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寫的歷史劇有哪些
郭沫若的歷史劇創(chuàng)作,是從是1923年作的《卓文君》和《王昭君》開始的。關于郭沫若寫的歷史劇有哪些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郭沫若寫的歷史劇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郭沫若寫的歷史劇的背景
“五四”時期思想革命為作家重新表現(xiàn)中國古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的眼光,現(xiàn)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的作品同時繁榮和發(fā)展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特點之一。郭沫若在詩集中便有一些以歷史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詩劇類作品,如《女神》中的《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鳳凰涅》和《星空》中的《孤竹君之二子》、《廣寒宮》等。郭沫若歷史劇創(chuàng)作真正的開始,是1923年作的《卓文君》和《王昭君》。1926年,作者又把它們與《聶》合集為歷史劇作集《三個叛逆的女性》。由于這些作品強烈的反封建色彩,它們在當時曾發(fā)生過很大影響。歷史劇創(chuàng)作貫穿于郭沫若的一生,其歷史劇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則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歷史劇創(chuàng)作是除詩歌創(chuàng)作外他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又一貢獻。
《卓文君》作于1923年2月,以反對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由的思想重新表現(xiàn)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私奔或被封建衛(wèi)道士視為不道德的“淫奔”,或被部分文人學士視為艷情趣事,都沒有賦予它以嚴肅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五四”的思想革命和倫理道德的解放,使郭沫若從中感到了嚴肅的社會意義,從而將這個故事升華到了嚴肅主題的高度。劇中卓文君被塑造成了一個敢于違抗父命,反抗封建壓迫,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偽本質,爭取自己幸福愛情的勇敢女性。郭沫若通過卓文君之口發(fā)出了反對舊禮教的宣言:“你們男子統(tǒng)治下的舊禮教,你們老人們維持著的舊禮制,是范圍我們覺悟了的青年不得,范圍我們覺悟了的女子不得!”它體現(xiàn)了“五四”青年的個性解放要求。
《王昭君》寫于1923年7月,作品以現(xiàn)代性格悲劇的觀念重新改造了“昭君出塞”的故事。郭沫若把當時的歷史人物組織起來,將王昭君塑造成了一個出身微賤但不屈服于權貴的堅強女性。劇本體現(xiàn)了維護人格尊嚴、不畏權勢、不慕榮華的精神追求,從而改變了傳統(tǒng)劇目《昭君出塞》那幽怨凄涼的調子,充滿了昂揚的反抗精神?!堵櫋纷饔?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后,以反抗殘暴統(tǒng)治、拯世救民的思想重新表現(xiàn)了聶政助嚴遂殺韓王俠累的故事。作者賦予聶政和聶以更明確的社會目的,改變了傳統(tǒng)故事中單純表現(xiàn)人物輕生死、重然諾的俠義精神的主題,把當時人民群眾高漲的反帝愛國熱情注入到了這個傳統(tǒng)故事之中,從而使劇作具有了更嚴肅的社會意義。1937年9、10月間郭沫若將《聶》擴大改寫為《棠棣之花》;自1942年1月至翌年4月的一年多內(nèi)他又創(chuàng)作了《屈原》、《虎符》、《高漸離》(原題名《筑》)、《孔雀膽》和《南冠草》五部大型歷史劇,成為他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又一個重要的收獲期。這幾部歷史劇的演出和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成為當時大后方文壇的一大盛事,其影響是至為深廣的。
郭沫若的這幾部歷史劇,取材于上自戰(zhàn)國時期,下至明末清初,即從我國封建社會的初期到末期主要人物包括古代著名政治家、詩人、義士、俠客,女性形象自后妃公主到宮娥民女。反面人物包括昏君、奸相、讒人、宮廷陰謀家和民族敗類。描寫的社會生活從宮廷相府到民間酒肆,自中原地帶到西南邊陲,為人們展示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歷史生活畫面。而貫穿在其中的,則是善與惡、忠與奸、美與丑的形態(tài)各異的斗爭,充滿了磅礴的正氣,尤其充滿了歷史的悲劇精神。
寫成于風雨如磐的1942年1月的《屈原》,以其特有的沉郁詩意,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歷史的與時代的悲劇精神震撼了重慶劇壇,成為郭沫若歷史劇的代表作。同一時期還創(chuàng)作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漸離》、《南冠草》《孔雀膽》等歷史劇,并明確提出了“先于制今而后借古”、“據(jù)古推今”的理論。在郭沫若看來,重要的不是歷史事實的真實,而是內(nèi)在的歷史精神的真實;他認為“劇作家的任務是在把握歷史的精神,而不必為歷史的事實所束縛”。據(jù)此他提出了“失事求似”的歷史劇創(chuàng)作原則。所謂“求似”,就歷史精神的盡可能真實準確地把握與表現(xiàn);所謂“失事”,就是在此前提下,“和史事是盡可以出入的”。
郭沫若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都是取材于戰(zhàn)國時代。他認為,“戰(zhàn)國時代,整個是一個悲劇的時代”,“戰(zhàn)國時代是以仁義的思想來打破舊束縛的時代......是人的牛馬時代的結束。大家要求著人的生存權”,“但這根本也就是悲劇的精神,要得真正把人當人,歷史還須得再向前進展,還須得有更多的志士仁人的血灑出來,灌溉這株現(xiàn)實的蟠桃”。因此,郭沫若在充分把握歷史悲劇精神的同時,展開了他大膽的想象,對具體史事運用極為靈活:一方面,在大多數(shù)場合,仍然盡可能“在大關節(jié)目”上不違背歷史的真實,但為了表現(xiàn)自己主題的需要,又進行了自由的虛構與改造,這包括“無中生有”地“造出新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里的嬋娟、衛(wèi)士,《棠棣之花》里的酒家女)。
郭沫若歷史劇的[故事梗概]
屈原郭沫若
公元前313年的一個早晨,在楚國郢都的一個桔園里,三閭大夫屈原正在放聲朗誦新作的詩《桔頌》。他的學生宋玉來了,他們談詩論桔,由桔樹的品格論及做人處事的道理。屈原贊揚桔樹的“不驕矜”,“不怯懦”,“不懈怠”,“不遷就”:“他們喜歡太陽,它們不怕霜雪。它們那碧綠的葉子,就跟翡翠一樣,太陽光愈強愈使它們高興,霜雪愈猛烈,它們也絲毫不現(xiàn)些兒愁容”;“它們是不容許你任意侵犯的”。因此,他希望宋玉也“能夠像桔子樹一樣,獨立不倚,凜冽難犯。要虛心,不要做無益的貪求;要堅持,不要同乎流俗;要光明磊落,永遠保持品節(jié)。”他特地對宋玉說:“在這戰(zhàn)亂的年代,一個人的氣節(jié)要緊”。宋玉點頭稱是。
當時在楚宮內(nèi)廷里,南后鄭袖正與上官大夫靳尚策劃著一場陰謀,陷害屈原。因為屈原不同意秦國丞相張儀提出的秦楚和好、與齊國斷交的建議,他看出張儀的話里有陰謀,所以勸告楚懷王不要聽信張儀的話,不僅不能與齊國斷交,還應加強兩國的友好聯(lián)盟。張儀見楚懷王不接受他的建議,“覺得沒有面目再回秦國”,便威脅南后鄭袖,揚言他要到魏國去選些美女送給楚懷王。南后很害怕,為保住自己的地位,一面派靳尚送禮物賄賂張儀,一面設計離間楚懷王與屈原的關系,促使國王接受秦國的建議。就在國王準備給張儀餞行的那天,鄭袖請屈原入宮,以看歌舞排練為借口,在國王快要走入宮門的時刻,她謊說頭昏倒在屈原的懷里。當她發(fā)現(xiàn)楚懷王已看到這一切時,她又反誣屈原“調戲”她。楚懷王信以為真,暴跳如雷,大罵屈原是“瘋子”,“狂妄的人”。并不準屈原再說話、申辯,當即把他逐出宮去,罷免了他的左徒官職。隨后,懷王便接受了張儀的建議,與齊國斷交,同秦國聯(lián)合起來。屈原受辱被逐,悲憤至極,但他最痛心的不是個人的得失,而是楚國的社稷江山,可是,國王已聽不進他的話了。他憤怒地撕毀了冠帶衣裳,走出宮去。當他浪游到楚國東門時,南后又當著楚懷王和張儀的面戲弄屈原。屈原忍無可忍,怒斥張儀陰謀滅亡楚國的野心,并揭露了南后賄賂張儀的陰謀,再一次觸怒了南后和楚懷王。楚懷王下令把屈原抓到東皇太一廟里監(jiān)禁起來。屈原遭誣陷受貶,他的學生宋玉離他而去,隨著公子子蘭搬進宮去。但楚國的老百性愛戴屈原,都為他抱不平。他的侍女嬋娟忠心耿耿地追隨著他,因為她揭露了南后誣陷屈原的陰謀也被囚禁起來。到了晚上,嬋娟為一個同情她的衛(wèi)士所救,來探望屈原。屈原受屈,夜不成寐,盡情地發(fā)泄著自己的憤怒。南后為殺人滅口,讓太卜鄭詹尹送毒酒給屈原,嬋娟代飲慘死,衛(wèi)士怒殺放毒者鄭詹尹,又點燃了廟堂。屈原把寫給宋玉的《桔頌》詩重獻給嬋娟,與嬋娟的尸體在烈火中升騰。然后便隨衛(wèi)士一塊出奔,向著那自由、光明的地方而去。
郭沫若寫的歷史劇有哪些
上一篇:郭沫若寫的歷史劇屈原
下一篇:郭沫若有什么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