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會的禮儀(2)
幽默是受歡迎的,但注意:任何笑話,都要確保不會破壞在座諸人的情緒。同時,搞笑的前提是保持自身的優(yōu)雅,太低俗是不入流的。
像是以“不拘小節(jié)”而又容易出現(xiàn)口誤的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同學2001年7月到訪英國拜見英女王時候所開的玩笑,就讓嚴謹?shù)陌捉饾h宮很不爽。小布在晚宴上幫英國女王亂取綽號,當面喊女王為“QE2”,即“伊麗莎白二世”的縮寫,讓英國女王不知如何應對。布什甚至還叫查爾斯王子“呆伯”,顯然是在取笑查爾斯的招風耳,這些布什自以為幽默的“冷笑話”,一度讓女王十分惱怒,但又無法表現(xiàn)出來。
當然和英國女王會面的禮儀之多非同一般,咱們過個年出席個Party大可不必這么緊張,但準備好一些類似于外交辭令的萬能答案和一些風趣、幽默的笑話應對場面,也是必要的,萬一有什么需要表演一下“脫口秀”的地方你也不至于手足無措不是?
4. Defer your affair
偷情不妨遲點
要把物質享受而不是美女相伴當作真正的樂趣。即使像比爾·克林頓這樣的男人,一度也曾對禁欲有過深刻的理解。他在1992年初次競選總統(tǒng)時,被《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問及成功的政治生涯的幾大要求。他提出了六條準則,其中第二條就是禁欲的問題。他說:“如果你打算及時行樂,那我建議你最好改從別的職業(yè)。”
如果你把性幻想只看作是為了更好地推銷辦公產(chǎn)品或加勒比海豪華游而涂在女職員嘴上的唇彩,那你就不會出錯了。要記住這一點:只能看,不能摸。永遠不在酒會上放縱自己。
盡管在洛杉磯或紐約的某些社交場合,在宴會上引誘坐在旁邊的人仍被視為禮貌范圍內(nèi)的游戲,但是用“社交式微笑”來表達你溫婉堅定以及內(nèi)心的熱切便已經(jīng)足夠了。
禮貌地交換名片,而非熱情注視的目光。不要出于一時的感情沖動,就從桌子旁邊逃走。
5. Don’t be pretentious
別裝叉
“裝”,最容易招人反感,無論何時何地,保持你的真誠,保持你的個人人格魅力,遠比你“鼻子里插大蔥”———裝相(象)來得長遠。
內(nèi)在的氣質是最寶貴的,你必然有你獨到的閃光點,不要埋沒了它,一個真正懂得與他人相處的人,絕不會因場合或對象的變化而放棄自己的內(nèi)在特質而盲目地迎合、隨從別人,那樣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在party上的“裝”尤為不招人待見,男的可能會被人說成傻叉,女的則可能直接變?yōu)?ldquo;木頭花瓶”,都落不著好。而且很多時候,裝和傻的界限是模糊的,在你自己,可能還鬧不懂自己究竟是故意擺出一種姿態(tài)呢還是奔著某方向努力呢,別人已經(jīng)把你歸類了。
表現(xiàn)得真誠一點,真實一點,足夠。當然,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都請注意這一點。
6. Show no surprise
絕不表現(xiàn)出驚奇
在任何社交場合,都不要把自己搞得像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似的。正確的表情應該是:有一點傲慢,又有一點好笑。贊美一切,又鄙夷一切。而且,從來不表現(xiàn)出驚奇。
不要看得發(fā)呆。要記住,你已經(jīng)見過了一切值得一看的東西,而且見過不止一次,而是很多很多次。這種態(tài)度可以推遲判斷:可能是贊成,也可能沉默。這種時候的沉默,不一定代表默認,更可能是洞察一切,而且,表現(xiàn)在書面或口頭上的時候,這種態(tài)度可以排除任何異議。
說話太多,容易給人造成不謹慎的印象,雖然在Party上需要跟人交流,但同樣需要適可而止。不要遺憾沒有說出來,在談話中,中間的路總是最好的,正如很多事情一樣,要知道什么時候該聽別人講話,也要知道什么時候該輪到自己講。
之前我出席某宴會,席間有位紳士西裝革履,儀表不凡,本來印象尚佳,但架不住他老人家跟個“話癆”似的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且講來講去都是日?,嵤?,最后給人感覺他將別人全部當做了假想敵,美好印象盡失。
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人提醒我們說話時欠考慮或沒有考慮,幾乎所有在談話中出現(xiàn)的失誤或錯誤都是由于沒有認真考慮或缺乏考慮造成的,你只要看一下聽自己講話的對方的反應就可以知道你的一番話起到了什么樣的效果。一般情況下,話多而且充滿了豐富想像力的人,在聚會中雖然會增添一些吸引力,也同樣會給人造成“不可靠”的印象。當然你總是保持沉默也不行,這個度的把握完全靠你自己的敏銳。
7. It’s unpolite to be hungry
餓是不禮貌的
在吃這個問題上,果腹是最低級的境界,當你身處上流圈,與上流人士共同進餐時,請忘記那些營養(yǎng)常識,并謹記以下規(guī)則:饑餓就意味著需要,而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因此,與上流人士一起用餐,點菜就成了微型創(chuàng)作藝術:一份烏莓醬,一個雞蛋,一小瓶礦泉水,一小片土司面包,等于一份最精致的食譜。
這份菜譜簡單別致,要牢記這餐飯的重點不在于你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而在于你只是“吃了”。這種略帶對食物的“不尊重”態(tài)度是上流人士的通病,不記得基督山伯爵餐桌上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珍饈美味了嗎?但他總是碰也不去碰,多數(shù)時候他都是看著他的客人在老實不客氣地享用那些世界奇珍,這從側面反映了其上流身份的矜持與不同。
飲食篇
1,Mix & Match 中西混著來
民以食為天,即便是平時,也要講究,更別說是在這么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下了。當然,我們前文建議你謹遵“餓是不禮貌的”這一條“軍規(guī)”,那是指你出席上流Party、宴會的時候。現(xiàn)在我們要說的是非宴會時刻,可能是你自己,也可能是和家人,那么對于吃這件事的法則,可就不是“寧可餓著,也要矜持”了。
吃什么和怎么吃,這個問題我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在《貴族》周刊的“話題”中探討過,中國人講究用精美的飲食來烘托節(jié)日的氣氛,你也可以理解為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享受美味的理由。
過年最重要的一餐非“年夜飯”莫屬,此外親朋之間可能也會有接二連三的宴請、吃請、還請,中餐的豐富、食材的金貴,西餐的精致、口味的獨特,都在可選擇之列。更妙的是中西結合,現(xiàn)在很多高檔奢華餐廳的出品都有“中餐內(nèi)容、西餐形式”這樣的做法,換個思路,中西合璧,美酒佳肴,就為倆字——享受。
2,Drink until you feel a little dizzy
微醺即停杯
酒在咱們的餐飲文化中顯然起的是一個“助興”的作用,素來傳統(tǒng)就有借酒精聯(lián)絡感情,新年新氣象,飯桌子上人與人的感情交流也需要在酒中得到升華。
但事實上,酒在最初誕生的時候并非飲料,而是“藥”,《漢書·食貨志》中這么記載:“酒,百藥之長”,可以“行經(jīng)絡、御風寒、通血脈、行藥勢”,并可主治“風濕痹痛及胸痹諸癥”,這就是說適量飲酒可以活血通絡、祛風散寒、疏肝解郁、宣情暢意、補益腸胃,總之,適量的時候酒這東西對人是有益而無害的。
不過過節(jié)一高興,宴席上往往喝到高興處便來者不拒,忘了節(jié)制了。中國的上流社會還不大適應西洋化的一人拿杯酒滿場串與不同的人寒暄搭訕,但顯然一些人正在學習如何在這樣的場合操控自如,通常這種場合的酒風都比較文雅,不像飯桌上動輒“喝死一個是一個,喝死兩個是一雙”的豪放。加上我們又習慣勸個酒啥的,勸酒也分“文勸”、“武勸”,還有“罰勸”的,但一定要注意切忌酒至半酣開始借酒裝瘋,這是最不可取的做法。不管文勸、武勸還是摻和罰酒,都要有禮有節(jié),不能掃了大家的興。
3,Study the art of living 注意養(yǎng)生之道
吃的一大境界是注重“養(yǎng)生”,可以用基于生命陰陽平衡、本真天然之理進行保養(yǎng)、調(diào)理來解釋,僅僅為了果腹,或者為了口舌之欲,再或者為了顯示奢華,那都沒達到這個高度。
“養(yǎng)生”講究的是一種平衡,比方廣州人就講究大年初一吃齋,倒不一定是跟宗教信仰有直接關系,而是為了平衡年三十晚上的大吃大喝及熬夜之后,身體對食物熱量和營養(yǎng)的攝入。這在認識觀念上是一種理性升華。
當然,“養(yǎng)生”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未必簡單,大年時節(jié)的大魚大肉各種高熱量食品比比皆是,一不留神就忘了平衡。
4,Know a little about nutrition 知道點營養(yǎng)學
高品質的生活是每個人的追求,在飲食方面,單純的吃飽、吃好已經(jīng)不是唯一的標準,吃得健康、吃得營養(yǎng)變得越來越重要。適當掌握一點營養(yǎng)學的理論知識,再結合自己的實際,也對身體的飲食平衡有點幫助,何況中國的飲食文化、中醫(yī)文化和養(yǎng)生學還是現(xiàn)代西方營養(yǎng)學的鼻祖。
說得通俗一點,人體每天攝入大量的食物,都是為了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經(jīng)過消化、吸收、代謝和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養(yǎng)分或養(yǎng)料)維持生命活動的過程,營養(yǎng)學就是關于這一系列運作的后果的一門科學。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那樣近的年代,醫(yī)生依然告訴他們的病人:營養(yǎng)與他們的健康幾乎沒有關系?,F(xiàn)在我們有了另外的認識:“你就是你吃的東西!”
營養(yǎng)專家建議我們要這樣、要那樣,其實就是一句話——營養(yǎng)均衡。比如他們說,“要飲食本地化”,因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比如他們又說,“要選擇‘主食’蔬菜”,因為“其中含有大量天然而健康的淀粉,能逐漸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從而避免血糖忽高忽低”;比如他們還說,“講究原汁原味”,因為“過多食用調(diào)料也對身體有害” ;比如他們更說,“別吃得太多”,因為“適當控制飲食欲望是保持健康的秘訣”;比如他們建議“飲食多元化”,因為“可以補充多種營養(yǎng),還可以增加飲食樂趣”;當然,他們也建議你偶爾“放縱”一下自己的胃口,因為“健康食品在全部飲食中占到75%就夠了”
5,It is not safe to be a vegetarian 素食主義并不總是安全的
美國散文作家、西北大學文學教授、《美國學者》雜志資深編輯和文化批評家約瑟夫·艾本斯坦(Joseph Epstein)在他那部如何進入美國上流社會的秘籍《勢利》一書中曾經(jīng)對“素食主義”有過這樣的描述:健康飲食有兩種形式,都很勢利,素食主義是一種,恨不得活到106歲是另外一種。
按照他文字的描述,素食主義至少還有許多分支、變種和流派:純素食主義者——絕不吃任何肉類、魚乃至任何日常食品;選擇性素食主義——不吃任何有眼睛的東西,不包括土豆;以及一種最少見的素食主義者——不吃任何“可愛的動物”,他們吃雞肉(雞不可愛)而不吃鴨肉(鴨子比較可愛)……
有的人是真誠地擔心吃動物肉可能帶來的后果——這當然很可貴;有的人則聲稱不吃肉的感覺更好——這也很可信。但和素食主義者一起吃飯還是讓人感到不快——這讓人感覺到他人比自己文化上更為先進,或者是比像他自己這樣的普通人更為進化。“素食主義本身是很無害的,”前皇家內(nèi)醫(yī)協(xié)會的會長羅伯特·亨杰森(Rober Hutchsion)說,“但卻易于讓人自以為是。”
健康、有機,這是現(xiàn)代人頗為狂熱追求的飲食效果,我們當然知道那些味道可口的東西可能不一定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可是專家不是告訴我們了嗎?有25%的幅度可以允許我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
6,Wine and dine 美食與美酒的搭配
饕餮和豪飲,對于那些視美食或美酒為生命的人士來說,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點“暴殄天物”之嫌。真正懂得欣賞和品味的貴族,絕對不會浪費掉任何一餐享受酒饌之間那種“黃娟幼婦”之搭配的機會。
我有好幾次在一家出名的酒膳用餐,都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那個地方真的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主角是它的葡萄酒,不管是舊世界還是新世界的葡萄酒,你都可以在那里找得到,而且,當然,肯定有一款能夠贏得你的味蕾和感官。那么與此同時,配角是它那里的菜式,完全是為了搭配各式葡萄酒而烹制的,所以去那里吃飯的人,倘若不喜歡葡萄酒,或者說對葡萄酒沒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去過一次就覺得沒意思不會再去。相反,那些對葡萄酒略有所知的人們,一旦去過一次之后就會瘋狂地喜歡上這個地方的出品,完全沒辦法抵擋。
所以,倘若你有一瓶上好的酒,如果不能確定用什么食物來與其配合能稱為“完美”,那你還是晚點再打開它吧!
7,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正如Vanessa Williams的歌中所唱——You go and save the best for last,“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態(tài)度也許是一種人生哲學。
某次與幾位要人用餐,身邊一位紳士面對幾只分別來自法國、蘇格蘭、愛爾蘭和澳洲的生蠔,告訴我,先吃那種層次不甚分明、口感沒有那么厚重的,最后再來享用富含礦物質但沒有筋或者渣、層次有延伸感的,這才是享受的過程。
正如同喝紅酒的時候一樣,倘若你有幾瓶不同產(chǎn)地不同檔次的紅酒,那么一定是先開稍微差一些的那支,然后再開好一些的,否則你的味蕾便會很誠實地告訴你——它拒絕接受。
出行篇
1,Don’t get too far 不用走得太遠
給自己放假的最好辦法不是“有多遠走多遠”,而是心態(tài)的松弛,即便不出門在家也是享受假期的一種方式。先知紀伯倫不是曾經(jīng)對自己說過嗎?——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了什么而出發(fā)。
不用走得太遠,也許有突發(fā)事件要等你處理,當然這在過年時不一定會發(fā)生,但也并非沒有這樣的幾率。盡管你可以忽略這個理由的存在,但為什么不趁機給自己放松一下呢?還記得2008年比爾·蓋茨宣布自己“退休”時播放的那個搞笑短片《比爾在微軟的最后一天》嗎?——退休前一天,比爾·蓋茨在辦公室不停打電話,希望找下一個工作。
但是,無論是U2主唱波諾、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影星喬治·克魯尼還是政壇領袖希拉里·克林頓以及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都對蓋茨避之不及。白忙乎一天,換來一堆挖苦,懊喪的比爾只好黯然打包回家。
誠然,沒人會相信比爾·蓋茨會像在短片當中那么狼狽,但放完這個他自己拍攝的短片之后他就“退休”了,能做到如此輕松地面對人生各個階段、舍得間舉重若輕,所以全世界才只有一個比爾·蓋茨。
2,Pick up the book you desire most 拿上最想讀的新書
如果你決定出門,記得帶上一本你最想讀但苦于平時靜不下心來讀的新書,出版人、書評家、語詞收藏人黃集偉曾經(jīng)設想過這樣的場景——人們在“孤島”上閱讀,寧靜、悠閑而自得。德國現(xiàn)代存在主義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卡爾·雅斯貝斯(Karl Jaspers)在他的哲學自傳《生存哲學》中有一段話頗值得探討:“我?;蚰h景,仰望蒼穹白云;又常或坐或倚,不做一事。想象之流無拘無束,在其中的沉思冥想十分寧靜,只有在這種寧靜中,才容許那些寧靜產(chǎn)生作用。否則,一切工作就要變成無結果的、非本質的和空虛的。我覺得,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不是每天做一回夢,他的星,即引導我們一切工作和每天生活的星就會暗淡。”
對了,帶上一本書去旅行,以前有很多人給出過這樣的建議,不過大都建議你帶一本與該次旅行相關的書,一般的說法是“會讓旅行變得豐富”。事實上,我倒建議你帶一本與旅行無關的書,旅行僅僅是一個說辭,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xù)生活的形態(tài),在那樣的地方心無旁騖地讀自己喜歡的書,更是一種享受。何必一定要讓自己融入當?shù)厝说纳詈蜁r間呢?在巴黎的街頭,讀一本清朝人寫的《揚州畫舫錄》或者在威尼斯波光滟滟的午后,研究一本《西湖夢尋》的底蘊,悉聽尊便。
3,Keep your luggage half full 箱子只裝一半
輕裝上陣,出門旅行不是倒買倒賣,盡量把所有要帶的東西集中在一個箱子里,而不要有無數(shù)的大包小包,一是不容易丟,二是也方便帶。出門丟東西是常有的事,尤其是一個行程要換好幾次酒店的時候,說不準就落了什么東東在酒店的房間角落。使用拉桿箱,好處是不用把自己搞得如同搬運工一般,上上下下還要“吭哧”、“吭哧”地搬行李。
當然,如果你還能把這箱子的一半空間留著,那就更顯得簡潔了,沒必要將行李箱塞得爆掉,知道的說您是旅行去了,不知道的以為您幫誰倒騰貨呢。
4,Pick up your golf bag 背起你的球包
那些深受“綠色鴉片”“毒害”的人士在這樣的假期里,是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繼續(xù)被“毒害”的機會的。背起你的球包,享受一個“高球假期”,像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政要、富商們一樣,偷得浮生半日,為一顆小球盡折腰。
英國王室的歷代成員幾乎全部精通高爾夫球,據(jù)說目前在英國王室中高球打得最好的是安德魯王子,而世界各地的高爾夫球場也因此成為“皇家”最愛,雖然王室成員的出行比起一般的貴族要麻煩得多,但這可毫不影響他們到處去試打不同風格的球場。他們自然也喜歡網(wǎng)球、游泳、滑雪、騎馬等等的貴族運動,但顯然高爾夫球在其中所受到的青睞非其他運動項目可以比擬。“綠色鴉片”高爾夫球以其安全、健身與休閑相結合的理由受到特殊的禮遇。
誠然,你不一定是為了打球而打球,也不一定是為了打球而旅行或反之,但是,帶上球包出門這不算是一件難事,即便你愿意在陽光暖洋洋的午后瞇起眼睛坐在大樹下邊發(fā)呆也無所謂,有備無患,誰曉得什么時候心血來潮你就想瀟灑地揮一揮桿呢?看看人家李嘉誠,連家都建在球場旁邊了,就是考慮到自己什么時候手指頭一癢,兩三分鐘內(nèi)就能得償所愿,這豈不比你臨急臨忙地找跟棍瞎比劃來得有風度?
5,Never go without a girl 記得帶上個女的
哎,說你呢,想哪兒去了?你以為讓你帶上哪個女的?我們說的是善待你的家人,沒有一個女人,能比你的母親更愛你。平時你一腦門子工作,好不容易放個假出門旅行,帶著你的母親上路吧,按照她的喜好設計你們出游的路線,按照她的身體狀況設計你們的行程,多和她親近,少去些景點,考慮她的身體承受能力。
愛會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無論是內(nèi)心還是外在表現(xiàn),對家人的愛尤甚。當然,你也可以帶倆,還有一個是你老婆,我之前采訪過一位一年有300天在路上的“神人”就是這么干的。他到了某地覺得這地方不錯,寧靜、舒服,風景美麗,適合小住幾天,他就會打電話給自己的老婆訂機票,叫她飛過來與自己匯合。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國慶,他開著自己那價值一百多萬元的SUV帶著老婆和老媽一起上路,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里住了小半個月。他的理由很簡單——讓她們一起享受生活的樂趣。不過,當然,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他可不是寸步不離地陪著她們的呀,彼此之間不管在哪兒,也還是多少要保持一點點距離的,距離產(chǎn)生美,至理名言。
6,Keep 1.5 metres from the crowd 與人群保持一點五米距離
為什么是一點五米的距離,且看下邊這個例子。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當里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她)的旁邊。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容忍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當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后,很多被試者會默默地移到別處坐下,有人甚至明確地問:“你想干什么?”
這是一個人際距離的問題,上面的實驗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即使最親密的人之間也是一樣。適當?shù)刈屪约邯毺幰幌?,這是一種藝術的生活態(tài)度,也是一種狀態(tài),避開外部世界的一切干擾,靜靜傾聽來自內(nèi)心的聲音,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平日里總在人來人往中周旋,過年時用“與人群保持距離”來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平衡,享受一種“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的境界,不管你是出門旅行找個地方貓著發(fā)呆,還是于斗室中徘徊靜坐,都是尋一方清凈所在,一種有意的隔離,把自己置身于遠離人群的地方,如同把一杯渾濁的水放在一處讓它慢慢澄清。
7,Know youself before 你可以參考整個世界,但最適合你的玩法,只有你自己知道
作為貴族,你身上應該具備很多重要的標簽,包括內(nèi)斂的氣質、謹慎的態(tài)度、有涵養(yǎng)有風度、莊重以及能贏得別人尊重的各種優(yōu)良品質,還有一條非常非常重要的標簽就是,對了,就是這四個字——獨立精神。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和靈魂存在的人來說,沒有什么比自己決定適合自己的方式更為妥當了。這就是我們在“貴族過年的21條軍規(guī)”中所要告訴你的最后一條的主旨——你可以參考整個世界,但最適合你的玩法(也可以用“方式”這個字眼),只有你自己知道。
正如同我們平時用的香水,香水是很個性化的東西,也很奇妙,即便是同一瓶香水,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味道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味道,找到“最適合你的”那種味道,然后,Enjoy it。
看了上流社會的禮儀的人還看了:
1.各國宴會禮儀
2.外交禮儀常識
3.高爾夫的服裝禮儀
4.英國宴會禮儀
5.英國宴會穿著禮儀
6.貴族的禮儀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