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對成績的影響
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對成績的影響
我國的跳高項目在80年代也是處于領先的地位,為什么當今的世界田壇沒有了一席之地呢?這不免讓我們每一個田徑人深刻地思考,并且尋找我國在跳高項目上存在的不足,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告訴你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與成績的歸因,希望對大家有用。
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對成績的影響
【關鍵詞】背越式跳高;助跑;弧線;起跳
一、我國跳高運動員的輝煌成績
跳高作為一項競技運動項目,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項目上我國在世界的田徑史上也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尤其是我國男子在跳高方面取得的成績更加突出,在1970年,我國的跳高名將倪志欽就采用俯臥式跳高技術以2米29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13年后我國跳高天才朱建華分別以2米37、2米38和2米39的成績三破世界紀錄,延續(xù)了龍的神話,朱建華同時也獲得了中國“飛鷹”的美譽。在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我國的男子跳高項目在亞洲一直保持著第一的位置。
二、我國跳高成績的現(xiàn)狀
自從1992年以來我國跳高成績處于下降階段,我們可以看到自從朱建華等一批跳高名將退役后,中國的跳高處于停滯時期,甚至出現(xiàn)了后退現(xiàn)象。原國家田徑隊主教練黃建,副總教練傅雪雁以及原國家隊跳高教練史鴻范等人相繼發(fā)表文章,分析討論我國跳高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總結出以下幾點:其一,跳高隊伍的后備力量不足;其二,跳高教練員的隊伍建設問題;其三,跳高隊伍的萎縮問題。
三、背越式跳高的發(fā)展及技術動作
(一)發(fā)展
20世紀50年代至今,世界跳高成績的提高是通過增大起跳功率,加大騰起高度來實現(xiàn)的。隨著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解剖學等相關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層次上對背越式跳高做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這些研究不斷豐富了背越式跳高的理論基礎,也促進了背越式跳高成績的不斷突破。
(二)技術動作
背越式跳高技術有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墊四個緊密相連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構成,其中起跳前的助跑節(jié)奏、助跑速度以及擺動腿的技術和起跳技術是決定跳高高度的關鍵因素。背越式跳高采用先直線后弧線的助跑方式,以頭和肩越上橫桿,帶動身體各部位依次過桿,這種過桿方式,要求過桿的速度要快,提高對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以便身體各部位在身體重心上升到最高點時,能夠順利地依次過桿。人體在騰空的過程中,身體能量的獲得來自于助跑。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為了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為正確的進入起跳和順利地過桿做好準備。
四、結論與建設
背越式跳高從動作結構上分析,起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緩沖是對助跑、肢體擺動能量的貯備階段。蹬伸是起跳能量的釋放階段。擺動腿的擺動時機、擺動方向、擺動速度和擺動方式制約著起跳腿的用力過程,直接影響運動員起跳后身體重心的運動軌跡。從動作的時序上講,擺動腿在起跳腿著地以前已經開始擺動,在起跳腿蹬伸離地后才結束,可以說腿的擺動貫穿起跳的始終,我認為要想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的跳高成績四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以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協(xié)調性為前提并且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