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
“不頂”“不丟”是太極推手最初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證逐步進入上乘功夫的根本法則和最高要求。是練習太極推手自始至終堅持不變的法寶,是毫不動搖的剛性要求,或者稱“禁令”,舍此便難以進入以弱勝強、四兩撥千斤的太極功夫的大門。所以,推手中認真堅持不頂不丟的法則,是抓住了太極推手的要核,是保證太極推手沿正確道路不斷前進的根本。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
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一、什么是“不頂”、“不丟”。
所謂“不頂”就是推手時不在對方出力的點上硬頂,阻擋其前進,或者逆向發(fā)勁。“不丟”是不能主動離開與對方的接觸點。換句話說,就是既不能頂著對方前進,也不能主動后退。要聽著對方的勁,對方進多少我就退多少,同步運動,退少了是“頂”,退多了是“丟”。
為了正確掌握不頂?shù)淖龇?,還要注意避免一個誤區(qū),就是要正確區(qū)分“頂”與“掤”的不同。“頂”是與對方對著發(fā)勁,是對抗;"擁"是人體內部向外的膨脹、膨松,被推而退也是在保持自身掤勁不丟狀態(tài)下的后退,但掤不是頂,二者有本質的差別。有人說拳經說了“太極是掤勁”,因搞不清二者的區(qū)別,誤把頂當成掤,用僵硬的力頂著,處處頂著不讓進,因而不容易去掉頂?shù)腻e誤做法。必須正確區(qū)分二者的不同,最好是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親身體會怎樣做是頂,怎樣做是掤,在保持掤勁的狀態(tài)下達到不頂?shù)囊蟆?/p>
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
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二、為什么太極推手必須堅持“不頂”“不丟”
一是因為不頂不丟顯示著太極圖的內涵。太極圖中黑白兩魚首尾相靠,陽強則陰弱,陰強則陽消,陰陽相合,互不相爭,二者通過中間一條均勻規(guī)整的S線緊密相連,互不分離,這恰恰內含了太極推手中的不頂不丟。反之,不頂不丟也顯示著太極圖的內涵。太極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太極圖最早是由道家傳出,太極拳是道家的功夫,道家主張與世無爭,禮讓在先,不能爭強好勝,所以推手的不頂不丟又符合道家的思想。不頂不丟,隨人而動,在被推而動的運化中,粘著對方,尋找主動,當對方出現(xiàn)漏洞時順勢而為,這叫“無為而無不為”。
二是因為不頂不丟體現(xiàn)了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修煉重在養(yǎng)生,防身御敵的本領是伴隨養(yǎng)生而練出來的,其特點也是尚巧不尚力。不頂不丟的方法正是其特點的體現(xiàn)。太極修煉的是人體力學的藝術,是以靜制動,不主動進攻,借力打力的藝術。只有“不頂”才能借力,只有“不丟”才能相合,如此修煉不頂不丟才能練出以小力打大力、四兩撥千斤的太極功夫。
三是因為不頂不丟符合力學原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不頂不丟是力的三要素在太極推手中的巧妙運用。推手中的作用點就是二人的接觸點,如果接觸點是硬的,固定不動的,對方就會用得上力,如果接觸點是活的、動的,對方的力就難以或者無法發(fā)揮作用。推手中的“不頂”就是把作用點(支點)變活了,讓對方發(fā)出的力落空,不起作用;“不丟”就是我方通過保持與對方的接觸,粘住對方,便于隨時聽到對方力的變化,偵察到他的動態(tài)。目的是隨對方的變化而變化,通過運化改變對方發(fā)力的方向,讓來力沿我球形體的切線走掉,從而達到保持自己平衡,又控制對方的目的。此乃“因敵變化示神奇”。不頂不丟改變了力學三要素中的兩個要素,所以對方力再大也難以發(fā)揮作用了。
以上幾點足以說明為什么太極推手必須采取不頂不丟的原則,因為這一原則是練出太極功夫的法寶,所以我們對此必須有足夠的認識,這樣才能在推手實踐中自覺落實。否則就會偏離太極推手的方向,永遠練不出太極真功夫。
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三、怎樣才能做到“不頂”“不丟”
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一是弄清太極推手的性質和目的。推手是行拳走架到散打防身之間的過渡階段,是練基本功,不是比輸贏。目的是訓練皮膚的感覺能力。一句話,推手不是比武。有些人對此缺乏認識,所以走進公園練功場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人在“頂牛”,較力,互不相讓,酷似摔跤,比的是力氣大小,目的是把對方推出去。丟掉了太極推手不頂不丟的根本原則,咋還能練出輕靈圓活、化發(fā)自如的太極功夫呢?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弄清推手的性質和目的。
二是要確立“舍己從人”的思想。不頂不丟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二人搭手一接勁就頂,這是人的本能反應,屬于正常,是后天生活中形成的自我保護能力,練外家拳就是要強化這種能力。但是練太極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把這種自然本能逐步減掉,后天返先天,養(yǎng)成順應外力的能力。這需要進行付出艱苦努力的修煉。要神凝體靜,不想動,不主動,不妄動,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要有舍己從人的精神、隨人而動的形體。沒有舍己從人的思想,以我為核心,我行我素地妄動,永遠練不出太極功夫。當然,并不是一隨到底的,在隨的過程中要稍微引領對方,轉移對方力的方向,由從人開始,到制人告終,由被動轉主動,后發(fā)先制。
三是要克服爭勝心,不怕丟面子。推化不了時,就要隨對方的力而跳出去,這是練出不頂功夫的需要,實際也是一種化勁的方法。不能硬頂著,怕丟面子,爭得面紅耳赤,那不是練太極的做法。
其次,要在行拳和推手的實踐中逐步提高技術,練好幾種本領,這樣才能落實不頂不丟的法則,從而提高不頂不丟的功夫。
一是修煉從心意到身意的本領。“不頂”“不丟”實際是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在推手中的運用。要做到不頂不丟,就要是用意念控制自己,接勁不僅不能頂,還要順其而動。這樣先由心意控制身體,慢慢地習慣成了自然,身體會自動不頂不丟,就好像身體有了意念,用我老師的話說,是由“心意”到了“身意”,或者叫由“心知”到了“身知”。此時不用想就會自自然然地不頂不丟了。
二是修煉靈敏過人的聽勁。聽勁是在推手實踐中用心練出來的。推手時要平心靜氣,把注意力放在對方力的變化上,這樣慢慢就有了靠皮膚接觸就清楚對方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力是從哪里來的能力。有了靈敏的聽勁,才能做到逢進必退,逢退必跟,沾粘連隨,“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在不頂不丟中運化,借力、打力,牽動四兩撥千斤。
三是修煉松柔輕靈的形體。這主要在平時練基本功和行拳中注意修煉。要練得周身柔若無骨,輕沉兼?zhèn)洌颇睦锒疾唤┯?,摸哪里哪里空,更重要的是能通過松沉把對方的來力吸到腳下而入地。
四是修煉周身一家的整勁。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上下相隨,內外合一,推哪兒都是整體的伸縮或旋轉,所以不頂也不丟,來多少要多少,胸腹如無底洞,走時又可緊密相隨,吸吐自如。
五是修煉輪軸旋轉的靈活。處處有軸做支點,繞軸有輪轉動活。輪與軸之間,像裝了滾珠加了油,能不頂不丟地走化各方向的來力。
六是修煉陰陽互變的技巧。“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才能不頂不丟,“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功夫深了,即便是在一個點上,也能巧妙地隨時變化陰陽,達到不頂不丟,陰陽互濟,化發(fā)合一。
七是掌握接勁的火候。接勁不頂必須把握火候。從時間上講不要拖延,時間一長,往往雙方容易頂上,功夫不高時,頂上后不容易撤回,所以要接勁就走。從力度上講不要等對方的勁都加過來再走,對方勁剛出,接其“四兩”就走。從空間上講,不論對方勁從何方來,都應順其勁而走。
若能在實踐中逐步做到以上幾點,推手就能逐步落實不頂不丟的法則,反而言之,也只有切實堅持不頂不丟的根本法則,才能修煉出以上諸種功夫,二者相輔相成。不頂不丟既是法則,又是功夫,只有嚴格堅持法則,才能練出上乘功夫。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有急于求成的思想。
太極推手不能頂,難道就不能發(fā)勁了嗎?非也。不頂是指在對方用力的點上,不能逆向發(fā)勁,但是可以“引進落空合即出”,或者“左重左虛而右已去”。太極拳的不頂是避實擊虛的戰(zhàn)術,是以靜待動、以逸待勞,不講拼實力、不打消耗戰(zhàn),打的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游擊戰(zhàn)。一旦尋到對方的空子,得機得勢,則要集中全力,專注一方,以無堅不摧的氣勢和勁力、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fā)勁如放箭,迅速制服對方。
看了“感悟太極推手的不頂、不丟”文章的人還看了:
8.太極推手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