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畢業(yè)論文
教育心理學是高等教育的分支之一,正確應用心理學有助于人的心情舒暢,尤其是對工作壓力大的媒體工作者來說作用更加明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學畢業(yè)論文,供大家參考。
教育心理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一: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摘要】
在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作為指導,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課堂教育效率。同時,能夠消除學生負面及消極的學習心理,改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在課堂上產(chǎn)生較好的師生互動,營造一個愉快且融洽的人際氛圍以及課堂教育環(huán)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應用
一、前言
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全面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目的,可以說優(yōu)秀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心理學者。但在現(xiàn)階段,相當一部分教育教學工作者不能夠充分重視這一點,其中也包含一些教學教育水平比較高的教師,這些教師往往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對教育心理學進行深入分析,也就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工作中。目前,很多教師為了達到具體的教學目標,將大量精力和時間用于研究本課程的專業(yè)領域,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這當然是值得鼓勵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對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只有正確認識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及規(guī)律,教師才能適時調(diào)整教育教學方式,真正實現(xiàn)教育目標。
三、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運用鼓勵的語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有意無意間的言語和行為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可能從此會以消極態(tài)度對待教師,甚至討厭這門課程,這將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積極的言語和行為對學生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例如,班級上有個學生性格比較內(nèi)向,膽子小,課堂上不敢發(fā)言,經(jīng)過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誘導,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漸漸敢于發(fā)言,并逐漸和同學討論問題,學生成績不斷提高,后來還擔任了班干部。這說明,教師在課堂上,充分運用鼓勵的言語,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態(tài)度有很大的影響,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理把握“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主要指的是暗示從本質(zhì)上而言,會使人的觀念和情感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自己信任、喜歡、崇拜的人的暗示與影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期望是一種潛力十足的力量,如果學生從教師的表情或行為中感覺不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往往也會以消極的情緒對待教師,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教師的一次不良態(tài)度,有可能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深刻的影響,最后導致學生成績下降,品行也隨之變壞,可見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十分重要。例如,班級上的學生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擔任班干部,理由是和其他學生相比,教師比較偏愛班干部、關心班干部,這就是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積極期望;但有一次班主任沒有經(jīng)過全體學生投票選舉,便直接指定一個學生擔任班干部,這使班級上有些同學很不服氣,認為教師偏心,就這件事而言教師沒有樹立好公正公平的形象,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消極態(tài)度,不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合理把握“期望效應”,積極鼓勵和關心學生,給予每個學生積極的期望,使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困難的學生克服自卑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合理運用關愛心理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認為,驅(qū)使學生學習的動機有主要兩種:社會交往動機和榮譽動機。前者表現(xiàn)在:學生愿意為自己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從而取得教師的信任與關懷;后者表現(xiàn)在:希望自己在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同時,得到他人的贊揚和肯定等。這兩個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十分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要注意多花時間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切實幫助學生處理學習或生活中的難題,并適時給予學生表揚,使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到自己獲得老師的信任與關懷,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由于當前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普遍較重,其中有很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其在家里處于中心地位,在學習里如果不能獲得教師的關心和重視,心理上會產(chǎn)生很大的落差。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班主任更要以人為本,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關心學生,主動幫助、愛護學生,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愛后,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校中去。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充分認識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學地應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嘉芮.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3,15(08):59.
[2]劉繼萍,趙云輝.教育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探討[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1,16(05):42-43.
教育心理學畢業(yè)論文范文二:教育心理學下的思想政治教學研究
現(xiàn)代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發(fā)展期,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給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帶來巨大挑戰(zhàn)。不少青少年道德觀念淡薄,出現(xiàn)很多不良行為甚至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一些關于思想政治教學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沒有什么興趣,教師在上面講得口干舌燥,下面沒有幾個學生認真聽講,他們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做別的事情。尤其是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電子產(chǎn)品,誘惑著學生本來就不易集中的注意力。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是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思考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師需要關注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從教育心理學視角研究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施。
一、教育心理學視角下思想政治教學的內(nèi)涵及價值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科性質(zhì)及學生特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本是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然而現(xiàn)實中許多學生并不能認識到思想政治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也不重視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認為政治課枯燥無味,或者認為政治學科僅僅是“背誦了就能得高分”。如何讓高中思想政治更有“味”,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教師要認識到,中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取向,不能把他們當成一塊“白板”來對待;要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標,就要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尊重他們的想法,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動向,增強教學的時代感、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認同感,讓學生在情感上樂意參與教學,進而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學科知識理論體系,達到德育的預定目標。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意義
很多學生受實用主義的影響,戴著有色眼鏡來看政治課,認為學政治是被洗腦,尤其是部分選擇學理科的學生;也有學生依據(jù)簡單的經(jīng)驗主義給思想政治戴上“枯燥無味”的帽子。如何讓這些學生放棄傲慢與偏見,正視思想政治的學科價值,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科的意義和價值。政治學科不僅在于知識本身,更是觀察事物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于自身成長為一名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些認知不能靠簡單地灌輸就能讓學生理解并接受,而是需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運用心理學知識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概念多且雜,一字之差其義大不同,理論內(nèi)涵深刻,導致一些學生學習高中思想政治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卻找不到提高效率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做好概念教學,由概念到觀點,注重學生的價值認同,再由觀點到理論,注重體系的構(gòu)建。讓學生在想學的同時有目標有方向,更能掌握有效的方法。
二、教育心理學視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施
(一)充分分析學情,基于學生認知展開教學設計
首先,充分掌握學情,打破學生的各種傲慢與偏見。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有著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比如有些理科生基于“功利主義”放棄政治學習,事實上他們對思想政治科目的內(nèi)容及性質(zhì)并不了解。筆者給理科生上第一節(jié)課時,設置活動讓學生體驗,對比文科生與理科生不同選擇背后的不同思維方式,如引用《南方周末》文章《十年之后:文科男VS理科男》,通過展示幽默風趣的圖片,以及復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對自我問題的剖析,讓學生明確理科生同樣需要加強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也可以順著“功利主義”的角度分析學習思想政治的必要性,如大學通識課、考研、找工作這些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同樣需要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所學知識。對于文科生,爭取對所有學生展開一對一聊天,了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感受和看法,了解其在學習中的優(yōu)勢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摒棄一些對思想政治學習不利的觀點,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有效學習方法。其次,教學設計要符合教育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貼近生活實際,做到新穎獨特。教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情況下,基于學生已有認知基礎進行符合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設計,新授課充分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做好概念教學,再由概念到觀點,注重學生的價值認同;復習課由觀點到理論,注重體系的構(gòu)建,梳理易錯易混知識點。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造性,設置新穎獨特的導入及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比如《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的教學,筆者先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依次把抽象的基本概念“商品、使用價值、價值、價格、一般等價物、貨幣、紙幣、信用卡、外匯、消費、消費觀”形象化。比如“,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chǎn)品”學生容易理解,由它延伸出的兩個基本屬性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由“價值的交換”延伸出“一般等價物”,由“一般等價物”延伸出“貨幣”,由“貨幣的發(fā)展階段”延伸出“紙幣和信用卡、外匯”,由“貨幣表現(xiàn)價值”延伸出“價格”,由“支付價格購買商品”引出“消費”,再引出消費觀等,最后形成有機的單元知識體系。
(二)營造輕松氛圍,開展問題式教學
首先,運用教學語言藝術,察言觀色,靈活應變,營造輕松自然且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語言藝術,使理論知識生動起來,同時針對學生的反應,做出幽默自然的回應,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下內(nèi)化知識。教師的幽默感有兩種,一種是運用語言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生活化,比如把《經(jīng)濟生活》的教學幽默地比喻成在當前背景下怎么花錢、怎么掙錢、怎么分錢;對于主觀題做題方法的講授,比喻為“進貨”與“出貨”的順利銜接與完成“,進貨”即內(nèi)化所學知識,需要理解與記憶,“出貨”即準確審題并結(jié)合社會生活經(jīng)驗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另一種是幽默回應學生的表現(xiàn),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其次,開展好問題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一節(jié)課如果沒有問題,只是教師自問自答,學生沒有自我思考的空間,那么學生很容易腦疲勞,注意力分散,無從談“開心”地內(nèi)化知識,更難以達成德育目標。教師需要依據(jù)學生已有認知進行設問,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回答層層遞進,營造共同探索的氛圍。例如《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一課,筆者讓兩位學生板書最近兩天所購買的物品及相應的價格,然后用層層遞進的四個問題探究完成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
1.這些東西在買之前、買的過程中、買完之后在經(jīng)濟角度看有什么不同?(商品)
2.我們?yōu)槭裁匆ベI東西?(使用價值)
3.為什么以不同的價格交易成功?(價值)
4.我們拿什么去購買?(貨幣)
(三)深化理論實踐,及時反思并加以調(diào)整
教師需要不斷深化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知,不斷探索,經(jīng)由實踐的再認知,為學生學習提供后盾,比如引導學生利用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科學復習。在反思中調(diào)整教學實踐,在不斷調(diào)整中滿足個體需求。注重細節(jié)到系統(tǒng)的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達到德育目標,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比如《市場配置資源》一課,筆者從資源是人力物力財力,對比資源的有限性到人類需求的無限性,并以牛奶的生產(chǎn)、銷售、消費為例開展活動,讓學生明確市場經(jīng)濟與計劃經(jīng)濟不同機制的區(qū)別。大部分學生做題沒有障礙,但個別同學卻茫然了,因為材料中不再是牛奶,而是勞動力、信息等其他資源。經(jīng)過向?qū)W生了解情況并回顧新授課的記錄,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其實并不清楚“資源”的確切內(nèi)涵,他們固守教師授課時所營造的情境,換成其他的東西就無法用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進行分析。因此,教師在教學反思后應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破學習障礙。
教育心理學畢業(y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