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七年級地理期末教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總結經(jīng)驗、拓寬思路、揭示規(guī)律、提高能力的功能。小編整理了關于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一
隨著學生進入考場,拿到考試卷的那一刻起,似乎已經(jīng)宣布這一學期的教學塵埃落定,但是我們卻不能停止分析。
首先從試卷內容上看,基本上每個章節(jié)都有涉及,按照以往的命題規(guī)律,一幅圖對應兩到三道選擇題或者一道綜合題,對應一個學習案例地區(qū),具體如下:
1——3題,各大洲特色對比,注重記憶和輪廓圖判別;4——6題,南美洲,地形剖面圖判讀;7——9題,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分布,側重日本主要領土島嶼名稱及分布識別,氣溫分布規(guī)律;10——13題,世界部分地區(qū)和國家(中東,東南亞,俄羅斯),涉及世界地圖判讀和主要地理事物識記;14——15題,印度軟件外包產(chǎn)業(yè)市場分布圖,側重統(tǒng)計圖的歸納和分析;16——19題,埃及位置和主要農(nóng)作物圖,中東地區(qū)的位置,氣候,河流等分析;20——23題,湄公河流經(jīng)國家示意圖,側重東南亞河流分布,考察河流對城市分布的作用;24——25題,南極科考站位置示意圖,極地圖的判讀,地理事物識別及方向。26題,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和東南沿海氣候統(tǒng)計圖,側重類型分析,氣候對農(nóng)業(yè)類型分布的影響;27題,薩赫勒地區(qū)位置圖和薩赫勒地區(qū)氣候統(tǒng)計圖,側重考察氣候特點分析及影響,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為原因;28題,法國地形圖,側重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勢特征、河流流向特征分析;29題,美國本土農(nóng)業(yè)帶分布圖,側重農(nóng)業(yè)帶分布的識別和有利自然條件分析,滲透因地制宜觀念;30題,俄羅斯礦產(chǎn)資源和工業(yè)分布圖,側重歸納俄羅斯工業(yè)特點,及舉例烏拉爾工業(yè)區(qū)的主要礦產(chǎn)資源與工業(yè)區(qū)發(fā)展的關系。
但是仔細看,不難發(fā)現(xiàn),考查內容側重的是理解記憶,也即一個地區(qū)的常識記憶,以及按照案例學習形成的課程標準要求終極目的,會通過閱讀圖文資料,梳理歸納出有效的信息,即側重考察讀圖和信息處理能力。
因此,從試卷中不難看出,考試內容死記硬背的內容很少,試題的用圖和測試點也不再是課本原圖的簡單復制,不再是機械型地讀圖,什么地理事物在哪里,是一種直觀記憶。而是對地圖進行分析,能夠總結出規(guī)律。如考察印度的服務外包產(chǎn)業(yè),通過統(tǒng)計圖得出業(yè)務服務主要對象,然后分析印度發(fā)展軟件外包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勢條件主要是什么。可能學生靠記憶可以作答,但是不一定扣題,這就需要合理審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側重的是思維能力。
其次,有些內容與課本脫離,但是又沒有脫離課程標準實際,如法國地形圖的使用,重在考察學生對一個地區(qū)的地形、河流特點進行分析,既要能夠合理讀出地圖信息,還要能夠按照地理方式進行梳理,如地形特點既要回答以哪種地形類型(分布面積比例較大的一種或幾種)為主,還要回答地勢分布特點,總體分布上哪個方位高,哪個方位低。
第三,試題循序漸進凸出核心地理規(guī)律應用分析。如通過閱讀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圖,找到日本櫻花開放最晚的地方,推測日本櫻花開放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進而歸納影響日本櫻花開放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側重的是氣候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喚醒記憶,以及應用揭示生活現(xiàn)象能力,重在常識性地理素養(yǎng)的普及。
由此,根據(jù)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和教學實際,我們推測學生會出現(xiàn)不同層次的差異,特別是對于課本上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內容,學生一定會顯現(xiàn)出缺乏理性分析的差距,還會出現(xiàn)綜合題出現(xiàn)詞不達意,缺乏地理視角的差異,即審題不力,造成得分點遺漏的問題。
于是,改卷后,我們查找部分試卷作為案例,并結合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分析,的確沒有出乎我們的估計,不論是學生最高分和最低分有很大差距,還是每道題平均得分之間的差距,都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失落之意。如高分達到98分,低分僅24分,綜合題第29題平均得分8.63,第28題平均得分僅4.35(滿分均10分),第26題平均得分6.42,第27題平均得分5.78,第30題平均得分6.78,原因是低9題考察的是美國農(nóng)業(yè)帶分布,為客觀題,課本上能夠直接找到活動原題依據(jù);而第28題是讀法國地形圖,是考察地形特點與河流流向特點,是一種歸納能力,還必須知道如何用地理方式答題。而不是直接考察的課本案例,也就凸顯出不同學生的差距。如第27題,有些學生糾結于薩赫勒地區(qū),而不知從試題材料和附圖結合分析,造成方位和氣候特點不對號的差距,還有學生不能分析出氣候類型和氣候特點的差異。
還如部分選擇題,如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主要運輸方式,學生缺乏直觀認識等不能確定,造成懷疑,出現(xiàn)失分問題。
總之,從學生答題失分情況看,一是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二是有些學生沒有轉換成應有的能力,對于開卷考試認識不清,表現(xiàn)在答案是從課本中摘抄一些句子,而缺乏自我的歸納和梳理;三是對于所學內容不熟悉,應用分析能力欠缺,表現(xiàn)在綜合題出現(xiàn)缺答,甚至有學生選擇題也出現(xiàn)漏答,時間分配不合理,考試技巧有問題。
所以,從考試分析提醒我們,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基于課標,注重能力,要注意教學中依照課標合理選用教材,注意教學案例的選取,突出教學終極目的,在落實知識的基礎上,凸出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學會從地理的角度整合信息,從地理的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視學生答案展示梳理過程中,更要注意讓學生歸納方法的梳理,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夠通過案例學習摸清某一主題分析規(guī)律,各事物間因果聯(lián)系,真正成為一種素養(yǎng),一種能力。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二
一、試卷分析
本次七年級地理期末考試由縣統(tǒng)考,考試的范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全部。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兩種。其中單項選擇題60分,30道小題,每小題2分,綜合題40分,4道小題。從試題內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讀圖分析技能。
1、知識點覆蓋面廣。從卷面知識點分布來看,覆蓋整本書整章內容,較為全面。
2、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體現(xiàn)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為主。
3、重視對地理讀圖分析的考查,特別是對經(jīng)緯網(wǎng)、等高線地形圖、七大洲四大洋和五帶的劃分考查。
4、試題大部分考查了與學生現(xiàn)實較為接近的地理知識,但又不離開課本,沒有脫離考點內容。
二、總體情況
本次七年級三個班共有103人參加考試,及格人數(shù)34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7分。90分以上1人,80-89分5人,60-79分25人,40-59分31人,39分以下48人,平均分為43.5分,優(yōu)秀率為1.94%,良好率8.74%,及格率33%,低分率39.81%。
三、答題情況分析
下面是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一)選擇題(1-30小題)答題情況:學生選擇題平均分31.6分,滿分沒有人??嫉氖腔A知識,部分學生掌握較好,第2、3、4、5、6、7、8、10、11、12、13、14、16、18、20、23、27、28、29題是簡單的題目,學生完成得較好,而且是平常已做過的題目或者類似的題目,絕大多數(shù)學生基本能掌握,得分較高。第1、9、15、17、19、21、24、25、26、題學生做錯的多,大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或對知識不扎實,理解力差,導致失分。
(二)綜合題(31-34小題)答題情況:
第31題,考的是“印度地形示意圖”,共10分,平均分6分,失分多,第(1)小題失分在于學生搞不清印度的河流位置,位置弄不清,張冠李戴,第(2)小題大部分失分在于搞不清印度周邊的國家名稱,只有幾個學生做對。
第32題,考的是“日本示意圖”,共10分,大部分學生把日本四大島的名稱混淆,位置弄不清,張冠李戴,日本的工業(yè)主要集中有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數(shù)學生只寫太平洋沿岸。
33題,考的是“巴西”,共10分,平均分3分,多數(shù)學生搞不清巴西與哪個國家合建的是哪個水電站,說明還不理解題意。
第34題,考的是“澳大利亞圖”,共10分,平均4分,是難點,第(1)小題學生做錯的多,大多數(shù)學生寫不出山脈、首都、城市、和島嶼,位置混淆。
四、存在問題
這次期末考試,我也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選擇題沒有拿到滿分的,說明在基礎題目方面,這次考試做的不是很好,直接反映了學生在平時對地理不是很重視,等到考試的前一周或者前兩三天才看書,臨時抱佛腳的很多,這點值得讓人反思;二是整體答題方面很多學生還是做不對,沒有認真看書,沒有聽從老師的復習要求;三是還有部分學生對于如何看圖還是一竅不通,導致綜合題失分多。甚至有十幾位學生四道小題都沒做;四是部分學生在審題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題目不仔細,粗心大意、馬虎等,還有讀圖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答題出現(xiàn)地理知識和地圖信息不能一一對應。
五、改進措施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上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熱愛學習地理,從而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2、調整課堂模式。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提高新模式,改變以前老師一講到底、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只對一部分難點進行適當解釋,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地理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及時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去理解掌握知識。
4、加強圖表訓練,善于運用圖表。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把地理事物放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去研究它在時間上的各種變化規(guī)律及成因。把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和通過地圖訓練培養(yǎng)能力,正是這一方法的生動體現(xiàn)。一方面把所獲得的知識落在地圖上,培養(yǎng)讀圖、畫圖及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立足課本,學好基礎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只有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去聯(lián)系實際。在“博”的基礎上要求“活”?;A知識要求記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間分布狀況,一些重要的地名、數(shù)據(jù)應當牢固記憶并能落實到圖上。
總之,針對學生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會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注重地理教學的過程,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將地理知識的掌握融入到平時的地理學習過程中。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查缺補漏,加強指導,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更好成績。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三
一、試題評價
(評價標準: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本學科的課程標準、考試綱要;評價內容:命題材料選擇、試卷結構、題型設計、能力點分布、三維目標的體現(xiàn)、分值分布、試題難易比例等。)
1、這份試卷題量比較適中,按照滿分1000分來配置。其中選擇題占30% ,連線題占10% ,讀圖題占60% 。試題內容覆蓋面比較廣,地形、氣候、人口、國家、山川河流、常識性的地理世界之最等知識點均有涉及,重點考察了學生的讀圖、記憶能力,但是對經(jīng)濟方面的 知識涉及較少,如農(nóng)礦產(chǎn)品、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狀況(僅15題和連線題中有一個問題,共2分),沒有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思考型題目。
2、讀圖題所占比重過大,填圖的部分內容要求過高,難度偏大,如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脈和德拉肯斯山脈,高中生也未必能記住,北美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可以要求學生在后面的《美國》一節(jié)中去記憶。
第1題,所給答案錯誤,最高的高原應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湘教版教參中認為是南極高原)。
第11題是第二章第3節(jié)的內容,超出了本次考試的命題范圍。
3、連線題的設計應改進,五條線交織,被1000多學生畫的花樣百出,所有的閱卷老師都怕改這樣的題,寧愿改10個選擇題,也不愿改這個5分的題。建議把前面的選項標上括號,后面的選項標上代號,然后要求學生把代號填進括號,教師看代號改就輕松多了。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要求:抽樣調查,歸類整理,列出現(xiàn)象,分析原因。)
單項選擇題的第1題:題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高”字上的,就選擇了A、青藏高原;注意力集中在后面的“大”字上的,就選了B、巴西高原。閱卷教師是按B選項來判卷的,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被扣去了一分。
單項選擇題的第4題:有些同學把歐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多瑙河”與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弄混了,選擇了答案C。
填圖題的第1題:填寫德拉肯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尼日爾河、贊比西河,正確率很低,原因是對地圖記憶不夠全面。
三、反思與建議
(針對典型錯誤分析,做出教學反思,并提出教學建議。)
1.重視對地圖中地理事物的記憶。
2.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熟記基礎知識。
3.注意把握地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做到理解透徹,記憶熟練。
4.強化填圖練習。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試卷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