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高考知識點總結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是八年級歷史上冊的內容,《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需要掌握什么知識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必考知識點
1.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鮮爆發(fā)農民起義
(2)根本原因:解決日本資本主義發(fā)展中的矛盾,侵華野心蓄謀已久。
(3)1890年經濟危機
過程:豐島海戰(zhàn)——平壤戰(zhàn)役(退回國內)——黃海海戰(zhàn)(不宣而戰(zhàn))——遼東戰(zhàn)役(旅順大屠殺)——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戰(zhàn)爭慘敗及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2.1895年4月,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
條約規(guī)定:
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受內地稅。
意義:《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國聯軍侵華:時間:1900年6月
八國: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原因: 根本——進一步侵略瓜分中國
直接——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
4.《辛丑條約》:1901年9月,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條約規(guī)定:
(1.)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共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
(2.)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
(3.)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zhàn)略要地;
(4.)懲辦義和團運功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
(5.)改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義:《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中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避戰(zhàn)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眾;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勢強盛,對華戰(zhàn)爭蓄謀已久。
甲午戰(zhàn)敗影響:國內——客觀上刺激了中華民族真正覺醒
農民:義和團運動;清政府:進行軍事改革;維新派:戊戌變法;革命派:軍決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
國外——列強紛紛在中國土地上劃分勢力范圍,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危機。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重要知識點
背景:
1、戰(zhàn)前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對外實行“鎖國政策”,黑色近代鐵甲軍艦1853年,美國海軍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關系和進行貿易。史稱“黑船事件”(亦稱“黑船開國”)。倒幕運動明治維新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yè)”,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yè)化浪潮,“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fā)展教育等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yè)化道路的國家,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2、戰(zhàn)前中國:(教材1864-1895年之間)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社會的主要矛盾便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的矛盾。愛新覺羅·奕訢,地方代表人物洋務派官員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此外還有崇厚、沈葆楨、劉坤一、唐廷樞、張謇等,“同治中興”的景象。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分保守派、洋務派進行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運動(前期口號 “自強”后期口號 “求富”) 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 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 八個字。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甲午戰(zhàn)爭
過程:
農歷甲午-1894年朝鮮農民起義-7月底襲擊清軍運兵船-陸戰(zhàn)失利-黃海大戰(zhàn)保船壁戰(zhàn)-1895年初攻占威海衛(wèi)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果: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償、通商、免稅
影響: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巨額賠款加重人民負擔、新通口岸(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在華投資設廠拓展對華資本輸出途徑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列強爭相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瓜分中國狂潮。
二、八國聯軍侵華
過程:1900年春夏京津地區(qū)-6月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廊坊大捷-7月占天津8月占北京-途中議和-1901年9月《辛丑條約》
觀點:反帝愛國運動、口號“扶清滅洋”、
背景:慈禧太后、光緒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內容:設使館界、拆毀炮臺、派兵駐守、賠償白銀4.5億39年還清(關稅鹽稅抵押)、改衙門為外務部。
影響:巨額賠償稅收受控、使館界成為侵略大本營、改設外務部(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控制)、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知識點歸納
一、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的主要原因是:鎮(zhèn)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是與以往侵華戰(zhàn)爭的不同之處)
二、義和團運動
1.最早興起在:山東。
2.時間:1898年。
3.興起的原因是:反對外國教會的壓迫。
4.性質: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
5.口號:扶清滅洋(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6.發(fā)展:1900年發(fā)展到京津地區(qū)。(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想利用義和團打擊外國侵略者,同時削弱義和團,所以扶持義和團有關)
7.抗擊八國聯軍的重要斗爭:廊坊大捷
8.結果: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zhèn)壓下失敗。
三、在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中列強第二次占領北京,時間發(fā)生在:1900年。(第一次占北京:1860年,英法聯軍占北京。)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的結果:鎮(zhèn)壓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內容要求會背)
五、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的影響(《辛丑條約》的影響)(見書22頁)
六、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1.開始淪為的標志: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的簽訂。
2.進一步加深的標志: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3.大大加深的標志: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的簽訂。
4.完全淪為的標志: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辛丑條約》的簽訂。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高考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高考知識點總結
下一篇:辛亥革命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