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寨村游玩攻略
中華第一村——大寨村,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游客們想去山西大寨村游玩,出游前要做好旅游攻略。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山西大寨村游玩攻略,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西大寨村游玩景點
現(xiàn)在的大寨已經(jīng)成為一個優(yōu)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累累。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干凈、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chǔ)條件已經(jīng)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旅游區(qū)。
不管怎么變,大寨畢竟是一個山村,而且是鄉(xiāng)土氣息很濃的地方。在這里,絕沒有因為大寨曾經(jīng)名噪一時而改變了傳統(tǒng)的純樸,找不到絲毫的洋氣。盡管大寨人住上了別墅,但房舍間、田園上、話語中,仍是最普通的山鄉(xiāng)風情。
山西大寨旅游的重點在虎頭山上。今日虎頭山上已是綠樹成蔭、松柏成林,滿山蒼翠而靜穆,散發(fā)出一股清靈之氣,蘊含著一種自然美的神韻。山坳間黃櫨、灌木,丹黃朱翠,分外妖嬈。一到深秋,萬山紅遍,裝點著山林大地。紅葉象征大寨人勝利的喜悅,當然也能給游者煥發(fā)起精神,增加蓬勃的生命活力。山麓有“大寨展覽館”,是一座平面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琉璃瓦建筑,四周松槐柏柳相間,極為雅致潔靜。館內(nèi)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金色大宇下,展覽了建設(shè)新大寨的全過程。
大寨相續(xù)建成了陳永貴墓、大寨陳列館、郭沫若詩碑、梅花鹿場、六個紀念觀景亭,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周恩來住址等,為大寨增色不少。
陳永貴的故居是兩個窯洞,夾在大寨的餐館旅店、旅游商品小攤檔間,一間是他的臥室,一間是他廚房。臥室里掛了陳永貴生前的許多照片,最引人注目的是窗臺的一個老式電話,陳永貴的孫女陳春梅告訴我們,當年這部電話是可以和毛主席通話的。
門票:30元
住宿:村里有家庭旅館,窯洞的,很干凈,15元/人
地址: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
交通:可在太原建南門汽車站乘坐去昔陽的客車,票價30元,到昔陽后乘公交可到,票價1元
大寨村歷史傳說
大寨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不大的村莊。
按照中國古典名著《列子》的說法,太行山原在今天河北省的南部,與它并排著的還有一座王屋山。相傳很久以前在山北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見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領(lǐng)他的兒子和孫子要把這兩座大山搬走。有個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就對他講:這兩座山太大了,你怎么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說:你這人怎么這么糊涂!你難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長,搬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搬不走呢?于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后來這件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把兩座大山給背走了。太行山這才被移到了今天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書講述的很多故事屬寓言性質(zhì)。寓言主要用來說明道理,故事本身卻不可以太當真。
大寨村,就位于愚公當年曾試圖遷移過的太行山的深處。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與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的虎頭山下,地處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全村現(xiàn)有居民約220戶,500多口人。
關(guān)于大寨村的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記載,只能根據(jù)傳說推測。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御金兵,曾派兵把守距今天的大寨東北方約5公里的虹橋關(guān),大寨就是宋軍的一個駐軍營寨。據(jù)說當時守軍建有兩個營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來。據(jù)當?shù)厝酥v,小寨村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存在,但住戶已經(jīng)很少,再后來就沒有了。
山西自古戰(zhàn)事多,因此叫“關(guān)”、“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兩個,除了昔陽縣的大寨,榆社縣也有一個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較有名。因為那里也出過一個有名的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叫張志全。還在1950年,張志全就成了全國勞模,而陳永貴當時還少有人知。
山西美食攻略
1.刀削面
太原的面食遠近聞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刀削面了。刀削面對廚師的手藝有很高的要求,制作的過程非常具有觀賞性。
2.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肴。它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
同時,陽城肉罐肉不僅制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nèi)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wěn)、嚴密。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shù)品于一體,深受當?shù)厝藗兊南矏邸?/p>
3.陽泉飄抿曲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從明朝開始風行于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經(jīng)特制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后撈入各種調(diào)料配制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
它長如掛面,細如毛粉,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4.豬血灌腸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tǒng)名食之一,它創(chuàng)制于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西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于霍州,霍州名廚為其制作御宴。西太后、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tǒng)名吃。
5.豆沙糕
豆沙糕創(chuàng)制于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制成。
相傳當年太平天國義軍部隊駐扎曲沃時,一些濟源籍傷殘士兵看到曲沃地肥景美,市井繁榮,便不思故鄉(xiāng),留居曲沃,為謀生而經(jīng)營起豆沙糕生意。
6.羊雜碎湯
是一道街頭常見小吃。在一只大鍋中放入羊肝、肺、胃、腸、心、蹄筋等煮得爛熟,然后加入蔥、姜、香菜、粉條、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澆上羊肉湯,再放香菜、醋、鹽、辣椒等調(diào)料即可食用。
該湯香氣撲鼻,湯色乳白,熱辣鮮美,是冬季常見小吃。
7.油糊角
油糊角,創(chuàng)制于唐代。用面粉做成油糊角,里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卜等菜餡,然后用油煎炸即可。
8.三倒手硬面饃
“三倒手”硬面饃制作工藝復(fù)雜,系手工操作,經(jīng)過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發(fā)酵,因而達到了層次分明,圓潤飽滿,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相傳光緒26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倉皇西逃,行至臨晉縣城,已饑餓難奈。適逢謝氏一家“三倒手”饃鋪的硬面饃剛出籠,慈禧嘗后,連聲稱贊味道好。到長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饃,便將之列為貢品享用。從此,“三倒手”美名遠揚。
9.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tǒng)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10.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jīng)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jié)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
解放前,以榆次城內(nèi)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猜你感興趣:
3.大寨村的歷史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