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淺談論文
市場經濟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并以此為基礎,將自己的影響擴展至整個社會生活領域,使人類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市場經濟淺談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市場經濟淺談論文篇一
《深入認識市場經濟》
摘 要:市場經濟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并以此為基礎,將自己的影響擴展至整個社會生活領域,使人類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作為歷史的存在,“市場經濟”同樣是歷史進步性與局限性的矛盾統一體,本文將其稱為“市場經濟”的悖論并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市場經濟;社會化;悖論
文章編號:978-7-5369-4434-3(2012)02-198-03
“市場經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要認識“市場經濟”所實現的歷史變革,資源配置的解釋顯然是不夠的,在它背后還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同樣,僅從經濟的角度去理解也是不夠的,市場經濟的影響早就越出了狹義的經濟界限,對包括制度、價值在內的所有社會領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作為歷史的存在,“市場經濟”同樣是歷史進步性與局限性的矛盾統一體。
一、“市場經濟”促進了生產的社會化
為什么“市場經濟”自其誕生以來,使人類物質生產及其他所有社會領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為什么它能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為什么它能夠被視為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從社會歷史哲學的角度來看,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市場實現了物質生產的社會化,從而使物質生產在量,特別是在質上實現了革命性的躍遷。即自“市場經濟”始,人類物質生產再不是分散和孤立的個體行為,社會生產不再等于各平行生產個體生產活動的簡單加和,而是以聯合起來的個人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為基礎的真正社會的生產。“市場經濟”打破了私人生產與社會生產在質上的原始同一,造成分散、獨立的個人及其生產與社會及其生產的對立;在市場機制作用下,通過市場交換建立個人之間的普遍聯系,使個人生產得到社會整合;通過競爭確立社會生產標準,淘汰無效、低效的生產;通過價格信號反映社會需求,實現社會生產的合理配置。
在“市場經濟”誕生以前,自然經濟是人類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形態(tài),物質生產以獲取使用價值滿足自身消費需要為直接目的,因而自給自足是其基本特點?;谧匀唤洕?ldquo;自然的共同體”用自然形成的血緣、地緣關系將人們組織在一起。但這樣的狹隘人群共同體并未真正將人們的生產能力當做一種社會力量而加以使用。在質上,個人生產直接就是社會生產,在量上社會生產僅僅等于個人生產的簡單加和。個人生產的分散與孤立決定了社會生產難以對其實現有效地整合?;酒叫械膫€體生產者,參差不齊的生產水平,品種單一且高低不等的產品質量等等使社會生產完全成為分散個體生產的簡單且雜亂無序的堆砌物。因而,自然經濟的社會生產僅僅在量上具有實物統計的意義,而沒有質上的社會性有機整合的意義,即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fā)展著。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物質生產是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交換價值代替使用價值成為物質生產直接的生產目的。個人消費必須以為他人、為社會提供價值創(chuàng)造為前提。因此,產品不再以滿足生產者的消費需要為目的,產品成為商品,必須以交換為前提,滿足他人、社會的需要才能證明其生產投入的社會合理性。唯有如此,個人勞動才能完成驚險的一跳,獲取社會勞動的屬性。至此,私人生產與社會生產在質上的原始同一被市場機制所打破,這造成了分散、獨立的個人及其生產與社會及其生產的對立。
市場經濟既是個人生產與社會生產分裂并相互對立的原因,也為解決這種分裂與對立提供了方法。首先,因為市場交換的普遍發(fā)展,個人之間原始的自然聯系為市場創(chuàng)造的全面的社會聯系所代替。個人生產從過去幾乎平行運行的分散狀態(tài)向相互依賴轉變。社會生產不再是分散個人生產的簡單加和,而是作為相互聯系的個人生產的有機整體而存在。個人生產還是個人的生產,但這種生產的內容及實現的形式和手段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條件決定的,它完全已經作為社會生產的有機組成部分而發(fā)生作用,雖然這種角色定位還需要完成“驚險一跳”才能獲得最終確認。人的生產能力通過市場實現了社會整合,整個社會第一次建立在了社會化的生產能力基礎之上。其次,市場通過競爭,建立社會生產標準,淘汰無效、低效的個人生產。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私人生產與社會生產直接同一,因而在私人生產社會化的過程中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標準來對私人勞動是否合社會性進行判定。市場經濟打破了這種原始的同一,造成了二者的分裂與對立,從而提出了私人生產社會化的判定標準問題。市場為這一判定提供了適當的歷史手段。商品只有成功地完成了市場交換,私人生產的有用性,生產的效率才被證明為符合社會生產標準的,否則,該生產就是無效生產或者低效生產而不被接受為社會總生產的一部分,最終只有接受被淘汰的命運。在市場競爭機制作用下,這一判定成為動態(tài)的、長效的社會過程。最后,市場通過價格信號反映社會需求,實現社會生產的合理配置。社會生產是一個有機整體,其生產效率的最大化依賴于其生產結構的最佳配置,即千百萬個人生產在恰當的時間利用恰當的社會資源進行恰當的協調生產。這就提出了社會生產的協調機制問題。市場是用價格機制來完成這一任務的。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就是價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隨著供求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而及時為個人生產提供社會需求的準確信息,引導個人生產實現合理的自動調節(jié),實現社會生產的合理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市場經濟雖然第一次實現了物質生產的社會化,但這一過程卻是自發(fā)因素作用的歷史結果。在自發(fā)分工發(fā)展了的歷史條件下,從事不同職業(yè)并相互依賴的人們的共同活動造成了擴大的社會生產力。但這一擴大了的社會生產力并不依賴于任何單個生產者或他們尚未真正實現的社會聯合,反而成為一種統治著人們、不受人們控制的物質力量。歷史的繼續(xù)發(fā)展必然要求揚棄這一異化的社會力量,重新實現人對于自身產物的自覺控制。
二、“市場經濟”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深刻變化
(一)“市場經濟”第一次以市場的力量實現了人類物質生產的社會化改造
那么生產的社會化,進而整個社會生活的社會化,直至整個人類社會生活的社會化便成為“市場經濟”的永恒主題。生產的社會化就是要打破自然原因造成的人的生產能力在狹窄的領域和孤立的地點上的發(fā)展狀態(tài),要沖破各種自然的或者政治的界限,將分散、孤立的個人生產,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和程度上,納入統一的社會生產之中,以實現地區(qū)的、民族的甚至整個人類的生產能力的有效整合,將人類的發(fā)展建立在聯合起來的人們共同的生產能力基礎之上。因此,生產的社會化實際上和“世界歷史”是同等意義的概念,只不過一個更加側重于過程和動力機制,另一個更加側重于結果和內容展開。那么,對外開放,擁抱全球化便合乎邏輯地成為“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不能獨立自存,它必須與一定的社會基本制度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得與一定的國家權力相結合,因而各國的市場經濟因為國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特點,如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美國“企業(yè)自主型”市場經濟、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日本的“政府指導型”市場經濟等等。再者,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如發(fā)達國家的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經濟、轉型國家的市場經濟等等。因此,雖然市場經濟的一般性質為各國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可能,但各國不同的市場經濟特點卻為這種可能的實現制造了種種現實障礙,理論上全球范圍內資本、技術、勞動等等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世界范圍生產的無障礙整合并沒有成為現實。市場仍有“國內”、“國外”之分,國家政權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還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而,在生產社會化發(fā)展到世界范圍,但其發(fā)展還極不平衡的條件下,強調國家的經濟自主與擁抱全球化應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二)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體制雖然是中性的,不具有社會基本制度的性質,但作為經濟基礎的一部分,社會制度體系必然要根據它的要求做出相應改變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經濟體制,一種手段或方法,其本身并不內含所謂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性質之分。但這并不代表市場經濟可以脫離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制度體系而獨立自存,可以毫無差別地在不同的制度環(huán)境中任意取用。實際上,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對基于物并被物所掩蓋的人與人之間特殊經濟關系進行調整的經濟制度安排,其本身就是特定社會經濟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及其作用的發(fā)揮對于經濟基礎內部本身,對于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甚至整個社會制度體系都有著重大影響。它與社會制度體系實際處于一種互相影響、互相規(guī)定的關系之中。一方面,基于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制度體系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市場經濟所能采取的模式或道路;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又反過來要求基本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做出相應改革,如所有制結構及其實現形式的改變、政治體制的改革等等。
(三)市場經濟雖是經濟體制,但自其誕生以來,也內在地推動了人們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等基本價值的追求
市場經濟要在物的依賴性基礎上實現人的獨立性。人的獨立性的確立實際就是要人擺脫自然經濟條件下的人與人之間的人格依附關系,將人從非經濟強制中解放出來,使其成為自覺、自立、自主、自律、自由的人。市場交換為自由和平等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如果說經濟形式,交換,確立了主體之間的全面平等,那么內容,即促使人們去進行交換的個人材料和物質材料,則確立了自由??梢姡降群妥杂刹粌H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交換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換價值的交換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產的、現實的基礎。”①經濟關系上的獨立人格進一步促進了政治獨立人格的形成,市場決策的分散特征進一步延伸至政治領域,平等社會關系上的自由競爭排斥任何基于身份的特權,多元化利益主體的形成要求政治權利的相互制衡等等,政治民主化成為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及結果。市場經濟是陌生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市場交換是陌生人之間進行的高度非人格化的交換,它需要建立在規(guī)則之上,而規(guī)則的確立及對規(guī)則的監(jiān)督執(zhí)行需要法律的權威,因此法治也隨市場經濟的誕生而成為現代國家的普遍追求。市場經濟孕育出的自由、平等、民主與法治已遠遠超出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原初規(guī)定,成為為現代人類文明所確認的普世價值,為人們所追求和向往。
市場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大大地超出了經濟體制的性質定位,它以經濟變革為基礎,在包括制度安排、價值追求等在內的所有社會生活領域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
三、“市場經濟”的悖論
任何經濟體制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與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相伴隨的還有其特定的歷史局限,市場經濟也是這樣的矛盾統一體。
(一)自由與強制
市場經濟的誕生,使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對人的依賴成為歷史,人們擺脫了自然的或政治的外在強制,第一次獲得了經濟關系上的獨立人格,可以自由自主地參與經濟活動,選擇自己的經濟活動方式和內容。但同時,這種獨立與自由又是建立在人對物的依賴的基礎之上的。物,體現著人與人的經濟關系,人對物的依賴也即是對人們之間經濟關系的依賴。自然的或政治的外在強制為新的經濟強制所代替。市場經濟給予了人們自主活動的個人的經濟自由,但當個人面對人們共同活動的產物,面對人們彼此的經濟交往所結成的經濟關系大網時,個人便不再自由,反而成為經濟盲目性的奴隸。自然的或政治的外在強制是直接的、明顯可辨的,而經濟關系的外在強制則是間接的、隱蔽的,它通過個人的自主活動起作用,是通過自由而不自由,因而也是更加強大、更加深刻的。
(二)機會平等與結果的不平等
市場經濟天然地排斥任何基于身份的特權,它賦予個人以經濟關系的獨立人格和自由,使人們能夠在平等的法律、平等的稅負、平等的貸款和利率等等,總而言之,在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的制度環(huán)境中自由競爭。它強調人們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平等,即在市場競爭中,人們享有同樣的參與、選擇和成功的機會,在相同的競爭規(guī)則約束下,任何人都不會受到歧視。然而,絕對的機會平等并不存在。正如詹姆斯•M•布坎南指出的:“‘起點平等’即使作為一種理想,也不意味著每一個人在進入每個亞競爭時在所有四個因素方面(指出身、運氣、努力和選擇)與其他人都平等。”②正是機會平等中的不平等,必然造成了結果上的不平等。結果上的不平等又作為既成結果成為下一輪競爭的初始條件,在貌似平等的機會上開始新一輪的不平等結果的累積。如此,市場經濟的平等不得不失去了其真實的內涵,僅僅成為“交換價值過程的各種要素的一種理想化的表現”③。
(三)民主與個人意志
市場經濟造就了獨立的人格、平等自由的社會關系、分散的經濟決策、多元化的利益主體等等,這一切成為現代民主的經濟社會基礎。所以說,政治民主化離不開經濟市場化,經濟市場化必然要求政治民主化。然而,市場經濟為民主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內涵了反民主的基因,這就是個人與社會的對立。市場經濟強調個人自由,強調自主決策,而民主則強調多數人的意志,強調公共決策。市場要求限制國家權力,而“民主是國家形式,是國家形態(tài)的一種”④則必然要求國家的權威。各不相同甚至相互沖突的個人利益成為達成民主共識的最重要的障礙。財富、資本的特權對公共決策的強大影響也侵蝕著民主的本來含義。為了迎合自私、狹隘、短視的個人利益,民主也有流于民粹主義的危險。因而,市場化不會自動帶來民主化,市場經濟也不直接等于民主政治。
(四)法治與強烈的利益驅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這是理想狀態(tài)市場經濟的必然規(guī)定,因為各不相同,甚至相互沖突的利益追求需要協調,陌生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非人格化的市場交換需要法定規(guī)則的約束。但是,正如《資本論》中一段引文所描述的:“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⑤市場經濟一方面需要法治,另一方面它所激發(fā)起來的強烈的利益驅動又不斷威脅著它對法治的追求。市場經濟需要法治,但市場化不會自動實現法治化。據此,才有“壞的市場經濟”與“好的市場經濟”之分。“壞的市場經濟”缺乏法治環(huán)境,利益追求沒有合理約束,經濟生活“存在兩種掠奪。一種是私人掠奪,可以是私人掠奪私人,也可以是私人掠奪國家……第二種掠奪是政府掠奪。”“好的市場經濟”則具有法治的制度基礎,從而能夠限制政府掠奪和私人掠奪。⑥
注釋:
?、僦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7.
?、?[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M].上海:三聯書店,1989:190.
?、壑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62.
④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列寧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96.
?、葜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掊X穎一.避免壞的市場經濟走向好的市場經濟[J].協商論壇,2005,(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市場經濟淺談論文
市場經濟淺談論文
上一篇:市場經濟下的誠信建設論文
下一篇:市場經濟與法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