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評職論文(2)
音樂教師評職論文
音樂教師評職論文篇2
淺談高中音樂教學
【摘 要】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因為音樂課堂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師,做出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要么是趴在課桌上睡覺或聽音樂;要么是帶上其他文化科作業(yè)或課外書籍等等??傊?,他們在音樂課堂上找不到他們的需求。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音樂課,怎樣才能搞好音樂教學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有一些體會。.
【關鍵詞】教育理論 誘發(fā)興趣
一、教師要具備豐富的音樂專業(yè)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
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在音樂課堂上,自己首先應該帶著飽滿情緒去帶領學生欣賞感受音樂,而不是偶爾遇到學生在課堂上頑皮時,去責罵他,羞辱他。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我們努力讓學生在“愛學想學”的氛圍中學習音樂,并在學習中讓他們體驗著,快樂著。 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專業(yè)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
教師是教學生的,教師肚子里“沒貨”怎么教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的同時,在課后必須不斷給自己“充電”,進行音樂方面的進修與學習,不斷地使自己的音樂文化素質得到提高,成為肚里真正“有貨”的老師。 教師肚里“有貨”的同時,也肩負著把“貨”傳授給學生的責任。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滿腹經綸”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呢?這就關系到教師的“教”。有人說:“歌唱家,歌唱得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得好,但有些聲樂教師自己唱得并不怎么好,學生卻很出彩。”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心理學與教育學,學會能正確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接受你的“教”,自然這樣就會避免走許多彎路,讓學生在有效的音樂課堂中學到音樂課堂知識,并在學習中體驗著,快樂著。
教師得具備良好的專業(yè)功底 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說、唱、彈、跳。能駕馭好這四點,才能算得上合格的音樂教師。 “說”即教師的課堂語言。在課上,音樂教師盡量讓自己的課堂語言變得生動形象、準確簡練、幽默風趣,必要時能語重心長、情深意切,做到這些,課堂氣氛才會變得輕松愉快,才能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使他們對音樂產生興趣,并在課堂中享受體驗快樂。 “唱”即教師的示范演唱與教唱。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歌唱時要富有情感,”做到“聲情并茂”,只有“以情動人”,才能深入人心。教師在做示唱時,能用具有豐富的情感的聲音吸引住學生,讓學生懂得歌曲表達的意境,并模仿教師的演唱。演唱時,除了讓學生懂得情感表達外,還得教學生正確的發(fā)聲、咬字、吐字以及歌唱姿勢,歌唱方法等,充滿激情的演唱有利于渲染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歌唱中體驗著,快樂著。 “彈”即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嫻熟流暢的彈奏能立即吸引住學生,讓學生淺層地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具備良好的即興伴奏能力,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深化出課堂美感。 “跳”既教師的舞蹈表演。在課堂教唱時,教師在演唱的同時能用肢體語言表達歌曲,這樣不僅能正確表現歌曲意境,而且能讓學生生動地去模仿,從而跟學生建立起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技能,才能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思維,顯現出音樂教師的魅力。
二、結合現實生活 誘發(fā)興趣
音樂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現代社會生活伴隨著大量的音樂現象,如用于節(jié)日慶典的禮儀音樂;用于廣告、舞蹈的實用音樂;用于休閑、影視的背景音樂等,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由此可見,音樂不僅能塑造形象、表達情感,還能點綴人們的生活,滿足人們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們娛樂、欣賞的圈子而體現出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性。
有專家曾做過實驗,給母雞放音樂能提高產蛋量,給奶牛聽音樂也能增加產奶量,看來我們需要另眼相看“對牛彈琴”了。再看音樂用于醫(yī)療的菜單:《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軍港之夜》治療心情不安癥;《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療精神抑郁癥;《月光奏鳴曲》、《步步高》治療煩躁、易怒癥等等,結合生活中的這些音樂現象,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主動探究、思考音樂對人生的意義,誘發(fā)音樂興趣,是音樂學習成為一項具體的、藝術化的生活體驗。
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的普遍,它一改以往知識只能在黑板上平面的展示給學生的歷史,讓知識立體化、直觀化的呈現在學生眼前,充分利用視覺沖擊,更好地輔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尤其是互聯網的運用,更是給教學如虎添翼的感覺,在音樂課中更是如此。
比如《音樂鑒賞》一書第一單元第三節(jié)――生活之音中,著名華裔音樂家“譚盾”的作品《永恒的水》,這是一部多媒體協(xié)奏曲,課堂上如果學生單純的去聽這部作品,也就是感覺有不同類型的水聲,至于不同聲音的水聲是如何來的,學生很難猜測,也不能直觀的去感受――原來最普通的水也可以充當樂器這樣奇妙的事情,那么我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平臺,播放了作品的視頻片斷,一開始在“譚盾”有力的指揮下音樂給了一個強音,一下在讓學生振奮起來,而后面更多的著名打擊樂家利用各種生活中的器物,如長玻璃管、圓錐、單面小鼓等等,擊水發(fā)出帶著各種不同節(jié)奏和音色的水聲,讓學生又驚奇、又贊嘆。最終沒有做過多的引導,學生體會到了章節(jié)開始的一段話――真正的藝術沒有任何例外:它直接來自內心,來自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的思考和實踐。
所以在音樂課堂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的感受音樂。但是在音樂課中多媒體的使用也要適可而止,合理使用,不要喧賓奪主,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畢竟它對教學的幫助是在“輔助”層面上。
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才是最成功的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這需要我們教師充分備好教材,備好學情,完善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音樂課尤其如此,在比較開放的課堂中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從而實踐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