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去北京旅游攻略
毛爺爺有一句名言:“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么既然要上長城,自然是得從北京上去,既然來了北京,自然不止單獨的上一次長城。下面為大家推薦北京旅游必去的8大景點。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過年去北京旅游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京旅游最佳季節(jié):9月-10月。這是來北京旅游的最佳時節(jié)。 秋季的北京一年中最美麗的,此時秋高氣爽,氣候宜人,空氣質量最佳。尤其是十月下旬(霜降前后)至十一月上旬,是紅葉層林盡染的時候,著名的香山“紅葉節(jié)”也將在此期間舉行。 另一個在北京旅游觀光的好時間是每年12月初至次年2月中旬,這個時候來北京就一定要去北京的廟會逛一逛。正月里(農歷大年三十到二月初一)是舉辦廟會最為集中的日子,廠甸、五顯財神廟、白云觀、雍和宮、東岳廟、龍?zhí)逗榷紩e辦規(guī)模盛大的廟會,處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派和諧歡樂的景象。
北京建議游玩:5-7天
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采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之特色.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大約有二、三百種。并已形成蒸、煮、煎、炸、烤、烙、爆、沖等多種技藝,其間融匯多民族的傳統(tǒng)食藝、食俗,形成了琳瑯滿目、繽紛斑斕的誘人品相。
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點、夜宵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其中最具京味特點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面等。來北京游玩不吃地道的北京小吃,你可就虧大啦!
過年去北京旅游景點攻略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八達嶺長城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qū)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化旅游服務設施。
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十五公里,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天壇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壇有垣墻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內壇。天壇主要建筑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線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墻相隔。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或神道)相連。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內壇西墻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外壇西墻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huán)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時欲修復,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國聯(lián)軍之后,又遭到官僚、軍閥、土匪的毀滅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青年湖公園
青年湖公園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安定門外大街路西,那里原來是個大水坑,1958年開挖成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橋,才逐漸形成一處占地169800平方米,水面積63800平方米,樹木1.6萬株的現(xiàn)代公園。園內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雕配植物造型的園林藝術,展現(xiàn)了青年湖自己的園藝風格。是北京市首批“黃土不露天”的達標公園。
文天祥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千古傳誦,激勵著無數(shù)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文天祥歷來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的典范,受到人民的愛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