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淺析論文(2)
小學語文教育淺析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淺析論文篇二
《淺析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
摘 要:語文教學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寓教于美、寓教于樂,通過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導學生感知美;引導學生通過美的形象和意境來理解美、鑒賞美;通過美的形象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享受。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課堂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3-0069-01
小學教育中,美感教育日益顯得重要。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深深體會到,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甚至覺得語文枯燥無味。其原因就在于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程式化,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怎樣才能有情趣、有吸引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化語文課堂教學,讓美育在語文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作用。由于年齡關系,小學生對美與丑、文明與粗野有時還分辨不清,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是一條重要途徑。
建立以美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對于語文教師來說,由于語文學科以及由此而來的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教師注重美感教學顯得格外重要。倘若小學語文教師潛心于語文課堂的美化,讓學生在美的課堂結構、美的教學語態(tài)、美的板書設計、美的作品內容和藝術風格中徜徉,從而產生一種賞心悅目、怡情養(yǎng)性的主觀心意狀態(tài),并用這種感動和心意狀態(tài)去求知,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樂,又何愁學生無興趣?語文教材中有無盡的“美”的寶藏,體現(xiàn)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科學美、技術美的文章隨處可見。詩情畫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詩歌、引人入勝的小說占相當大的比例。這些課文除了豐富的知識因素外,還包含濃烈的情感教育,無不使讀者受到美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美真可謂“得天獨厚”。語文教師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學生面前,啟發(fā)他們去領略、去追求。
一、通過教材中美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感知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
分析形象,提高學生感知美的能力。審美的主要對象是形象,美是通過具體形象半表現(xiàn)的,所以剖析形象是審美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如:我在教《金色的魚鉤》一文時,進行了形象剖析,作者通過各種藝術形象,反映了人物的行為策、道德美、思想美。在教學中我抓住“形”來培養(yǎng)學生美育觀點,通過肖像、神態(tài)、動作等分析,讓學生感知作品中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舍己為人的高大形象,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感染,“老班長”的形象在學生心靈深處扎下了根。小學語文課本中感人的形象比比皆是。如小英雄雨來,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英雄王二小,這些鮮明的形象感染了無數(shù)小學生,盡管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遠離了我們,但那些英雄愛國的品質依然是學生要學習的,這些形象的學習同樣會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語文教材選用的大都是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其間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審美材料,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黃繼光》、《為中華之興起而讀書》等課文,無不充滿震懾人心的藝術魅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美的特點,運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向學生展開作品描繪的生動畫面,幫助學生打開心靈的窗戶,在作品所描繪的形象與學生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感知美、熱愛美。
二、引導學生通過美的意境來理解美、鑒賞美,陶冶學生審美情感
有些學生缺乏遠大的目標和崇高的理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念,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美的意境中去,培養(yǎng)他們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陶冶學生審美情感。在教學散文《海上日出》時,先讓學生們聽這篇課文的配樂朗誦。波濤洶涌,紅日冉冉,美好景色已盡現(xiàn)在他們眼前、他們心中。緊接著,筆者要求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文中最精彩的描寫,片刻,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同學分析“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使勁向上升”的作用,有的同學模仿錄音情不自禁地讀出了好多描寫句,由于這是一篇散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重點通過“品讀”來代替文章的講解。自由讀、賽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著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著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yōu)劣,并推薦其中讀得好的范讀,整堂課學生自讀有自由的讀,有嘗試的讀,有合作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煩瑣的分析,而是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品語言的優(yōu)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每一名學生都搶著讀,學習氛圍既輕松又熱烈。“以讀代講”打破了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陳舊教學思想。學生們情緒激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陶冶學生審美情操。
三、教學的美感性可以通過圖畫、音樂、戲劇等直觀以及老師的語言來再現(xiàn)書本上所要描寫的或表現(xiàn)的或含蘊的美,讓學生通過形象、聲音、韻律來尋找書本中的美
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我準備了兩首音樂,一首是《愛的奉獻》,是用來朗讀詩歌的,另一首則是《二泉映月》。在導入課題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在音樂中為學生朗誦了一首詩,優(yōu)美的音樂,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心中充滿了感動,并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大家還在樂聲中回想時,我講起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學生眼中充滿了同情,然后我讓學生在《二泉映月》憂傷的樂聲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學生都讀得非常認真,對課文的意境和內容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在其后的教學中,他們除了理解了課文內容,心中更是充滿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在日記中,他們滿懷感情地寫下了《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身邊》一文,抒發(fā)了對小女孩的同情與關愛,在日記中他們的愛心得到了延伸,情感得到了陶冶。所以,教學手段的美感,會使產生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讓學生充分體驗課文的意境,充分感悟課文語言的神韻。教育不僅是教教材上的內容,還教予學生以美的感覺,對美的追求,從而擇善而行。
讓語文課美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美,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用美的方式去傳遞。因此,語文教師要講究引人入勝的導語,繪聲繪色的講解,富有哲理的小結。應追求教態(tài)上的從容不迫,語言上的生動精辟,板書上的美觀精要。我們的眼前的世界到處都有美,關鍵看你如何去發(fā)現(xiàn),如何帶領學生們在美的世界里遨游,教會他們去認識美、贊揚美,乃至成為美的化身。相信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會讓學生如沐春風,健康成長。
看過“小學語文教育淺析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