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歷史事件
宋朝遣往遼國的使節(jié)中賀歲使節(ji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賀歲使包括生辰使和正旦使。宋統(tǒng)治者為了與遼國維持和平外交,非常重視賀歲使節(jié)的選拔,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了宋朝的歷史事件,希望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宋朝的歷史事件一: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quán)。[1]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zhì)等未辨真?zhèn)?,急遣趙匡胤統(tǒng)率諸軍北上御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fā)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2] 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锜、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jié)度使位號。
宋朝的歷史事件二: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
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是宋朝建立后,對五代十國剩余的割據(jù)政權(quán)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北漢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62—979年),宋以先易后難、先南后北方的方針,主要包括慕容延釗、李處耘率軍平定武平周保權(quán)(963年),同時荊南高繼沖主動投降歸順;王全斌率軍平定后蜀孟昶(965年);宋太祖率軍征討北漢(968年);潘美率軍平定南漢劉鋹(公元970年);曹彬、潘美率軍平定南唐李煜(975年);之后,吳越錢俶、清源軍節(jié)度使陳洪進主動投降歸順(978年);宋太宗率軍平定北漢劉繼元(979年)。[1] 北宋并沒有完全統(tǒng)一古代中國,但也基本統(tǒng)一古代中國。二次討伐遼國失敗,幽云十六州和遼西、遼東還在契丹手中。黨項李繼遷及其后代后來控制了夏州、靈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國,也只是成為宋朝的藩屬國,即越南的獨立。
宋朝的歷史事件三:宋遼戰(zhàn)役
五代后唐清泰末,遼(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滅后唐稱后晉皇帝后,從石晉王
北宋、遼、西夏形勢。朝攫取了幽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區(qū))之地并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掠中原。后周建國初,遼又扶植北漢政權(quán)割據(jù)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zhèn)),作為附庸以屏蔽燕云。后周顯德七年(遼應歷十年,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代周稱帝,建北宋后,[2] 遼繼續(xù)支持北漢與宋抗衡。時南方尚存有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后蜀等獨立割據(jù)政權(quán)。[3] 為實現(xiàn)統(tǒng)一,趙匡胤在實施先南后北進軍方略過程中,曾尋機分兵攻取北漢,試圖鏟除遼附庸,以便收復燕云,但每次進攻均遭遼援軍阻撓而未果。[4] 乾德二年(964年),宋攻北漢遼州(治遼山,今山西左權(quán)),遼遣耶律撻烈率軍6萬往援,是宋遼之間首次大規(guī)模作戰(zhàn)。開寶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北漢,兵圍太原,遼又出兵援北漢,被宋軍擊退。[5] 直至開寶末年,不僅未能滅北漢,反使宋遼間沖突迭起,矛盾日深。[6-7] 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后,南方統(tǒng)一大局已定,遂于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親率大軍攻北漢。先敗遼援軍,繼破太原滅亡北漢,[8] 為進取燕云創(chuàng)造了條件。自此,開始了長達25年余的宋遼戰(zhàn)爭。
看過“宋朝的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1.宋朝的歷史典故
2.宋朝著名歷史事件
3.歷史上的宋朝
4.宋朝的歷史故事
5.宋朝重大歷史事件
6.宋朝重要歷史事件
7.宋朝歷史趣事
宋朝的歷史事件
上一篇:秦始皇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