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_三伏天養(yǎng)生指南
三伏天天氣太熱,作為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是中原地區(qū)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nóng)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怎樣祛濕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食療祛寒
三伏天可適當吃些溫熱祛寒的食物,避免進食寒涼食物。羊肉、鯽魚、山藥、枸杞等都是溫補的食物,烹飪時還可適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調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貼
“三伏貼”是根據(jù)中醫(y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chǎn)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jié)疾病、宮寒痛經(jīng)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jīng)??人愿忻暗囊赘屑昂圆“Y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泡腳祛濕寒
人腳上有脾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等腑臟經(jīng)絡,三伏天通過泡腳可通經(jīng)活絡、溫煦腑臟,調節(jié)臟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祛除身體寒氣。泡腳時間不能太長,泡腳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因此,夏季泡腳最好用40℃左右的溫熱水,具體以不出汗為原則。
吃姜
姜含揮發(fā)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鮮姜滋潤而不傷陰,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經(jīng)常含服鮮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
艾灸祛濕寒
艾灸是通過灸火的溫熱力及藥物作用,對穴位進行刺激,溫經(jīng)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療法,可以疏通經(jīng)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溫陽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針對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風清熱、祛風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涼。
喝熱水
三伏天是人們陽氣最旺盛的階段,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正處于“陽盛于外而虛于內”的境地,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會是為了發(fā)汗,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發(fā)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熱的作用。但是這只是一種養(yǎng)生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并不是短短一個三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濕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jīng)絡、祛除淤滯,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改善。夏季留罐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對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膚破損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則會造成感染等后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不過,“吃伏羊”并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fā)“癰疽疔癤”的人,并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
防濕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yǎng),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涼菜,注意肚臍不要受涼。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發(fā)的時節(jié),在飲食要改變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三伏天養(yǎng)生指南
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fā)皮膚發(fā)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口渴后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xiàn)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濕度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但是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世界共識,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醫(y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溫,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對神經(jīng)、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fā)生。
三伏天入伏民間吃什么
1、餃子
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2、雞
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相對來說,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yǎng)生吃雞倒是很有幾分科學根據(jù)。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yǎng)。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jié)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樣一來,可做到發(fā)散體內蘊寒,防止秋發(fā)寒病。
3、蘿卜
“頭伏蘿卜二伏菜”,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卜,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卜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jié)就要種蘿卜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4、火腿
杭州人“頭伏火腿二伏雞”。中醫(yī)認為,火腿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為最佳。夏天人們往往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足?;鹜葼I養(yǎng)豐富,食之不膩,能增進食欲,和冬瓜燒湯,既有營養(yǎng),又防暑祛病。
5、羊肉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眾所周知,羊肉是發(fā)汗的食物,是冬日里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卻迎難而上,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紅油辣椒的羊肉。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shù)孛裰{: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shù)厝苏J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fā)汗排毒”?!胺蚬?jié)”是徐州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后的一個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莊、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6、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qū),如上海等頭伏要吃餛飩,其實對于南方人來說,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比起水餃,餛飩個小皮薄,煮熟后有透明感,另煮餛飩費時短,煮水餃過程則需多次加涼水,方保證熟透。另外還有一點,水餃重蘸料,餛飩重湯料,在廣東地區(qū)尤其突出,雞湯、肉骨頭湯是湯底的首選。
三伏天飲食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注意油膩
應該注意的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注意營養(yǎng)合理的搭配,合理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一定要合情適量選食瘦肉、牛奶、禽蛋、魚蝦、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等。盡量做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促進飲食。
2、注意衛(wèi)生
高溫季節(jié)飲食衛(wèi)生特別重要,應養(yǎng)成好的飲食衛(wèi)生好習慣:要選擇一些衛(wèi)生食品,膳食最好現(xiàn)做現(xiàn)吃,盡量避免過剩;如果吃一些新鮮的果蔬一定要清洗干凈;做涼拌菜時,加入醋蒜,既可調味,又可殺菌,且能增進食欲;飲食不可過度的貪涼,以防病原體趁虛而入。
3、不要吃過于生冷的食物
天太熱的時候應該適當吃一些冷飲不能吃太多。冷飲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營養(yǎng)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腹瀉等不適。各種飲料如汽水、可樂等,大都營養(yǎng)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欲,可能引起腸胃紊亂。
4、注意鹽分的合理攝入
由于出汗多,氯化鈉會造成大量的喪失,一定要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注意補充鹽分,每天飲用一些鹽開水,以保持體內水電解質代謝平衡和滲透壓的相對穩(wěn)定。至于維生素的補充,熱天宜吃西瓜、黃瓜、西紅柿、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腎等等,還可飲用一些水果汁。
三伏天最熱是那個伏天
在我國的三伏之中最熱的是中伏,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的說法。
中伏,也叫二伏,是三伏天里最熱的一段時間。這是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fā)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加之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之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一共就是四十天或者三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