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歸類復(fù)習(xí)資料(2)
7、文學(xué)常識填空。
(1)李白,唐 代偉大的 浪漫 主義詩人,字 太白 ,號 青蓮居士 ,被后人稱為 詩仙 ,與 杜甫 合稱“李杜”。李白詩擅長 想象 和 夸張 ,形成 豪放飄逸 的詩風(fēng)。
(2)柳永, 北宋 (朝代)詞人,是 婉約 派詞風(fēng)的代表詞人。
(3)《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珍品,它以 賈薛王史 四大家族為背景,以 賈寶玉 和 林黛玉 的愛情悲劇為線索,藝術(shù)而真實地反映了中國 封建 社會日趨衰落的歷史趨勢?!都t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
(4)列夫·托爾斯泰是 俄 國偉大的 現(xiàn)實 主義作家,代表作 《安娜卡列尼娜》 、 《戰(zhàn)爭與和平》 、 《復(fù)活》 。
8、古詩詞背誦、默寫。
(1)琵琶行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2)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3)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4)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6)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7)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8)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現(xiàn)代文閱讀
(一)閱讀《荷塘月色》,回答問題。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月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一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第一段中“心里頗不寧靜”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全文的文眼。
(2)貫穿全文的感情是難以擺脫的,是籠罩在作者心頭的哀
愁。“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奠定了全文“不寧靜”感情的基調(diào)。
(3)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起了總領(lǐng)全文的作
用,交代夜游荷塘的緣由,引出下文。
2、對第三段中“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句話如何理解?
答:白天在壓抑的環(huán)境中工作和生活,在晚上終于暫時得到片刻的寧靜,獨自欣賞荷塘月色,從那些令人厭倦的人和事中解脫出來,感到淡淡的喜悅。
3、第四段描寫荷塘,作者敏銳地捕捉并生動地描繪了“微風(fēng)過處”的景色。分析微風(fēng)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所起的作用。
答:(1)開頭寫葉和花的靜態(tài),微風(fēng)過后才寫出它們的動態(tài),使景色多樣化。
(2)因微風(fēng)吹動葉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3)因微風(fēng)送來縷縷清香,自然過渡到描寫荷香.
4、第五段中作者使用的動詞極其有表現(xiàn)力,既生動又精準,請舉例說明。
答:(1)“瀉”:寫出了月光自上而下不受任何阻礙地照射下來。
(2)“浮”寫出青霧很輕很薄,幾乎沒有任何重量。
(3)“籠”突出月光下的荷塘飄渺朦朧的特點。
5、最后一段為什么會讓作者突然說“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答:回憶江南采蓮的舊習(xí),表現(xiàn)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實則寫對自由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含蓄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不滿。
(二)閱讀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問題
人生的境界(節(jié)選)
?、傥以凇缎略恕芬粫性f,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gòu)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那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谝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垡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苓€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葑詈?,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gòu)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捱@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xiàn)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yīng)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后兩者是精神的創(chuàng)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哒罩袊軐W(xué)的傳統(tǒng),哲學(xué)的任務(wù)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xué)境界,因為只有通過哲學(xué),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xué)的產(chǎn)物。道德行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yǎng)成某些道德習(xí)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xué)的任務(wù)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嗌钣诘赖戮辰绲娜耸琴t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學(xué)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為圣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是哲學(xué)的崇高任務(wù)。
?、嵩凇独硐雵分校乩瓐D說,哲學(xué)家必須從感覺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學(xué)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墒翘斓鼐辰绲娜耍渥罡叱删?,是自己與宇宙同一,而在這個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庵袊軐W(xué)總是傾向于強調(diào),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tài)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tài)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chǎn)生的意義,構(gòu)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1、誦讀全文,你能回答什么是人生的境界嗎?
答:人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
2、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作者劃分的四種“人生境界”。
答:
(1)自然境界:只是順著人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慣做事,自己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所做事情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
(2)功利境界:一個人為自己而做各種事,其動機是利己的,有功利的意義。
(3)道德境界: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
(4)天地境界: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在做他所做的事。
3.第⑨自然段運用了( 例證 )論證方法。
三、文言文閱讀
《師說》
韓愈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rdquo;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2.寫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受”通“授”,教授,傳授。
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從師學(xué)習(xí)。
3.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學(xué)者:求學(xué)的人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出:超出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是故:所以
(4)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或: 有的 小學(xué): 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了
(5)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讀:斷句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嘉:贊賞
(7)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師:學(xué)習(xí)
(8)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師:以……為師
4.解釋下列“之”字用法。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主謂之間 取消獨立性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主謂之間 取消獨立性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的
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 主謂之間 取消獨立性
25.翻譯下列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越來越高明,愚人越來越糊涂。圣人高明的緣故,愚人糊涂的緣故,大概是從這種情形產(chǎn)生的吧?
(2)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可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認為是近于諂媚。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因此不論高貴的,不論卑賤的,不論年長的,不論年少的,道理在哪里,老師就在哪里。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所以學(xué)生不一定樣樣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xué)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業(yè)務(wù)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只不過像這樣罷了。
(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巫、醫(yī)師、樂師、各種手工業(yè)者,不以互相請教為恥。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人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
看過"高一語文期末歸類復(fù)習(xí)資料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