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難點與對策
時間:
孫淑靜1由 分享
翔安區(qū)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以來,至今已有幾個年頭了。如今,第一批在小學接受正規(guī)英語教育的學生已跨入中學階段。那么,這批學生是否真正從小學英語教育中受益了呢?筆者在與這批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很大一部分在小學階段英語學得不錯的學生進入中學后成績開始下滑。有的學生坦言,雖然他們在英語考試中依然保持高分,但從心底已對英語不感興趣了,完全是在被迫地、機械地學習英語。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是中學英語教師的問題嗎?然而,筆者也聽到了中學英語教師的抱怨:學生的英語水平良莠不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麻煩,還不如小學不開設英語課。小學英語教師聽了這些話更覺得委屈。筆者認為,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小學英語教學在銜接方面出現了問題。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特殊性
中學和小學的銜接是各個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中小學英語課程的銜接與其它學科相比更有難度,因為目前小學英語課程存在以下幾個特殊性。
許多小學英語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語語音、語調和語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但是,一些小學英語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設定的教學目標或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
小學英語教材的使用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在本區(qū)使用過的小學英語教材先后就有《人教版PEP教材》、《閩教版英語》、《新標準英語》等,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點和側重點,因此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也有所差異。
小學英語普及程度不均。我區(qū)共有97名英語任課教師,但專職教師只有38名,其余教師均是轉崗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后任教的,大部分英語教師還要承擔其它學科的教學。造成有的學校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有的則從五年級起開設英語,造成初一新生程度的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難點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存在嚴重的相互脫節(jié)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我國基礎英語教學的發(fā)展。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的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脫節(jié)
開設小學英語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其側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學習一些常見的詞匯和簡單的句子。到了初中,英語學習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到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內容變得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聽說為主逐漸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教學目標的差異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脫節(jié)。
2.教學內容脫節(jié)
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一方面體現為教學內容的重復。例如,大多數初一教材中出現的單詞,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學過。另一方面體現在跨度上。小學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句型操練及機械模仿;而中學英語教學的句型多而復雜,語法知識繁多,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和理解,所以會令許多初一新生在學習英語時感覺負擔重、壓力大。
3. 教學方法脫節(jié)
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好玩。為了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經常利用游戲、唱歌或者表演等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當學生升入中學后,英語課上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基本沒有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轉化為以分析和講解為主。因此,習慣了小學英語“熱鬧”課堂氛圍的學生在剛進入中學時會覺得英語課枯燥、乏味,逐漸失去了興趣。
4. 學習方法脫節(jié)
小學英語教師基本采用直觀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小學生通過感知語言材料即可完成學習任務。而到了初中之后,語言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生除了感知語言材料外,還必須理解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理性思維的方法。一旦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吻合,英語的教與學就會互相脫離。教學方法的差異使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很難適應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
5. 學習技能脫節(jié)
小學生普遍缺乏分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依賴教師。他們的學習技能基本上只是機械模仿,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yǎng)。進入初中后,學習技能開始從機械模仿轉換為有意義的操練和在真實情景中的交流,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如果學生無法很快適應這種轉換,就難以順利開展英語學習。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特殊性
中學和小學的銜接是各個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中小學英語課程的銜接與其它學科相比更有難度,因為目前小學英語課程存在以下幾個特殊性。
許多小學英語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語語音、語調和語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但是,一些小學英語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設定的教學目標或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
小學英語教材的使用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在本區(qū)使用過的小學英語教材先后就有《人教版PEP教材》、《閩教版英語》、《新標準英語》等,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點和側重點,因此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也有所差異。
小學英語普及程度不均。我區(qū)共有97名英語任課教師,但專職教師只有38名,其余教師均是轉崗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后任教的,大部分英語教師還要承擔其它學科的教學。造成有的學校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有的則從五年級起開設英語,造成初一新生程度的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難點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存在嚴重的相互脫節(jié)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我國基礎英語教學的發(fā)展。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的難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的脫節(jié)
開設小學英語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其側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主要學習一些常見的詞匯和簡單的句子。到了初中,英語學習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到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內容變得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聽說為主逐漸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教學目標的差異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脫節(jié)。
2.教學內容脫節(jié)
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一方面體現為教學內容的重復。例如,大多數初一教材中出現的單詞,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學過。另一方面體現在跨度上。小學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句型操練及機械模仿;而中學英語教學的句型多而復雜,語法知識繁多,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和理解,所以會令許多初一新生在學習英語時感覺負擔重、壓力大。
3. 教學方法脫節(jié)
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好玩。為了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經常利用游戲、唱歌或者表演等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當學生升入中學后,英語課上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基本沒有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轉化為以分析和講解為主。因此,習慣了小學英語“熱鬧”課堂氛圍的學生在剛進入中學時會覺得英語課枯燥、乏味,逐漸失去了興趣。
4. 學習方法脫節(jié)
小學英語教師基本采用直觀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小學生通過感知語言材料即可完成學習任務。而到了初中之后,語言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生除了感知語言材料外,還必須理解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學會理性思維的方法。一旦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吻合,英語的教與學就會互相脫離。教學方法的差異使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很難適應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
5. 學習技能脫節(jié)
小學生普遍缺乏分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依賴教師。他們的學習技能基本上只是機械模仿,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yǎng)。進入初中后,學習技能開始從機械模仿轉換為有意義的操練和在真實情景中的交流,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如果學生無法很快適應這種轉換,就難以順利開展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