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件禁止出國文物(4)
31、鴨形玻璃注,屬北燕時期,1965年北票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出土。長20.5厘米、腹徑5.2厘米,重70克。淡綠色玻璃質(zhì),質(zhì)光亮,半透明,微見銀綠色銹浸。體橫長,鴨形,口如鴨嘴狀,長頸鼓腹,拖一細長尾,尾尖微殘。背上以玻璃條粘出一對雛鴨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兩側(cè)各粘一段波狀的折線紋以擬雙足,腹底貼一平正的餅狀圓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時,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穩(wěn)。此器造型生動別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見。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
32、青銅神樹,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土青銅神樹由樹座和樹干兩部分組成,樹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huán)形,上飾云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云氣紋。樹干接鑄于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樹干上有三層樹枝,每層為三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在樹椏和果托下分別鑄有火輪。在樹的一側(cè),有一條龍援樹而下,龍身呈辮索狀馬面頭,劍狀羽翅。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yīng)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
如此巨大的青銅神樹會由于重心的上移而傾斜,現(xiàn)在看到的復(fù)原青銅樹是由幾條鋼制纜繩斜拉固定的??招牡那嚆~樹干里面也是用鋼管加固支撐的。有學(xué)者認為這棵青銅神樹如果全部按原型組裝豎立起來,原來的三足底座根本無法承受其全部重量。由此推測這棵青銅神樹應(yīng)該是為一次大型祭祀而臨時鑄成,而不是作為長期陳列而設(shè)置的?,F(xiàn)藏三星堆博物館,在汶川大地震時,青銅神樹當(dāng)時不停地搖晃,但由于被一根銀色鋼絲繩牢牢地固定在玻璃罩內(nèi),底座也用牢固的螺絲釘加固在大理石底座板上,所以在8.0級強震中沒有倒下。
33、玉邊璋,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通長54.5厘米,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
圖案上下兩幅對稱布局,內(nèi)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三人,頭戴平頂冠,戴鈴形耳飾,雙手在胸前做抱拳狀,腳穿翹頭靴,兩腳外撇站成一字形。第二幅是兩座山,山頂內(nèi)部有一圓圈(可能代表太陽),在圓的兩側(cè)分別刻有“云氣紋”,兩山之間有一盤狀物,上有飄動的線條狀若火焰。在山形圖案的低部又畫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臺(可能代表祭祀臺),山的外側(cè),一只大手,仿佛從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第三幅是兩組S形勾連的云雷紋。云雷紋下的一幅也是三個人,穿著和手勢與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這三個人戴著山形高帽,雙腳呈跪拜的姿勢。第五幅又是兩座山,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兩側(cè)各立有一牙璋,右邊的山頭伸出一個狀若象勾狀物橫在兩山之間。這些圖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應(yīng),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這是要賜福于下界的表示?,F(xiàn)藏三星堆博物館。
34、搖錢樹,屬東漢,1990年四川綿陽何家山二號漢墓出土。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共二十九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鶠榧t陶質(zhì),樹用青銅澆鑄。樹冠可分七層,頂層飾鳳鳥為樹尖;其下二層的干與葉合為一體,飾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二十四片枝葉,向四方伸出。飾龍首、朱雀與犬、象與象奴、朱雀與鹿以及成串的錢幣等圖案。樹桿直徑約1厘米,葉片最長約15厘米,最短為10厘米,每片樹葉厚約2毫米,樹高度應(yīng)在1米左右,為三向八枝。所謂三向,即為搖錢樹枝桿被分為三層共八片枝葉,呈對稱分布。
特別有意思的是樹桿上有造像,高約5厘米,寬約2.5厘米。兩側(cè)各有一條飛龍,龍長約6厘米。人像站立狀,身著袍衣,雙手下垂合于腰前,整體造型美觀而大方。細看枝葉,每兩片為一對,有如芭蕉葉的,葉片上鑄有圓形方孔錢,每錢相互連接,鑄有一人作彎腰伸臂撿錢狀,葉片外側(cè)四周猶如太陽的光芒,延生出許多長短不一的萬縷細絲;有如橢圓形的,一頭為乒乓球大小的圓環(huán),兩側(cè)鑄有飛龍,龍頭頂著錢幣,兩龍之間用錢幣連接,葉片外側(cè)如同刺猬般的短刺所包裹?,F(xiàn)藏綿陽市博物館。
35、銅奔馬,屬東漢,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臺的東漢墓面出土。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fēng)姿。駿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龍雀。龍雀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于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xiàn)。其大膽的構(gòu)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shù)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只凌云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出漢代奮發(fā)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gòu)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jīng)中所述的良馬的標(biāo)準(zhǔn)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杰出的藝術(shù)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雕塑的重心顯然經(jīng)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wěn)穩(wěn)地落在踏鳥的一只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shù)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構(gòu)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shù)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shù)技巧的結(jié)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稀世之寶。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1985年武威市將“馬踏飛燕”定為象征武威騰飛的城標(biāo);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際,布什總統(tǒng)來華訪問,江澤民將原大仿制24K鍍金青銅仿制品“馬踏飛燕”作為國禮贈與來訪的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原郵電部發(fā)行的JP32紀念郵資明信片、1997年發(fā)行的1997-3《中國旅游年》紀念郵票、普通郵資明信片以及聯(lián)合國1996發(fā)行的一套郵票中的一枚均以馬踏飛燕為郵資主圖?,F(xiàn)藏甘肅省博物館。
36、銅車馬,屬秦代,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側(cè)出土。共兩乘,一前一后排列。經(jīng)復(fù)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制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銅車為單轅雙輪車,轅長246厘米,輪徑為59厘米,車輿分前后,平面呈凸字形,凸突部分是御手所坐之處。銅御手高51厘米,重52公斤。其神態(tài)恭敬中又有一絲得意,充分表現(xiàn)出一個高級奴仆的心理。車室的后面有門,左、右與正前辟有三個窗戶。正前窗板為鏤空的菱形花紋,窗板可以開啟,便于主人與御手互通信息。兩側(cè)窗可以前后推拉,窗板亦是鏤空菱形紋,從室內(nèi)可以觀察到車外的情況,但外面的人難以看清車內(nèi)。蓬蓋面積達2.3平方米,將御手也罩在下面。蓬用銅骨架、銅條支撐,上覆以絹帛。
4匹馬的高度為91—93厘米,長度為110—115厘米。4匹馬的重量也不相同,分別為177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四馬神態(tài)各異:中間的兩匹馬昂首正視前方,兩側(cè)的馬略側(cè)視,張大鼻如喘息狀。銅車馬在制作上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紐環(huán)扣、錐度配合、銷釘連接等各種工藝。鉆孔的最小直徑為1毫米,飾件多處用如發(fā)絲的銅絲,窗板的銅片僅厚至0.12—0.2厘米,車輛頭的內(nèi)孔滾圓,就象車床加工的一般。銅車馬的許多零件都與現(xiàn)代使用的相似,如車門、前窗用的活動鉸頁,其形狀與今日門窗上使用的活頁非常相似;系馬肚子、馬頸的套環(huán)采用了策扣連接,策扣與今日人們用的腰皮帶上的策扣完全相同?,F(xiàn)藏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37、墻盤,屬西周中期,1976年陜西扶風(fēng)莊白家村出土。此盤為西周恭王時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微氏家族器具,通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深8.6厘米。墻盤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墻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墻為史官而得此名。盥洗器,此盤造型規(guī)整,紋飾精美,敞口,淺腹,圈足,腹外附雙耳;腹部飾鳳鳥紋,圈足部飾兩端上下卷曲的云紋,全器紋飾以云雷紋襯地,顯得清麗流暢。盤內(nèi)底部刻有18行銘文,共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跡以及作器者的家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現(xiàn)的最長的一篇銅器銘文。銘文首先追述了列王的事跡,歷數(shù)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并敘當(dāng)世天子的文功武德。銘文接著敘述自己祖先的功德,從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亞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墻。頌揚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銘文。人們從微氏家族的發(fā)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對殷商遺民采取的政策。1976年陜西扶風(fēng)莊白家村出土。盤銘也是一篇很漂亮的書法作品,其文體使用簡明整齊的四字句式,這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fēng)格的銘文作品?,F(xiàn)藏陜西省周原扶風(fēng)博物館。
38、淳化大鼎,屬西周早期,1979年陜西咸陽淳化縣史家塬出土。該鼎通高122厘米,口徑83厘米,重226公斤。平沿、方唇,口沿二直耳,耳圈大而高,飾夔紋。寬體垂腹三柱式足,腹外壁有三個半圓形大耳,與三柱足相對應(yīng),腹上部飾獸面紋三個,每一獸面紋之下又各浮雕出一牛首,每柱足也飾浮雕獸面。該鼎形制渾厚,造型生動,紋飾奇?zhèn)ァ4硕ψ畲蟮呐c眾不同之處是腹壁上鑄有三個半圓形大耳,這種形制的銅鼎為特例,至今僅見此一器。它是迄今所見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者,也是迄今出土的圓鼎中最大者。其他著名的西周青銅重器如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徑78.4厘米,重153.5公斤,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都稍遜一籌。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重要資料?,F(xiàn)藏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39、何尊,屬西周時期,1963年陜西寶雞東北郊賈村出土。高38.8厘米,口徑28.8厘米,重14.6公斤??趫A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nèi)膽底部發(fā)現(xiàn)了一篇12行122字的銘文,殘損3字,現(xiàn)存119字。銘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xùn)誥,內(nèi)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tǒng)治天下。武王滅商后則告祭于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tǒng)治民眾。周成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xùn)誡勉勵的文告,而其中“宅茲中國”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F(xiàn)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40、茂陵石雕。西漢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無窮藝術(shù)魅力的古代石雕藝術(shù)珍品,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chǎn),舉世無雙的古代雕刻藝術(shù)杰作。這批作品構(gòu)思超凡,題材多樣,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調(diào),意象博大深沉。特別在表現(xiàn)各種動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皆蘊含著飽滿的生機,或騰躍或?qū)幭?,生態(tài)萬般,無不各具其妍,韻致宛若。質(zhì)樸而有靈趣,力雄風(fēng)雷,氣勢渾厚磅礴,有著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石刻表現(xiàn)手法洗練,雕鑿勾勒并用,以意運斤,精微入化。相石擬形之構(gòu)思,有石破天擎,神全意足,渾若天成之妙,乃我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以寫實象生與寫意并重之優(yōu)秀范例。作品風(fēng)格凝重剛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雄厚氣質(zhì)的藝術(shù)瑰寶?,F(xiàn)藏陜西茂陵博物館。
>>>下一頁更多精彩“64件禁止出國文物”
64件禁止出國文物(4)
上一篇:運往臺灣的故宮文物
下一篇:1992特大盜竊文物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