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圣人,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經(jīng)過自己后天努力的結果。從孔子的《韋編三絕》這個故事中,我們就能了解孔子是多么的刻苦專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在春秋時期,基本上所有的書都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然后在上面寫字。又是最多能寫幾十個的字,最少也有八九個字。要想寫完一本書,就需要用到很多個竹簡,在通過用一條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因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經(jīng)過用它編篡起來的書就不容易散落。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不知道要用多少個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在晚年的時候喜歡讀老子的《易經(jīng)》,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這本書完整的讀了好幾遍。他每次讀的時候都會附注許多的內(nèi)容,就這樣翻開合上,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通常以為,像孔子這樣翻來合上,讀來讀去,那書的牛皮帶了肯定也斷了好幾次。于是每當如此,就得換上一條新的皮條,就在將這本書完整的穿在一起。即便都讀到這樣的境地,孔子認為,再看幾年,就可以完全的掌握這本書了。
因此,就出現(xiàn)了“韋編三絕”這個典故。其中的“三”僅僅是個數(shù)量詞,它是指當初孔子讀《易經(jīng)》這本書時,皮條斷了很多次。通過孔子的這個故事也是為了向后世的人提倡孔子的讀書精神,激勵無數(shù)人要用功的學習。
孔子三人行的故事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rdquo;這是《論語》之中,家喻戶曉的一句話。完整的語句是:“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這是教育我們要虛心學習的一句至理名言。
這句話的完整意思就是:“幾個人在一起辦事學習,必定有能讓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選擇其中好的對我們有用的地方來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要反觀自己有沒有,如果有,就要及時改正。”
孔子這句話,總得來說,是一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但他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虛心好學,,一個是反省自己。虛心學習是集中在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虛心學習的好學精神。我們從孔子的求學經(jīng)歷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也將這句話踐行到底??鬃拥膶W問,都是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而來的,他一生拜了很多老師,只要從別人身上能夠?qū)W到有用的東西,他都會虛心求教的。
第二個自我反省方面,是最后一句,對照別人的缺點,來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改進自己。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自省精神。孔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都會多次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能夠清楚自己的缺點,那么就肯定會想法去完善自己,改掉自己的缺點。
孔子“三人行”,表達的是一種學習精神,同時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準則。
孔子論水的故事
孔子論水是一個歷史典故,發(fā)生于東周時期,是孔子與子貢之間的故事。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在文學與思想上的貢獻,被世人稱之為孔圣人。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鬃诱撍褪前l(fā)生在這兩人之間的故事。
孔子論水是一片文言文,記錄的是孔子與子貢之間的對話。子貢問孔子:為什么君子見到大水一定要細細觀看呢?孔子答到:水是好東西,水最接近自然之德,它能夠給君子帶來靈感,也可以用來比喻自己的修養(yǎng)。水出現(xiàn)在各個地方,出現(xiàn)在天下的每一個角落,滋潤萬物,沒有私心沒有偏心,這種品行就如君子之道;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萬物生長,這就如君子的仁愛;水往低處流,而且能根據(jù)不同的物體而改變形狀,就像君子的高義;水在淺的地方涓涓細流,永不停息,在深處的時候則高不可測,就如君子的智慧一般;水如果遇到深淵,它也會不惜一切的往前沖,這股勇氣就有如君子般臨危不懼,果斷勇敢。水滲透到每個小物體,無微不至,就如君子需要明察秋毫一樣;就算受了曲解也不說不辯,要有豁達的胸懷。即使有泥漿混入,到最后還是一泓清水,就像君子能改造事物一樣。
如果將水放入容器中,它會保持水平,沒有一絲一毫的差,就像君子的立身正直;如果容器滿了,它也不會貪太多,講究分寸;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最后終究入海,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從這些水的品質(zhì)中能觀察出君子的各種品質(zhì),所以君子見到水一定要仔細觀察。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相關文章:
1.韋編三絕的故事
4.韋編三絕的典故
6.韋編三絕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