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證類高考歷史題解題技巧
近年來,票證類歷史題在高考中屢屢出現,很受新課程地區(qū)命題者青睞,如2010年安卷第17題考查鄧小平贈送飛樂音響公司股票、2010年江蘇卷第13題考查股金證、2009年上海卷第23題考查北京公私合營企業(yè)股息憑證、2009年天津卷第2題考查土地制度和賦稅制、2007年海南卷第20題考查十月革命紀念郵票等。而這些票證類歷史題所涉及的常識是學生平時很容易忽視的知識。為此,筆者整理了一些票證類歷史高考題,探究其特點和解題技巧,并創(chuàng)編了一些模擬試題,以供大家復習參考,迎戰(zhàn)高考。
一、土地證券類
“土地證”是指土地使用權屬的憑證。在農耕文明社會里,土地是土地主人(簡稱“地主”和農民)的命根子。我國古代崇奉 “以農立國”的正統(tǒng)思想,歷來高度重視對土地的開拓、爭奪、管理和使用。夏商周時期,土地名義上屬于奴隸制國家所有,實質上是屬于奴隸主貴族國王所有;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魯國實行“初稅畝”,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進入戰(zhàn)國時期,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經過李悝、商鞅等變法運動,封建土地制度和生產關系在戰(zhàn)國時期得以確立并繼續(xù)發(fā)展;此后,封建社會的歷代王朝都加強對土地的開發(fā)和管理,但是,人們公認至今沒有見到宋朝以前的“土地證”;宋朝時,土地證雛形出現,當時名稱叫“地符”,它明確了代表國家管理土地和進行權屬的認定,是我國最早的土地證。宋朝以后的歷代“土地證”雖然名稱各異,例如明代的叫做“清丈歸戶單”、“歸戶由帖”等,但都符合幾個必要條件,即官府公章、統(tǒng)一編號、發(fā)證時間、簽證人,不僅有宏觀的地理位置,一般還標注該田畝東南西北具體的毗鄰關系。明代時全國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土地清丈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與封建土地所有制相適應的土地管理制度。明清兩朝的土地證正式成為一種法律保障形式。
太平天國時期,由于地主被鎮(zhèn)壓、逃亡遠徙,征收田產地丁漕糧時,找不到業(yè)主,便自然而然創(chuàng)造性地采取了“著佃交糧”政策,給佃農耕種的土地發(fā)放“田憑”,即土地所有權證書,把土地所有權轉移給了實際耕種田地的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一美好的政治主張,但由于戰(zhàn)事頻繁和很快失敗,它只是局部地區(qū)短期的施行。
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貧苦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翻身當家作主人,多次頒發(fā)過土地證。新中國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28日公布了《土地改革法》,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目標,廣大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為了保護土改成果,人民政府根據新的土地制度向農民頒發(fā)了土地證,用法律的形式確認新分土地的所有權。
“土地證”和“地契”是兩個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地契”是指典押、買賣土地的雙方所立的契約,是轉讓土地所有權的證明文件(法律文據)。其中載明土地數量(面積)、坐落地點、四至邊界、價錢以及典、買賣條件等,由當事人雙方、親屬、四鄰、中人及官府等見證人簽字蓋章。地契由賣方書立。未向官府納稅前的地契稱為“白契”,經官府驗契并納稅后稱為“紅契”。只有“紅契”具有法律效力。地契由買方保存,作為土地所有權憑證(買方保存的“紅契”可等同于“土地證”),可以憑它作抵押貸款等。
土地證契能夠反映一段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歷史的變遷。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證從紙的質地、規(guī)格、式樣、圖案設計、內容設置、頒證機關印章的形狀,到頒發(fā)此證領導人的名章、毛筆填寫的字體等,都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明代萬歷8年的歸戶由帖(土地證) | 民國地契 |
江西興國縣1934年土地稅收證 | 陜甘寧邊區(qū)現存的土地證 |
解放區(qū)的土地證 | 土地所有權證 |
日本明治維新實行土地改革和地稅改革,全國丈量土地、劃價,頒發(fā)地券。1872年大藏省頒布東京府地券發(fā)行章程,解除《永遠禁止土地買賣令》。四民可以自由買賣土地,否定了過去的領主權,使自耕農從土地封建束縛下解放,成為自由的土地所有者。“1880年土地改革基本結束,這是一種土地私有的近代土地所有制,比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是一個進步。”
教材中有關解決土地問題的國家還有美國、法國、俄國、埃及等,但都沒有介紹出現土地證券。學習和復習時,注意其土地政策和特點及意義。
【真題跟蹤】
(2009·天津卷)對下圖所示內容認識正確的是
A.政府獎勵墾荒耕地數量增加的情況 B.地主兼并農民土地的記錄
C.農村土地專業(yè)化經營的情況 D.國家確定土地所有權和征收賦稅的依據
答案:D。
【模擬訓練】
土地,歷來是人們爭相控制的重要生產資料。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變更留下的憑證是寶貴的歷史資料。它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狀況。
材料三
(1)從革命史觀來看,哪些時期的土地證賦予農民的權利是一樣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從近代化史觀來看,哪一時期的土地證促進了近代化的發(fā)展,為什么?
(3)從文明史觀和馬克思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學說來看,由材料一到材料二、三追求的文明形態(tài)演變各是什么?
參考答案:
(1)太平天國時期和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土地證賦予農民的權利是一樣的。主要目的:鼓舞農民革命,激勵他們參加反封、反侵略的斗爭;解決農民缺少或沒有土地耕種(生活)的問題。(2)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明治維新實行土地改革和地稅改革,經過全國土地丈量、劃價,頒發(fā)地券(土地證)。四民可以自由買賣土地,否定了過去的領主權,使自耕農從土地封建束縛下解放,成為自由的土地所有者,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3)材料一到材料二:農耕文明到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材料一到材料三:農耕文明到社會主義主義工業(yè)文明;材料二到材料三:資本主義工業(yè)文明到社會主義主義工業(yè)文明。
二、糧票、油票、肉票、糖票、煤票、布票等類
中國在春秋時期就誕生了世界最早紙前糧票──“糧簽”,一直到漢代的“食者籍”、宋朝的“要券”、“熟食”,明、清以來的各種糧食證券及民國時期的天賦票。
新中國建立后,為了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3年,我國開始(北京市)對糧、油、棉、布等基本生活用品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各類商品票證逐步作為計劃供應的調節(jié)手段應運而生,有關民眾生活的糧票、油票、豆腐票、肉票、魚票、布票、煤票、肥皂票、煤油票等達數十種之多,到1993年,主宰百姓生計40年的商品票證終于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些花花綠綠的票證曾是無數中國家庭的重要財產,它承載著社會生活的風風雨雨,承記著百姓的辛酸與無奈。如今,那些穿過歲月風塵存留下來的票證,正成為收藏品,它是中國百姓從貧窮走向富裕的見證,是我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艱難歷程的見證。
明代票證 | 清代票證 |
民國時期的糧食票證 | 革命歷史時期糧食票證 |
中國早期軍用糧食票證 | 中國通用糧食票證 |
美國在二戰(zhàn)時期商品緊張時,發(fā)放過各種商品票證,其中有糧票性質的票證?,F在還有一些國家仍然采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