”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在太行山的東麓,有一個遠(yuǎn)近聞名的中山國,那里孕育著勤勞勇敢的
一方人們。那時中山國山青水秀,古樹參天,同時留下了許多美妙神奇的傳說。后來由
于時代的變遷,中山國的城堡遭遇天災(zāi)人禍逐漸消失,只剩下“點將臺”和部分城墻。有一位精通陰陽八卦、天文地理的風(fēng)水大師,看好了一塊風(fēng)水寶地,并號召人們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漂亮的靈壽城。此城距離中山國都不過十公里,城池雖然不大,但地理位置十分有講究。它有東、西、南、北四門。城池南邊和西邊有一條長年嘩嘩流水的小河環(huán)繞,那就是松陽河。松陽河西邊是一道彎彎曲曲的山嶺,一直通往舊中山國的古城村,這道嶺上面長滿了松柏古樹和荊草,郁郁青青,形成了一道自然屏障,好似一條綠色長城。城池的構(gòu)筑形式更為優(yōu)美。過了城東邊的一座大石拱橋進(jìn)東門后,大街上有兩座木制的彩色大牌樓,十分壯觀。縣衙門前大街上矗立著一座漢白玉雕刻的石牌樓。城隍廟門前一對石獅子,身高八尺有余。一棟棟高大的瓦房上各種顏色的琉璃瓦放射著五光十色的光亮。如果你居高臨下從整體上觀看靈壽城貌,它就好像一只展翅飛舞的“金鳳凰”。在城墻的西北角上長著兩株高大的古柏樹,相傳那就是鳳凰尾巴。鳳凰頭彎曲在舊城的糧食市場(即城內(nèi)路南側(cè)),古人講風(fēng)水,傳說人們丟撒在地上的各種糧食晚上就被鳳凰吃掉了。市場兩側(cè)不遠(yuǎn)各有水井一眼,傳說是鳳凰的眼睛??资ト宋膹R東邊有一個大水坑,那是鳳凰飲水的地方。因此人們便把靈壽城叫成了“鳳凰城”。再看靈壽城的東邊和北邊,起伏不平的東嶺也有許多美妙的傳說。那時東嶺彎彎曲曲,好似盤踞在那里的一條巨龍,一片片的柏樹,一叢叢的荊草,十分茂盛。人們傳說馬家墳(即縣化肥廠)是龍尾;傅家墳(即火化廠一帶)占居地是龍身;鄭家墳(即萬通商城的南頭)為龍頭。傳說那位懂易經(jīng)的風(fēng)水大師告訴人們:“咱們靈壽城是一個漂亮的‘鳳凰城’,城東邊靠著一條巨龍,將來不久因為龍鳳呈祥的風(fēng)水寶地定會出‘真龍?zhí)熳?rsquo;和‘三斗三升芝麻的文武官員’。”美妙的傳說使人們都十分熱愛靈壽。那時候是年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市場繁榮,人們安居樂業(yè)。
相傳后來來了一位南方的城官,此城官也是個精通天文地理的大能人。可能是因為他有貪財圖利的嫌疑,故而人們稱他“南蠻子”。他來到靈壽后,發(fā)現(xiàn)哪里有寶就想法搞到手。當(dāng)時有一種灌木叫靈壽木,可做成精美的拐杖,老年人柱上靈壽木拐杖,可延年益壽。這個“南蠻子”把這稀有的靈壽木拐杖弄了許多作為貢品和己有。他后來聽人說靈壽山門口大磁河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一塊巨大的“金磚”,很多人下河打撈,因為水深浪急,下水的人,不是被滔滔河水沖走,就是被巨浪淹死在水中。城官聽說后,便以察看風(fēng)情地貌為名,讓人帶他來到山門口文山一帶看個究竟。他來到那里一看,只見大磁河水急浪大,兩岸山高林密,水底下隱約看到了那塊大金磚,黃燦燦的十分誘人。他左右觀看了好長時間,又向高高的文山上反復(fù)觀察了一陣。突然,他說道:“我判定這金磚不在水底下,而是在這懸崖峭壁上,快拿繩索來。”于是把人吊到懸崖上,果然將這塊金磚取了下來,至今文山上還留有取金磚的那個坑跡。城官得了寶物不為人民謀利,人們對他十分不滿。傳說到了靈壽“真龍”出現(xiàn)的年代,這個城官有意破壞靈壽城的風(fēng)水,把東嶺和北嶺的腳下挖了一條淤泥河,按當(dāng)時風(fēng)水說法把城東邊的這條“巨龍”和“鳳凰城”隔開斬斷??墒浅枪?a href='http://m.athomedrugdetox.com/fanwen/mingling/' target='_blank'>命令人們白天挖一天,到晚上一夜這條溝就又長平了。后來他命令人們白天晚上不停地挖。人們挖呀挖,挖著挖著突然聽到泥土里邊有人在吶喊:“快上馬,快上馬,離著不過一尺啦。”老百姓不知道是咋回事,又不知是哪里喊叫,撲嗵一鎬刨下來,竟然刨出了一個很大的蒲草根,奇怪的是它真像一匹駿馬和一個正在上馬的人,一只腳踏上了馬蹬,另一只腳還在下邊。說也奇怪,這時小東關(guān)有一家孕婦正在生孩子。小孩剛一生下來,不是啼哭,而是高聲喊叫:“上!上!上馬呀!”這一下把接生婆嚇了一大跳,哪有小孩一生下來就會喊話的?接生婆嚇得兩手一發(fā)抖,竟把小孩掉在地上摔死了。人們傳說:如果當(dāng)時家人把小孩騎放在枕頭上,隨口說聲:“上去了!”這邊那個蒲草根“人和馬”也就不會被刨出來了,這樣興許保住了“小皇帝”。
傳說靈壽還要出“三斗三升芝麻文武官員”。在“鳳凰城”內(nèi)有一座文廟,是文人墨客學(xué)習(xí)讀書的地方,這座文廟修造得十分精致,全部是木制咬合,沒有用一個鐵釘、一根鐵絲。它坐落在南門里大路西側(cè)。文廟的路東側(cè)不遠(yuǎn)的地方,有一個大水坑,水坑與護(hù)城河連接,傳說是“鳳凰”飲水的地方。就在這個水坑內(nèi),那年突然出現(xiàn)了許多五光十色的青蛙。夜深人靜后,青蛙們就齊聲“咕呱”、“咕呱”喊叫,優(yōu)美的叫聲好似一群小學(xué)生們朗朗的讀書聲。南蠻子城官越聽越像讀書聲,于是他就立刻派人拉了十幾車白石灰,倒入這個水坑內(nèi),把里邊的青蛙全部燒死了,后來又把水坑填平了,在那里蓋起了座“文昌閣”,又把糧食市場搬到了北門外(即北關(guān)村)。他后來又派人把古城墻西北角上的兩棵高大的古柏樹刨掉了。這個城官把“鳳凰城”一下子改變了模樣,他把“龍鳳”割斷了,風(fēng)水也給破壞了,“小皇帝”和“三斗三升芝麻文武官”也完了。后來,人們編出了一首歌謠:
靈壽縣,鳳凰城,周圍下雨中間晴。
四周各縣都下遍,來到靈壽扎老營。
自從“南蠻子”破風(fēng)水,十年就有七年窮。
百姓只好怨天地,蒼天辦事理不公。
靈壽民間故事:靈壽北關(guān)傅家石牌樓
人們常說:“天下的石牌樓可不少,要說好的,只有一個半。”這一個就是靈壽北關(guān)的石牌樓,那半個呢?是北京城內(nèi)團(tuán)城南邊的三座門,沒有修起就中止了,所以只能算半個。
靈壽北關(guān)的石牌樓是明朝崇禎年間修建的。因為傅家三輩子連著做京官兒(傅承訓(xùn)是通議大夫兵部左侍郎,傅鋌是通議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永淳是吏部尚書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崇禎皇帝龍顏大喜,降圣旨要傅家修建“過街石牌樓”。“過街石牌樓”氣派很大,文官到此下轎,武官到此下馬,很是威風(fēng)。
傅家在京做官兒幾輩子了,什么都見過,什么都經(jīng)過,什么事都能辦得到,就是修這過街石牌樓的能工巧匠可不知道上哪兒去找。怎么辦呢?只得在各州各府發(fā)出告示招請工匠,不講工價大小,只說手藝高強(qiáng)。告示一出,各地來報名的工匠很多,沒有一個能被選中的。
一天,來了一個石匠,管事的人問:“你的手藝怎么樣?拿手的活兒是什么?”這石匠沒有答話,只從口袋里掏出了一件東西,擺出來后才說:“這是我的手藝。”管事的人接到手里一看,哈!是一架一拃長的小算盤,沉甸甸的,仔細(xì)一瞅,啊!是石頭的,這一下可把管事的人驚呆了。他的手稍微一抖,算盤珠兒還嘩啦嘩啦地響哩,不由得大聲稱贊道:“好啊!好啊!真是神手!”對石匠說:“你稍候,我呈上去看看。”說完,拿上這架算盤就往里去了。
不一會兒,管事的人出來對石匠說:“行,這石牌樓就讓你修吧。”接著商議石牌樓的規(guī)模、式樣和修建地址。正在這個時候,又來一個石匠報名。管事的人說:“你回去吧,我們已經(jīng)找到修建的人啦。”那個石匠說:“可你們的告示還沒有揭下來呢!”管事的人隨口問道:“你有什么拿手的手藝呢?”這個石匠不吭聲,也從口袋里掏出了一件東西,遞給管事的人。管事人接到手里,一看,又嚇一跳,原來是一掛石頭鏈子,每個環(huán)兒有指頭肚兒大小,拉開來有一丈多長,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光潔精致。管事的人請這位石匠稍候片刻,馬上向上稟報,也被傅老爺收下了。
管事的人領(lǐng)著兩個石匠一起去見傅老爺。傅老爺說:“你們二人各有各的手藝,我都看得上,這樣吧,這個石牌樓你倆一起修吧,一個人修路東的,一個人修路西的,當(dāng)間兒的四層,也讓你們倆分開修,一個人修一、二層,一個修三、四層。雖說是各兒修各兒的,最后,合在一起還得嚴(yán)絲合縫。”自這天起,兩個石匠就分頭動了手,都想在這次修的石牌樓上顯示一下自己的身手。石牌樓動工后,還有一個費把式的事,就是皇上恩賜的“三世中樞”四個大字讓誰寫呢?同僚們這個推薦那位尚書寫得好,那個推薦這位御史筆體強(qiáng),而傅老爺對現(xiàn)任的大官小吏誰也沒有找,單單請了一個鄉(xiāng)下的布衣人。
這個鄉(xiāng)下布衣人姓朱,名叫朱仲福,是靈壽縣城北十來里地的朱樂村人。傅老爺一不找大官,二不找名人,偏偏要找朱仲福,為什么呢?原來有這么一段故事:傅尚書在他幼年的時候,有一天正在書房里看書,家里的人稟報說,外邊有個莊稼人求見。傅尚書幼年在家鄉(xiāng)從來不拿架兒,馬上就讓那個莊稼人進(jìn)來。年輕的莊稼人來到書房說:“我很愛看書,可是家里很窮,沒錢買書,只有向別人借書看,聽說你家里有部《史記》,我想借來看一看。”傅尚書很喜歡讀書人,便讓家人去給他取《史記》,隨口問這個年輕人,叫什么名字,哪個村里的人,在家里干什么。這年輕人說:“我的名字叫朱仲福,城北朱樂村人,在家種地織布。”這時家人拿來了《史記》,朱仲福用一個大包袱細(xì)心包好,背在肩上要走。傅尚書說:“你慢慢看吧,不要著急還書,看完后再送來。”朱仲福道了謝出門而去。
過了十幾天,朱仲福捧著包袱送書來了。傅尚書說:“怎么了?”朱仲福就施了個禮,說:“感謝老爺,現(xiàn)把《史記》奉還。”傅尚書心里琢磨著:一定是他看不懂,送回來了。問道:“你看完了么?”
朱仲福回答說:“看完了。”
傅尚書一聽說“看完了”吃了一驚,又想:他一定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便想考考他,問道:“你看得這么快,能記得住嗎?”
朱仲福說:“還能記住。”
傅尚書順手從那一摞《史記》中隨便抽了一本,翻開一頁念了一句,朱仲福不假思索地說出下句來。傅尚書再念一句,朱仲福又接一句。傅尚書放下這本,另換一本念一句,朱促福還是能夠很快地接出下一句,念到哪里,接到那里,對答如流。傅尚書驚疑了,急忙站起來,請朱仲福坐下。他想:一個年輕莊稼人,竟能目下十行,過目成誦,怎不引人起敬呢!于是就對朱仲福說:“你有這樣的天資,我可以幫助你到國子監(jiān)讀書求取功名,鬧個一官半職的。”
朱仲福說:“家有高堂老母不敢遠(yuǎn)離,我在家耕織以行孝道,就心滿意足了,不想功名利祿,謝謝公子善意。”說得傅尚書更加敬重他了。傅尚書想贈送朱仲福一些金銀財物,幫助他的家庭費用,朱仲福婉言謝絕了,只借了幾本書回家去了。就這樣,傅尚書和朱仲福成了知心的朋友。
后來傅尚書在京里做了大官兒,回到家鄉(xiāng)來,去朱樂村看望這位年輕時結(jié)交的朋友。他乘坐官轎,駟馬開道,威風(fēng)凜凜地來到了朱樂。到朱家門口一問,朱仲福不在家,問到哪兒去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也不知道。傅尚書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他回到家里,一想:對,對,朱仲福既不想做官兒,我怎么能官服乘轎去呢?第二天,他就單獨一個人,便服步行來到朱樂,到了朱家,看見一個老婆婆正在房檐底下紡棉花,他便上前施禮,說明自己是朱仲福的朋友,要找朱仲福隨便談一談。朱母一聽連忙往屋里讓坐,并說自家的兒子就是朱仲福,傅尚書又向朱母行禮問了安。朱母說:“仲福正在窨子里織布,你稍等一等,我給你去叫他。”傅尚書說:“不用叫了,我自己到窨子里找他吧。”
傅尚書到了窨子里,就坐在織布機(jī)旁的蒲墩上和朱仲福暢談起來,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談了半天,心情非常舒暢。從此以后,傅尚書去找朱仲福,總是獨自一人便服步行。
傅尚書和朱仲福雖說是莫逆之交,但對人生處世各有不同見解。傅尚書為的是官宦名利,朱仲福卻愿隱逸山村。朱仲福的書法非常好,就是不愿意在各處留名掛姓,這些傅尚書是深深知道的,現(xiàn)在若要是硬請他來寫“三世中樞”四個字,可能會得到拒絕,因而傅尚書不敢明說。
一天,傅尚書來到朱仲福家拜訪,見朱仲福正在練字。傅尚書便趁機(jī)拿出一張二尺見方的大紙讓仲福給寫了一個“三”字。過了幾天尚書又來看朱仲福,又請仲福寫了個“世”字。后來,仲福到靈壽趕集,順便到尚書家里看看,一進(jìn)書房,見尚書正在練習(xí)寫中字,直筆的長短和口字的寬窄搭配不當(dāng),怎么也寫不好。尚書便請教朱仲福,仲福提起筆來寫了個“中”字。又過了幾天,尚書把仲福請到家里來寫字,仲福也明白尚書的用意,便不加推辭地寫出了“樞”字。
這時,傅尚書直截了當(dāng)?shù)貙χ俑Uf:“我非常敬佩你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格。這‘三世中樞’四個字我本打算求你題字留名,恐怕你不答應(yīng),所以才這么辦的,不過這也表示了皇家的恩寵,顯示了傅家的光彩,也沒有貶低你的榮譽(yù)。不過這么一辦,我感覺到有些對不起你,請你原諒。”事已如此,仲福也沒說什么,只是提示不在匾額上署名。就這樣,“三世中樞”的恩賜匾額,被雕刻在高高的石牌樓上了。
大明崇禎十四年,靈壽縣傅家石牌樓落成了。十里二十里,百兒八十里的老百姓成群結(jié)隊地來看石牌樓,周邊府縣的官吏專程來看的不計其數(shù),人人說好,個個夸贊。有的說:“這石頭多細(xì)膩啊,好象玉石一般,這得花多少錢啊!”有的說:“好費事的工程啊!透花石雕不能錯一點,一刀下去掉一塊兒,整塊石頭就報廢啦!”有的說:“看最上層的那一對鳳凰,翅膀離頂兒那么近,好像是離開牌樓飛起來啦!”有的說:“怎么有那么多獅子啊!你看大獅子的嘴里叨一個,腳下踩一個,頭上頂一個,懷里抱一個,誰能數(shù)得清呢?”“獅子好像是活的,你看,那個獅子還會眨眼哩!”內(nèi)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七嘴八舌地說什么話的都有。那些能書善寫的書法家們一眼就看準(zhǔn)了“三世中樞”四個大字。他們左看看,右看看,遠(yuǎn)看看,近看看,歪頭斜眼再看看,一個字一個字地評說著結(jié)構(gòu)筆力。這個說:“你們看這個‘三’字,如三川流水,直瀉大海,氣派得很啊!”那個說:“‘中’字的那一豎,上通天,下貫地,力在其中啊!”又一個說:“‘世’字的橫筆,一世穿山岳,真是氣貫長虹。”又一個過來說:“‘樞’字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疏密得體,配合自然,真是神筆。”總之,這架石牌樓的建成,處處顯示了傅家的威風(fēng)和能工巧匠們巧奪天工的技能。
后來崇禎皇帝要在北京修一架比靈壽更好的石牌樓,把工匠們?nèi)颊{(diào)到北京來。工匠們拼命地干,時間不長,累死了大半,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停工了,牌樓只立起了幾根石柱子,所以北京的石牌樓只能算是半個。
靈壽民間故事:馬空蹄兒
王莽的軍隊追趕劉秀,劉秀的兵將被沖散后,他只身來到獲鹿地界一座陵山腳下,上山無路,前后沒村,近處有一個老農(nóng)套著馬耕地。眼看追兵快追上來了,劉秀跟耕地人說:“王莽的兵追來了,救救我吧!”耕地人問:“你是誰?”劉秀說:“我是劉秀。”
耕地人四下瞅瞅,沒一處隱身的地方。劉秀說:“我躺在犁溝里,你耕過去,用土把我埋住。”耕地人一想,只有這樣,就打著牲口深深地耕了一犁,讓劉秀躺在犁溝里。他又耕了一遭,把劉秀埋住了。耕地人怕王莽的軍隊過來踩著劉秀,就把犁住在那里,馬蹄卻有一只踏在劉秀身上。劉秀說:“馬空蹄兒。”馬趕緊將那只蹄子提了起來,從此后,馬一站著休息便提起一只蹄子。
猜你感興趣:
1.靈壽民間故事
2.民間故事在線閱讀
3.江西民間故事
4.民間故事精選5個
靈壽民間故事
上一篇:蒙古族有哪些民間故事
下一篇:靈壽民間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