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養(yǎng)(3)
教研員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養(yǎng)
三.信息素養(yǎng)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與其他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為公民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素養(yǎng)標志人們對信息技術掌握的程度。通過了解與掌握信息技術,人們才得以更好的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要求,把握現(xiàn)代社會的節(jié)奏。增強信息技術意識,具備信息素養(yǎng)是公民的基本素養(yǎng)。而作為新時代的教研員,如果不能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學及科研服務,就無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研員,因此教師應該比普通公民具有更高的信息素養(yǎng)。
四.能力素養(yǎng)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教研員的能力素養(yǎng)直接影響教研效果教研員應當具備的能力素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為下列8個方面:
1.常規(guī)能力
常規(guī)能力是教研員順利完成教研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體態(tài)表達能力、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教學設計與創(chuàng)新能力及對教師進行評價的能力。
(1)敏銳的觀察力
教研員的觀察力是指教研員對教師由外表到內心的認識能力。教研員只有具備相應的觀察力,才能把握教師的個性特點,掌握教研工作的主動權。教研員觀察力需要迅速而準確,能夠及時捕捉學生瞬間的表情和行為的變化,從而采取適宜的對應措施。教研員的觀察力還需細致而深入,能觀察到教師語言、行為和態(tài)度等的細微變化。
(2)準確的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教研員通過口頭語言將所要表述的內容恰當地表達出來,并使教師能夠接受的能力。教研工作主要是通過教研員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研效果。教研員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準確簡明,只有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教研員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地再現(xiàn)抽象的概念,語言還應注意規(guī)范性。教研員的口頭語言應流暢、貫通、準確、精煉、富有邏輯性,必須思路清晰,推理嚴謹,論述有據。此外教研員還應富有啟發(fā),要善于啟發(fā)、誘導教師進行思考。教研員的語言還應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
(3)恰當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是指教研員通過目光、動作等體態(tài)語,采用非語言的表達,使教師了解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同樣教研員的面部表情要自然,使自己的內心活動與外在表情相一致,以贏得教師的充分信任,表情的變化要適度,要恰如其分,而且應盡量親切、平易近人。
(4)板書板畫能力
板書板畫能力是指教研員利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和圖表形式,概括教學內容,傳遞教學信息的能力。
(5)實驗能力
為了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更好地開展實驗教學,教研員應具備實驗能力,還應該對實驗的意義和作用有正確的理解,明確教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組織學生實驗的方法與技巧。實驗能力還可以具體分為: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演示能力、實驗分析能力和自制教具的能力等。
2.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
運用學科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研員特有的能力?;A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和融入學科方法。因此,教研員應具有較強的運用學科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應用信息技術能力
教研員還應該具備在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首先是應用軟件工具組織教研活動與教學管理的能力,教研員要善于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軟件、并能夠安裝和運行常用軟件。根據自己教研的實際需要,可以自行制作或者通過信息共享獲取教學課件,提高教研效果。教研員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幫助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平臺獲取資料,對教師進行答疑與互動過程,實現(xiàn)網絡教研的能力。
4.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研員應當學會篩選、吸收、利用各種信息的方法,不斷更新、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便有能力對教師進行指導,發(fā)展教師多方面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師科學素養(yǎng)。
5.了解教師能力
教研員了解教師的能力不僅包括了解教師整體的心理和思維狀況,而且了解教師個體愛好特長,教研員應盡可能全面了解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方法、思維特征或其他方面的信息,這有利于教研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對教師進行指導。努力成為廣大教師的良師益友和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引領者。
6.交往與合作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新課程尤其強調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總結,并正確處理合作與競爭的關系,作為教師的教師的教研員更應該具有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只有教研員具備了一定交往與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導教師之間的合作。
7.教育科研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面臨許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都需要通過教育研究來解決。教研員由于自身參與實踐、經歷改革,應該在新的廣度和深度上,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教研工作。
8.上示范課的能力
教研員不應該是基礎教育的局外人,而應該將自己融入教師隊伍之中,具備上示范課的能力,這樣教研員在指導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時才具有說服力、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