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式摔跤的歷史
蒙古摔跤這項運(yùn)動,可追溯至匈奴時代,下面和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看看吧。
蒙古式摔跤的歷史
據(jù)挖掘出的匈奴墓中所發(fā)現(xiàn)的長方型銅塑上, 有兩人赤裸上身,下穿緊腿長褲,互相彎腰扭抱,左邊的人用右手摟住對方腰部,左手緊抓對方后胯;右邊的人用兩手分別抱住對方的腰和腿,雙方相持欲摔倒對方 的透凋花紋,且整個圖桉還以樹、馬為襯托,似是描繪二人騎馬游于野外,一時高興而下馬摔跤的場景;及在巴彥淖爾盟磴口縣西北部布敦毛德溝內(nèi)一幅大型巖畫中 也有匈奴人所作「摔跤人裸著健壯的身軀,正在深山曠野中比試高低」的場面,「兩個人正在上肢相接,兩腿相切的摔跤」的情節(jié),從而判斷自匈奴時代就有了摔跤 的習(xí)俗。
而 蒙古文化早先受到其西方克烈、乃蠻諸部文化影響;克烈、乃蠻又受到其西方畏吾兒、西遼的影響,這一帶的摔跤原盛行如現(xiàn)在所謂的「自由式」摔跤,是臥倒仍然 相搏,必使對方兩肩著地為止。據(jù)《多桑蒙古史》記載窩闊臺喜觀角抵一節(jié),對蒙古與波斯力士摔跤的描述:「二人相撲時,蒙古力士投比列于地。比列戲曰:『緊 持之,否則我將脫身而起』,語甫畢,亟反蒙古力士而投之地」,可知倒地并非摔跤勝敗之標(biāo)準(zhǔn);在《巴都罕》一書中,記載蒙古軍那達(dá)慕一節(jié):「三輪交鋒中,雙 肩一次未著地者,譽(yù)為巴圖魯(即蒙古語“英雄”之意)」,指明不僅要肩著地,而且是雙肩著地。
這 種摔跤因為可以任意制服對方,易發(fā)生死亡現(xiàn)象,統(tǒng)治者常藉以作為殺人的工具,如《蒙古祕史》記載,成吉思汗之弟別勒古臺與主兒乞部的不里孛闊均以力士著 稱,而別勒古臺曾敗于不里孛闊,并在宴會時被其砍傷。一日,成吉思汗叫別勒古臺與不里孛闊比賽摔跤,不里孛闊故意倒下,別勒古臺壓不住他,就抓住他的肩 膀、騎上他的臀部,并回頭看成吉思汗??珊挂Я艘ё约旱南麓?,別勒古臺明白其意,就騎在不里孛闊身上,從兩邊交錯扼住其頸項向后扯,用膝蓋按住,折斷了不 里孛闊的嵴骨,不里孛闊死前說:「我本來不會被別勒古臺所勝!因為怕可汗,故意倒下了,我在猶豫之間,喪了性命!」
蒙 古人的摔跤活動,原具有極大的體育、軍事性質(zhì),是用以鍛鍊力量和技巧,與選拔力士的依據(jù),到了元帝國建立后,因局勢安定,人們對于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提 高,摔跤的社會娛樂成分也越來越重。元仁宗時朝廷就專設(shè)「校署」職司摔跤管理,并設(shè)計專供摔跤的衣服,同時也由具有名望的摔跤手充當(dāng)兼職裁判。
今天的俄羅斯桑搏的起源也深受蒙古式摔交的影響,在現(xiàn)在的格魯吉亞,很多摔交手的著裝同蒙古交手的摔交裝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圖為早期的俄羅斯草地摔跤:
《元 史‧仁宗三》的「盛德錄」也記載:「延祐六年六月庚申,賜角抵百二十人鈔,各千貫」,可見摔跤之盛;而《口北三廳志‧詐馬行》中所描述的「九州水陸千官 供,曼延角抵呈巧雄」,也說明了摔跤是宴會娛樂中的重要項目。巴鄰勒都在成吉思汗、窩闊臺以至忽必烈時代,仍以類似今日之自由式為主流,但鐵穆耳、海山時 代以后,已演變?yōu)槠醯ぁ⑴娴摹赴侠锼佟箲蛐问?,所謂「跋里速」是女真語對摔跤人的稱呼,厲鶚《遼史拾遺》引北宋人張舜民《畫墁錄》載:「北虜待南使,樂 列三百馀人,舞者更無回旋,止于頓挫縮手足而已。角抵以倒地為負(fù),兩人相持終日,欲倒而不可得。又物如小額,通蔽其乳,脫若遞露之,則兩手覆面而走,深以 為恥也。」
這裡有數(shù)個特徵:
一、以倒地為負(fù),而非倒下還爭輸贏;
二、兩人相持終日,欲倒而不可得,與今日的蒙古摔跤極為相似;
三、 物如小額,通蔽其乳,必是用一片硬的東西擋住胸前,硬的東西極有可能是皮革製的。日本學(xué)者鳥居龍藏在《契丹的角抵》一文中認(rèn)為,1931年遼東京遺址出土 的遼代八角形白色陶罐,其上所畫的圖像為契丹小孩摔跤連環(huán)畫,為契丹摔跤服裝與比賽的情形提供具體可靠的資料,據(jù)其解釋:陶罐第一面,兩個契丹小孩面對蹲 著,等待比賽,胸部穿有類似兜肚的東西;第二面,這兩個契丹小孩各自舉手并活動腳力,作準(zhǔn)備動作,身上穿有無袖短衣和兜肚;第三面,小孩將開始比賽,尚未 揪扭在一起。另有兩個人手中拿花,似乎是裁判;第四面,畫面呈現(xiàn)緊張搏斗的情形,左邊契丹小孩正以雙手揪扭,用一腳撩對方使之倒地。
由此應(yīng)可推知大人摔跤的情況:
無 袖短衣證明契丹跋里速比賽時是穿著上衣的,這種上衣當(dāng)是今日蒙古摔跤所穿「卓鐸格」的前身;二、契丹小孩所穿兜肚,可認(rèn)為或即是「物如小額,通蔽其乳」的 遮掩物;或者契丹人摔跤除穿衣外,胸前還繫有遮乳之物,后來漸被淘汰,只剩下無袖短衣,這個無袖衣很有可能是革制的,演變成蒙古力士所穿的「卓鐸格」,故 可得出結(jié)論:契丹人的「跋里速」戲是穿有短袖上衣,胸前并有遮蓋雙乳的遮蔽物,比賽形式與今日蒙古摔跤類似;而女真的「跋里速」戲其衣著、招式則沿襲自契 丹。
推測巴鄰勒都轉(zhuǎn)變?yōu)榘侠锼賾虻脑?,可能因為?/strong>
一、元代邊患都是蒙古同族的西北諸王,為時甚長,忽必烈以后與四大汗國的關(guān)係也等于中斷,原來的自由式摔跤來源斷絕;
二、東北諸王雖有叛亂,不久即平。遼金以來「跋里速」戲已通行東北,元帝國政府不得不以「跋里速」戲為其主體?!犊死S約東使記》第十三章《撒馬爾罕(二)》中,記載西班牙使臣克拉維約出使蒙古人在中亞建立的帖木兒汗國,在其首都撒馬爾罕受到帖木兒之孫皮爾麥麥特招待時的情況:「太孫住一紅綾帳內(nèi),自己坐一矮座上,左右陪坐者多人……太孫前面有大力士兩人,作角力戲。力士身上皆著無袖之皮褡褳。彼此正相持不下,搏斗于前,后以皇太孫命其迅速收場,所以由其中一人,將對方捉住提起,然后摔倒在地」這段敘述不論在服裝、技巧上,都與現(xiàn)在蒙古摔跤形式相同,而中亞并不通行此種形式,帖木兒汗國必以此為蒙古本族之形式,才會在大宴會表演,而帖木兒汗國必承之伊兒汗國宮廷。所謂的巴鄰勒都必是此種形式;另外,若元帝國一直通行成吉思汗、窩闊臺時代的摔跤形式,今日蒙古的巴鄰勒都必不會是現(xiàn)今的型態(tài)。
到了滿清時代,在后金的兵營和宮廷中,由蒙古人將蒙古摔跤傳播開來。而因為統(tǒng)治者極為重視摔跤,經(jīng)常舉行「布庫之戰(zhàn)」或「演布庫」(布庫是由蒙古語的「搏克」轉(zhuǎn)來,指摔跤手或大力人,指摔跤手或大力士),也有許多如特木德黑、杜爾麻、門都等著名的摔跤手。
據(jù) 《清太宗實錄》,天聰六年六月,「阿魯部之特木德黑力士與土爾班克庫克特之杜爾麻于會兵處角力,杜爾麻勝,特木德黑負(fù),門都與杜爾麻角力,門都勝,杜爾麻 負(fù)」。《東華錄》則記載,天聰八年正月乙巳,「上御中殿,命士默圖濟(jì)農(nóng)、查薩克圖杜棱、噶爾珠塞特爾三貝勒下三旗力士,先與小力士為角扺戲,后令阿爾薩蘭 與三旗選報力士較,阿爾薩蘭不容立定,一一高舉擲之,各國人無不驚奇」
在 滿清前期的演布庫,始終與戰(zhàn)陣有所關(guān)聯(lián),后來并設(shè)有培養(yǎng)、訓(xùn)練布庫的「善撲營」,其職責(zé)類似元朝的「校署」。到了乾隆年間,娛樂的成分逐漸增加,如《嘯亭 續(xù)錄‧善撲營》所載:「定制選八旗勇士之精練者為角抵之戲,名善撲營。凡大燕享皆呈其伎?;蚺c外藩部角抵者爭較優(yōu)劣,勝者賜茶繒以旌之。純皇最喜其伎。其 中最著名者,為大五格、海秀,皆上所能呼名氏。有自士卒拔至大員者,蓋以其勇?lián)从兴匾?。和相?dāng)軸時,令巡捕營將士亦選是伎。其后文遠(yuǎn)皋寧任金吾時以其賤卒 不宜近上前,因奏罷之,人稱其識大體云」。
另外,在以前 蒙古摔跤并沒有正式場地,清代以后在一般娛樂活動時,摔跤也是臨時選擇一平坦地方舉行;但在進(jìn)行正式比賽或重大節(jié)日舉行表演時,則要選修場地,如在善撲營 內(nèi)的摔跤場,是掘直徑18尺、深3尺的圓坑,坑底填以樹枝,上鋪沾了桐油的刨花,刨花上再鋪黃土和沙土,最上方再鋪一層毯子,在毯子上比賽;若在紫閣等處 比賽,則在月臺上鋪厚的棕毯,這種場地設(shè)備,已和當(dāng)今的十分接近了。
現(xiàn) 在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蒙古族摔跤手所穿的摔跤衣,和中國蒙古族有所不同,蒙古國與俄羅斯蒙古族摔跤手頭頂蒙古帽,身穿用多層帆布製成的崁肩,前面以兩條細(xì)繩 綑綁,崁肩上不見銅鏡存在,摔跤手下身穿的是繡有圖桉的三角褲;而中蒙古族穿的則是繡有圖桉的白色寬大褲子,腰間還繫有紅、藍(lán)、黃三色相間的綢子大圍裙, 摔跤手們腳蹬高大的蒙古馬靴。在一些重大的比賽與表演時,帽、衣、靴上還會鑲有金、銀飾物。
中國蒙古族的摔跤不允許抱腿,著裝也與蒙古國、俄羅斯蒙古族有著很大區(qū)別:
蒙古國的摔跤手,只有在國家級比賽獲勝,才能獲得頭銜和榮譽(yù)。頭銜分為四種,分別是鷹「納擒」、大象「瞻」、雄獅「阿爾斯蘭」、巨人「阿伏日喀」,當(dāng)一個摔 跤手連勝無輪,可獲得「納擒」的封號,連勝七輪可贏得「瞻」的榮譽(yù),最后勝出九輪的冠軍被封為「阿爾斯蘭」,想要被封為至尊的「阿伏日喀」,則必須贏得兩 次那達(dá)慕的冠軍,如果獲得三屆冠軍,就晉級為全國巨人;獲得四屆冠軍,則晉級為榮譽(yù)巨人。一個已經(jīng)擁有「阿伏日喀」頭銜的摔跤手,每次在參與那達(dá)慕比賽持續(xù)獲得冠軍后,都會在頭銜上追加新的華麗封號。
摔跤手贊歌:“從七勃里處揮舞而來,震得山岳動盪不已;從八勃里處跳躍而來,踏得大地震撼顛簸,從前面勐一看去,猶如一隻斑虎;從后面乍一看去,猶如一隻勐虎。他有雄獅般的力道,他有巨象般的軀體。這摔跤手的功夫,實在令人驚奇。”
蒙古國柔道名將圖辛巴亞爾,蒙古摔跤出身。重量級柔道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yùn)會男子柔道100公斤級金牌。
蒙古國柔道名將查甘巴特爾,蒙古摔跤出身,2009年世界柔道冠軍賽66公斤級冠軍。
蒙古國桑搏名將孟和巴亞斯卡蘭,蒙古摔跤出身。2009年世界桑博競標(biāo)賽大賽冠軍,2005年、2007年和2008年桑博世界杯亞軍。綜合格斗戰(zhàn)績5戰(zhàn)5勝,全部在第一回合以KO的方式結(jié)束戰(zhàn)斗。
巴顏孟和,蒙古摔跤界的傳奇,10次蒙古全國那達(dá)慕摔跤冠軍。1972年慕尼黑奧運(yùn)會自由摔跤重量級銀牌;1975年世界自由摔跤大賽100公斤級金牌。
俄羅斯蒙古族布達(dá)耶夫,蒙古摔跤出身。1979年贏得了“世界自由式摔跤冠軍中的冠軍”稱號。1982年歐洲冠軍,1985年蘇聯(lián)冠軍,1989年世界冠軍等許多國際比賽冠軍。
摔跤歷史相關(guān)文章:
2.古典式摔跤
蒙古式摔跤的歷史
上一篇:蒙古摔跤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