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蔬菜的烹飪初步加工技巧
新鮮蔬菜的烹飪初步加工技巧
對于蔬菜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是經常食用的,因為每一道蔬菜都是要經過合理的加工完成的,那么對于蔬菜的烹飪初加工你知道有哪些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新鮮蔬菜的烹飪初步加工,希望能幫到你。
新鮮蔬菜的烹飪初步加工
新鮮蔬菜的品種繁多,供人們可食用的部位不同,加工方法各異,應視烹調菜肴的具體要求,合理地進行加工。
一、新鮮蔬菜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一)應熟悉新鮮蔬菜的基本特性
新鮮蔬菜因可食用的部位不同而質地各異,在加工新鮮蔬菜時應熟悉其質地,合理加工,從而獲取凈料,以備下一工序使用。
(二)應視烹調和食用的要求,合理擇取原料進行加工
“開水白菜”時應選用白菜心;用以制餡時應選取白菜的幫和葉。
(三)應講究清潔衛(wèi)生,減少營養(yǎng)成分的流失
污物、雜質及蟲卵,加工時宜先洗后切,并盡量減少蔬菜浸泡的時間。
二、新鮮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新鮮蔬菜的原料品種、產地、上市期、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不同,故初步加工方法各異。
(一)根莖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如茭白、土豆、萵、筍、姜、蒜、蔥等)
一般初步加工步驟是:去除原料表面雜質一清洗一刮剝去表皮、污斑一洗滌一浸泡一瀝水。
根莖類蔬菜的大多數均含有鞣酸(單寧酸),初步加工去表皮后的原料,應注意避免與鐵器接觸,或長時間裸露在空氣中,以免原料氧化產生褐變現(xiàn)象(如土豆、萵筍、荸薺等)。
(二)葉菜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一般初步加工步驟是:摘剔一浸泡一洗滌一瀝水一理順。
(1)用冷水洗滌
(2)用鹽水洗滌2% 4-5分
(3)用高錳酸鉀溶液洗滌0.3% 4-5分
(三)花菜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一般初步加工步驟是:去蒂及花柄(莖)一清洗一瀝水浸泡。
(四)瓜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一般初步加工步驟是:去除原料表面雜質一清洗一去表皮、污斑一洗滌一去籽瓤一清洗。
(五)茄果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一般初步加工步驟是:去除原料表面雜質一清洗一去蒂及表皮或籽瓤一洗滌。
(六)豆類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1)莢果均食用的豆類蔬菜初步加工步驟是:
掐去蒂和頂尖一去筋一清洗瀝水,如荷蘭豆、扁豆等。
(2)食其種子的豆類蔬菜初步加工步驟是:
剝去外殼一取出籽粒一清洗瀝水,如豌豆等。
烹飪技術與方法
油炸:
油炸是通過高溫熱油來烹調食材的方式,在油炸需要控制好油的溫度才能達到食材酥脆的口感。同時為盡量減少油炸時食材吸入過多油脂,通常會采用回鍋再炸的方式把油脂排出
爆炒:
爆炒通大火快速翻炒食材,以極短的時間煮熟食材的一種烹調方式 。在制作時要注意好炒鍋的溫度,同時操作速度快,以使食材脆嫩爽口。
燜燒:
燜燒是以先大火燒開食材然后轉為微火慢煮,是使食材原料酥軟入味的烹飪技法。在燜燒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火候的大小。太大則水份過早燒干而達不到酥軟入味;過小則導致燜燒時間過長,食材味道流失。
清蒸:
清蒸,是通過水蒸氣傳導來加熱的烹調方式,當清水燒開后再放入食材隔水蒸,然后通過簡單的調味使食材保持原汁原味。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等水開后再放入食材,同時要控制好蒸的時間。過短則不熟,過長則太老。
涼拌:
涼拌,通常以冷盤呈現(xiàn),先把食材處理好,后加入調味料拌勻。在制作過程食材要仔細清洗干凈,某些食材需要開水煮熟。
六種常用的炒制技法
一、滑炒
這是所有炒法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學習炒,首先要了解滑炒。
滑炒是將經過精細加工的小型原料上漿劃油,再用少量油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最后以兌汁或勾芡的方法制熟成菜的烹飪技法。其特點主要是,先給原料上一層糊狀的薄漿,再入鍋中加熱,將一次加熱變?yōu)槎渭訜?,即滑和炒?/p>
近年來風行的“蔬菜油滑爆炒法”,可謂是對傳統(tǒng)蔬菜烹制的改良和創(chuàng)新,不僅能提高菜的嫩度,還能產生爽滑的質感,形態(tài)飽滿,富有光澤,構成了滑炒菜肴鮮、嫩、香的風味特色。
主要特點:
1、多用鮮嫩的動物性原料,加工成丁、絲、片、粒等。
2、滑炒前原料多需上漿(蔬菜原料除外),否則極易流出水分,表面萎縮變老。
3、炒能除去異味,增添脂肪的香味。
4、成菜的特色是:滑嫩柔軟、鹵汁緊裹。
注:解決滑炒“粘鍋”、“脫漿”現(xiàn)象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1、上漿環(huán)節(jié)
上漿對滑炒菜的成敗起到關鍵的作用,可分為蛋清漿、全蛋漿、蘇打漿、干粉漿四種。但是不管用何種漿粉,上漿時必須注意上漿時間、上漿動作、淀粉的用量、和調味程度四個要點。
上漿時間:
上漿是利用滲透原理進行的,滲透的過程一般都很緩慢。因此,為原料上漿一般是在加熱前15分鐘左右進行(蘇打漿則要提前10多個小時甚至1天),這時只用水或蛋液,在正式加熱前,再用水或蛋液補漿一次,然后再拌入淀粉。
上漿動作:
需要上漿的原料多數細小質嫩,因此,上漿時的動作一定要輕,防止抓碎原料,尤其是魚絲、雞絲更要注意。上漿時一開始動作要慢,當漿已均勻分布于原料各部分時,動作再稍快一些,利用機械摩擦促進漿水的滲透。但切記“快不等于手重”。
淀粉的用量:
淀粉的用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淀粉的用量不足,就很難在原料周圍形成完整的的漿膜;如果淀粉量過多,又容易引起原料的粘連。合適的用量標準是,原料加熱后,在漿的表面看不到肉紋。
調味程度:
上漿的同時,要為原料進行基本調味(碼味),這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要給最后調味留余地,鹽和味精千萬不可多用。
2、滑油環(huán)節(jié)
“粘鍋”的主要癥結,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馘伒撞换瑵櫣饬?,或沾有污垢。
?、诓僮鲿r,沒有采用熱鍋冷油法。
?、墼侠鋬?,油溫高,鍋底熱,產生上推力小。
?、茉仙蠞{過濃,投料時沒有分散下鍋,結成團狀,而粘入鍋底。
?、萦土媳壤д{,油少,一次投料過多,沒有用筷子迅速推散滑開。
3、油溫控制環(huán)節(jié)
控制油溫對一個初學者來說,的確很難掌握,它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實踐過程。油溫升降的變量因素很多,如原料本身的質地、原料數量、火力強弱等都有很大影響。
例如:用油滑含蛋白質豐富的原料時,油溫不宜超過80℃(行話稱3成熱左右)。因為蛋白質凝固的最佳溫度是80℃,如果超過80℃,蛋白質會急速凝固,脫水變硬,失去軟嫩的特點。
油滑肉類原料不宜超過130℃。如果溫度過高,部分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分解成揮發(fā)性氮、硫化氫、硫醇化合物及氨等低分子物質,使肉色變暗,香味、營養(yǎng)成分也會受到影響。
雞絲、魚片等原料異常鮮嫩,油溫過高,會使原料的鮮味和水分迅速揮發(fā),質地變老,色澤褐暗,所以一般油溫控制在2—3成,且最好用手抓散下鍋。
而某些原料切制后,要先燙一下再滑油,主要是除去部分腥膻異味和血污,減少水分,同時防止原料對油脂的污染,可以使菜肴清爽利落,不粘連,縮短烹調時間。
二、軟炒
軟炒又稱濕炒、推炒、泡炒。主要是指將蓉泥類原料,或蛋、奶制品(液體)原料,用中溫火力炒制成熟的方法。
還有一種是將主要原料加工成泥茸后,用湯或水調制成液態(tài)狀,放入有少量油的鍋中炒制成熟的烹調方法。
江南地區(qū)為了保持軟炒菜的造型,一般先將蓉泥在2—3成熱的低油溫中養(yǎng)熟成片,再用中溫火力炒制成熟。
軟炒是所有炒法中最難掌握的一種技法,其制作關鍵有幾點:
1、選用結締組織少、質地鮮嫩、色白凈的原料。如牛奶、雞蛋、雞脯、蝦仁等。
2、為保證細嫩的質感和潔白的色澤,要將原料浸泡去血水,并要過篩。
3、用湯或水稀釋時,要掌握好原料、水、淀粉、蛋清的比例,準確調味。
4、要掌握火候,火力過猛易造成焦糊,火力過小不易成熟。
5、炒制速度要快、輕,不宜多攪動,否則會造成稀花現(xiàn)象。
6、成菜特點:質嫩軟滑,味道鮮美,清淡爽口。
用一句順口溜來形容軟炒最為貼切:“軟炒技法低油溫,原料配比是關鍵;小火慢炒難度大,成型片片似雪花”。
軟炒的典型菜肴有:廣東的大良炒鮮奶、炒雞粥、杭州的芙蓉魚片,北京的炒三不粘等。
三、熟炒
是先將原料加工成全熟或半熟,切成塊、片或絲等形狀,再放入有底油的鍋中略炒,然后依次加入配料、調料或湯汁,翻炒均勻后,勾芡或直接燒入味的一種炒法。
特點:
熟炒的原料不必掛糊上漿,起鍋時一般用濕淀粉勾薄芡;成菜特點一般略帶鹵汁,口味鮮香。
典型菜肴有:回鍋肉,清炒蟹粉,寧式鱔絲等。
四、水炒
這種炒法又稱“老炒”,多用蛋類原料,以水為傳熱介質,原料下鍋后,經不斷攪動炒制而成菜的方法,成菜狀為粥樣,鮮嫩適口。
特點:
水炒是唯一的用水作為介質的炒法,成品口感細膩、鮮嫩無比,特別適合嬰兒和老年人食用。
典型菜肴有:上海的水炒雞蛋、河南老炒蛋等。
五、抓炒
是指將原料掛糊、過油炸熟后,再加調料快炒成菜的方法。其特點色澤金黃,外焦內嫩,味多酸甜。歷史上的“四抓”(抓炒腰花、抓炒里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就是宮廷菜的典范。
從理論上定義抓炒,實質上是“脆熘”。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的抓炒菜中,“抓炒豆腐”是因原料含水量大,唯一采用拍粉手法的菜品。
六、煸炒
是將小型的、不易碎斷的原料,用少量油在旺火中短時間烹調成菜的方法。
煸炒的特點:
1、操作時間短,始終在旺火上翻炒。
2、講究“四不”:原料事先不腌漬;不掛糊上漿;不滑油;起鍋時不勾芡。
3、菜肴特點:鮮嫩爽脆,本味濃厚,湯汁很少。
干煸,是特殊的地方烹調方法,主要存在于四川地區(qū),也叫“干炒”,是用少量油把原料內部的水分煸干,再加入調味料,用鍋的熱輻射,逼迫調味料充分滲入原料的烹調方法。如“干煸牛肉絲”,一般用豆瓣辣醬、花椒粉、胡椒面等濃香刺激性調味料,多使用小火加熱。
對于干煸,有這樣的順口溜:“干煸技法不用水,原汁原味營養(yǎng)好,四川風味來調制,只見紅油不見湯。”
猜你感興趣:
5.蔬菜的烹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