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東高考語文真題(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個“□”是為考查而設(shè)) ,完成5—9小題。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嫻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 輔,據(jù)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shè)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斗,刃及鞍勿顧,識馬即步戰(zhàn)。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zhàn)益疾。賊駭走,相潔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駐與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wèi)。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郊。當(dāng)是時,嗣昌起潛主和議。 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脰耳。”決策議戰(zhàn),然事多□嗣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guān)、寧諸路屬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
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晟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jìn)師至賈莊。起潛擁關(guān)、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應(yīng)。師至蒿水橋,遇清兵。
象晟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戰(zhàn)。旦日,騎數(shù)萬環(huán)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戰(zhàn),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奮身斗,后騎皆進(jìn),手擊殺數(shù)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伏其上,背負(fù)二十四矢□死。一軍盡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財,募滇軍隨象升討賊。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贊曰: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摯其肘而驅(qū)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
【住】①嗣昌、起潛:指楊嗣昌、高起潛。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射,嫻將略 熟習(xí)
B.逐賊危崖 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促
D.次順義 駐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虛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偃皇露唷跛貌⑵饾摀?/p>
?、跅铌憚P懼眾之殘其尸□伏其上
?、郾池?fù)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 ①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 ①為 ②且 ③乃
7.下列文句中,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盧象昇作戰(zhàn)總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負(fù)重傷也斗志不減,令賊寇聞風(fēng)喪膽。
B.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同清軍和談,盧象昇反對這種妥協(xié)行為,決心以死報效祖國。
C.盧象昇陷入清軍的重圍之中,仍然奮勇殺敵,體現(xiàn)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D.侯弘文追隨盧象昇討伐賊寇,在驛站受到圍攻,盧象昇趕去救援,但未成功。
9.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象昇麾兵作戰(zhàn),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4分)
?、谔煜掠墒窍Ш胛亩嘞髸N。(3分)
(2)盧象昇為什么會兵敗?請根據(jù)文本分析。(3分)
10.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早過大通驛①
查慎行
夙霧才醒后,朝陽未吐間。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fēng)軟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guān)②。
?、俅笸A:在安徽銅陵,大通河由此入長江,作者乘船途經(jīng)此地。
?、谇G關(guān):五代后梁畫家荊浩、關(guān)仝,二人擅長山水畫。
(1) 第三聯(lián)的“軟”字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很有特色,請作賞析。(4分)
(2) 詩題的“過”字在詩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11.補習(xí)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__________,何時可掇?____________,不可斷絕。(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雁陣驚雁,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3)昨夜閑潭夢落花,,______。江水流春去欲盡,,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夫夷以近,_________;險以遠(yuǎn),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