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
隨著國內(nèi)高職院校的示范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推進,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供大家參考。
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范文一: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與突破
摘要:作為一名教育從業(yè)者,不僅要對教育對象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及時掌握和疏導,還要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進行“自檢”,避免因自身心理健康問題而導致學生心理狀態(tài)受到影響。所以,教育心理學應當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掌握的一門課程,而教育心理學也在隨著時代的要求不斷發(fā)展和突破,它的發(fā)展對于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心理狀況
1.當代的教育心理學
早在20世紀初,西方心理學家就開始專注于研究教育與心理學之間的關系,以桑代克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對教育學與心理學進行了最為深入的研究。桑代克所著的《教育心理學》就是第一本講解教育學心理學之間關系的著作,我國也對該書進行了翻譯,并形成了具有中國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學體系。桑代克在他的書中分別對人性與心理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并對心理學教育的觀點與發(fā)展方向進行了歸納,后期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方向和內(nèi)容與之大致相同。所以,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教育心理學的開山之作。現(xiàn)如今,教育心理學得到了深入的發(fā)展,它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心理學在教育界的作用,研究課題方面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它已經(jīng)將研究方向深入到教育心理學對社會教育的影響,將原本理論化的觀點進行社會實踐,從而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正確性進行檢驗。這種實踐行為也促進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推廣,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
2.教育心理學獨立性發(fā)展
在20世紀前期,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心理學體系脫離而出,但缺乏心理學理論的支持,教育心理學開始變得空洞起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發(fā)展模式并沒有持續(xù)很久,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教育工作者開始自覺擴展教育心理學內(nèi)容,并盡可能地脫離課堂式、說教式的教育,使教育心理學走進社會,從而實現(xiàn)了教育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這兩大心理學的最廣泛的結合。這就是所謂的教育心理學的獨立發(fā)展時期,該時期的教育心理學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不斷涉及新的領域,提高教育心理學在社會中的地位,使它不再僅僅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是作為教育學與心理學兩者結合后的一種服務于校園與社會的實踐性學科。
3.教育心理學研究課題的變化
我們可以從各種學科研究課題的變化上看出其研究重點的改變,這種改變有時候是方向性的改變。其中作為這一領域的代表人物,維特羅克提出了他自己在教育心理學上的理解,他將教育心理學從單一的理論研究轉(zhuǎn)變?yōu)閷嵺`教學,這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在推廣初期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傳播者,學生既是教育對象,又是試驗對象,這種復雜的關系能否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身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后期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課題開始向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與教育對象的學習方法方面進行轉(zhuǎn)變。我們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教學改革為例,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單純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得很多學生理論豐富,但實踐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在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心理醫(yī)學領域獨立工作。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將真實的心理疾病案例引入課堂教學,這種更為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這種實踐性的教育模式在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獨立性。因此,傳統(tǒng)心理學的純理論研究方式向?qū)嵺`教學研究轉(zhuǎn)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這種轉(zhuǎn)變必將是成功的。
4.教育心理學啟發(fā)與影響
教育心理學自20世紀初發(fā)展到現(xiàn)在,無論是從理論教學到互動式實踐教學,還是從單純的心理學到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統(tǒng)一,都對社會有著不同的啟示作用。受這種啟發(fā)影響最大的是教育界,以美國教育界為例,加德納就曾對美國教育進行過批評,他認為教育要結合文化,文化的豐富性和包容性直接影響到智力的發(fā)展,早期美國對外界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采取排斥的態(tài)度和政策,導致美國民眾無法了解中國,更不用說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這種在心理學界對美國政府的批評直接影響到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tài)度,之后美國逐漸放開了對中國文化進入美國的限制,將中國文化作為美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美國也通過對這種文化的包容和學習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這也是心理學家運用心理學對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對政府決策進行影響和啟發(fā)。
5.總結
作為一名教育從業(yè)者,應當全面學習心理學知識,并在教育心理學的未來發(fā)展上提出新的見解,通過實踐性教學對其進行檢驗,為未來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尋求正確的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務校園,服務社會,服務國家,這也是每一位教育從業(yè)者所應承擔的偉大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范文二:構建主義教育心理學論文
一、構建主義的基本觀點
(一)學習是構建內(nèi)部心理表征的過程
維特羅克是這一構建過程的主要闡述者,他認為和提出學習實際上就是學習者通過最初對于知識的認知結構以及理解,與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的感受和信息接受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進而生成有用信息的過程。在他的闡述當中,對于人腦被動接受知識的想法給予了否定,他認為人腦是主動接受信息,并且有效的對這些信息進行選擇和解釋,從中得出一定的結論和結果。另一方面,其結論還認為人們對于信息的理解并不是從最初的感受信息開始,而是從信息的選擇開始,選擇性的接受一些有用的信息之后,再利用大腦進行分析,獲得想要得出的結果。在理解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與感覺和經(jīng)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而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意義。當然如果與舊的經(jīng)驗和感受發(fā)生了沖突,則會出現(xiàn)理解和認知的重組,為了實現(xiàn)和適應新的認知體系構建而重新建立。
(二)學習過程包括兩方面的構建這是構建主義在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更深層次的一個體現(xiàn)和理解。首先他們認為學習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涵,其一是對新信息的理解,往往是通過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經(jīng)驗,并且超越所提供的原有信息而構建的。其二則是有選擇的從記憶系統(tǒng)中提取信息的本身,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構建,而不只是單純的信息提取。總而言之,建構主義實際上不僅僅是對新信息的一種理解和構建,更是對原有信息和經(jīng)驗的一種重組過程。
(三)學習者自我理解的構建
學習者通過自我理解,可以對信息進行構建。這充分展現(xiàn)出了信息和結果不具有唯一性,同時每個人對于某一事件的看法不同,對于信息的理解不同,所生活和選擇的經(jīng)驗不同,極易導致了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事物的方方面面,所以往往學習者之間實現(xiàn)合作,就可以更好的進行知識的構建。進而豐富對于世界的認識,增強對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學中的認知構建主義
(一)教學設計自上而下與知識網(wǎng)絡結構
自上而下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符合認知觀念的構建主義方式和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要求學生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逐漸完成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逐一的把握。一般來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學生呈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任務和要求,讓學生一目了然需要掌握和解決的問題。學生會在不斷摸索和思考的過程當中,通過主要問題的設置,也會自己去挖掘需要完成整體任務的子任務,以及完成主要任務所需要掌握的所有技能和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順藤摸瓜而已抓住所有教學的方方面面,確保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被一些教育學者認為和批判成為過于簡單化的教學方法,實際上無論是怎樣的教學設計,都應該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來選擇更為適合的教學模式構建方式,避免不實事求是以及片面的態(tài)度來應對教學問題。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在近些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比較常見,也是經(jīng)常提起的一種教學模式。實際上,情境教學一定不能脫離開相應的情境作為依托,教學的內(nèi)容也應該使得學習與現(xiàn)實情景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而教學的定位和目標,也應該是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這類問題,如何利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同時學習的內(nèi)容也應該選擇真實性的任務,避免因為相對的簡單化而事物情境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許多的具體問題實際上都涉及到了許多內(nèi)容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往往都會強調(diào)弱化學科的界限更好的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有效的實現(xiàn)學科的交叉,發(fā)展學科的共同特點。情境教學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與現(xiàn)實的情境相類似,所以往往教學的工具和具體的內(nèi)容展現(xiàn)都會隱含于情景當中。因此教,師往往不會將自己提前備課準備好的知識提前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展示,讓學生循序漸進了解。情境教學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考驗,往往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體現(xiàn)出教學的成果。另外,相對真實的任務,往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內(nèi)部動機的激發(fā)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真實任務比起簡單化的課堂情景設置,具有更為廣闊的適用范圍和實際操作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在當今的教育教學發(fā)展過程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支架教學
實際上支架教學是引入了建筑學中的腳手架原理,在這里被拿來作為一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歷史上,對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責任與任務,一直都有著爭論不休的結果。發(fā)現(xiàn)、指導和接受學習的過程當中,往往存在著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可繞過的關系。如何完善二者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學的開展,就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一般來說,教師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學生通過接受教師的引導,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進行信息的接受、知識的建構以及知識技能的掌握。所以,支架教學往往就是教師通過知識的傳遞,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當學生掌握了這一技能,把握了具體知識的時候,教師再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學在實際的教學和操作當中,要求教師先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走進到課堂教學當中。然后由教師為學生確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和探索。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演示。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生對于知識解決過程的參與程度,逐漸的加入學生的探索成分。最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探索的意識,讓學生自主探究和找尋探究方向,這樣教師便能逐漸將扶住學生的手拿開,讓學生獨立行走。這一教學模式和其他教學方法的不同,就是其他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支架教學更加注重教師成分減少之后的教學效果,最終培養(yǎng)學生形成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中社會性的相互作用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師生是最主要的關系和成分,而相互作用則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社會性相互作用關系。因為構建主義曾提到,每個人都是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做為背景,進而建構對于某一事物的了解,所以很多時候每個人都只能看到事物的某一個方面。而教師的任務則是使學生超越自己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獲得比自己更多的知識和認識。這就需要學生之間彼此合作與探究,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思考,將大家的想法集合起來,進而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和認識。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得學生清楚的看到自己抓住了什么,而哪些又是自己在思考和理解的過程當中漏掉的。豐富的理解往往是廣泛知識遷移的重要前提,所以這樣的合作與相互作用對教學的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學生不斷對自己進行思考和反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己對于知識的重組和對于體系的建構,有利于學生建構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重視教學中的社會性相互作用,往往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彼此合作,促進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推動作用,更好的實現(xiàn)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將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發(fā)展推到一個頂峰。
三、結束語
在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構建主義理論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和作用。同時構建主義理論更是教育學在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xiàn)。在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教學的設計和模式也更加符合教學的開展,學生獨立能力的形成和對于知識建構能力的訓練,也得到了更為重要的發(fā)展。
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心理論文
教育心理學案例論文
上一篇:教育心理學的結課論文
下一篇:教育心理學結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