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們仨讀書筆記5篇
《我們仨》這本書記錄了錢鐘書和楊絳一家的美好生活,小編為大家搜集了5篇“《我們仨》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仨讀后感1
淡淡然讀完楊先生的《我們仨》,終了也是淡淡然,再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心上又綻了幾個血泡”這么一個百歲老人一生又該綻起多少血泡,看著血泡一個個變大,最后噴薄而出,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后的溫情。讓我記起《湯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段話“當一種強大的壓力把一個人壓得忍無可忍時,他就會立刻調(diào)動他全部體力和意志進行垂死掙扎,企圖掀翻這個重壓,由于這個道理,痛苦達到最高-潮之后,退潮時往往會給人帶來喜悅和勇氣”。這生離死別帶給楊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涼,還有什么?
《我們仨》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繪的多么壯麗,多么繽紛,卻在不經(jīng)意間告訴我們,她愛著她的丈夫,女兒,她有著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熱忱,那份牽掛。 然她的不同,除了書本,除了學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紛紛擾擾均與她絕緣,他的文字里透出來的盡是黑白底色,年輕時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閨秀,到老年時候的沉著堅毅。在這片田地里,你何處去尋找市儈氣息?又有什么比這無聲的坦然更有重量。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濤滾滾塵世間,瘦弱身軀下投出的堅毅,視野的寬廣,對知識的渴求,對任務的負責,對丈夫的肯定,對女兒的寬容,只在其內(nèi)心擁有一顆淡然的心,不計名利,不求富貴,書香四溢,如入芷蘭之室!女人當有對生活如此之真誠,又何如收獲不了安然的晚年?
我們仨讀后感2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很簡短,就一頁。講了一個夢的故事。我記住了鐘書先生安慰楊老的那句話: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仍是楊老在講給我們一個“萬里長夢”。夢中她是一名交通員,住在客棧,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鐘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后來也病重)之間不停地游走奔忙,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一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實在不想動了,先得到女兒“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著載著鐘書先生的船變成一葉小舟,“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附有很多張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種其樂融融,看了讓人很溫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輕時,夫妻倆在倫敦和巴黎留學時的合影;也有錢瑗的成長照片、英國留學的紀念照。最喜歡他們父女倆的合影,老先生愛說女兒像他,一樣的有著聰明的頭腦,含蓄的微笑。他們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讓人感動。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真實寫照都在這些圖片中定格了。最后兩張老倆口相互理發(fā)的照片,拍得真好。楊先生會用電推子,鐘書先生會用剪刀。我看到這里,才真正領(lǐng)會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淺顯的文字記錄了他們這個三口之家共同經(jīng)歷的快樂。“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在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于他們夫婦二人留學期間的苦讀和自得其樂的生活。想像著兩個不嗜家務的學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鹽,他們的真實生活都在楊先生的筆下復活,讓我看到兩個抽空去探險(散步)的快活人。鐘書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讓我也提起興趣早起為家人用自制豆?jié){和五分鐘白水蛋當早餐,看他們爺倆吃得心滿意足。
我們仨讀后感3
通過《圍城》,錢鐘書成為我最為喜歡的作家之一。其實作家這個稱呼放在錢鐘書身上顯得太沒有分量。由于他的原因,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講述錢鐘書一家三口的故事。這本書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給你講述一個普通、溫情的故事一樣,用毫不華麗的語言娓娓道來。就是這本書,讓我喜歡上楊絳和錢鐘書夫婦。
錢鐘書夫婦的婚姻被一直都被視為美好婚姻的典范和楷模。錢鐘書先生對楊絳女士有這樣一段評價,后來被視為理想婚姻的典范:1、在遇到她之前,我從未想過結(jié)婚的事情。2、和她在一起這么多年,從未后悔過作她的妻子。3、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
什么樣的女人才能如此完美,什么樣的婚姻才能如此琴瑟和諧,讓我用瘦狐貍的理論分析分析。
1、 錢鐘書、楊絳夫婦人生觀、價值觀高度一致
楊絳說:“我們仨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彼麄兎驄D二者懂得英、法、意等多國語言,翻譯眾多文學著作,他們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祿,只求得安心、專心的做做學問。在人生觀、價值觀上高度一致。他們是同一類型的人,他們想成為同一類型的人。
2、 兩人互相包容對方
在生活中,兩個人互相包容對方。錢鐘書是一個學問上的巨人,生活上的侏儒。
楊絳懷孕住院那段時間,錢鐘書只能一個人過日子。他每次到產(chǎn)院探望的時候,經(jīng)??嘀樅蜅罱{說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不知道該怎么辦?他把臺燈打翻了,也束手無策,書里面還有一段說1972年的(錢鐘書當時應該62歲左右)是錢鐘書生平第一次劃火柴。不知道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像楊絳那樣如此包容這樣一個人?
我們仨讀后感4
放下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我也仿佛從自己的夢中走出來。書的邏輯再簡單不過:“我們倆老了”,所以“我們失散了”,失散了后,“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生活的經(jīng)歷可不簡單,可謂閱盡人間滄桑,遍歷生活百味。一家仨,走上人生“驛道”,歡笑與溫馨,在生活的“客?!毕嗑郏虝簠s又再一次地在驛道上失散,從此天各一方,如同一只離群的白鶴,聲聲凄凄。家也不復是家,只不過是客棧罷了。
人世的分分合合,卻如同一個同心圓,總轉(zhuǎn)不出家、愛人、女兒這個圓心。這個圓也許是個橢圓,因為生命的軌跡,不會是如此的有序。圓圈內(nèi)各式人物,襯托了這個圓圈的厚實與凝重。
人生入夢,還是夢入人生,如同夢蝶,確實顯透了幾分生的無奈,活的艱難?!皦艟硽v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這樣的文字,多少讓人覺得要這一切真要是夢又該多好。夢意味著生命還沒有到這樣的際遇,還有希望在醒來后。
可詩人藍德說,“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風雨伉儷的錢先生走了,自己至親的女兒也走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回憶舊日的時光時,這不是生命的煎熬又是什么?一個人孤零零,一個人做著“老人的夢”,醒來后是無邊的黑夜,冷清的“客?!保@時,害怕的是“萬里長夢”會有朝一日醒來。
生活的沉寂和孤苦,突然怎樣地增添了生命的重量,對過去種.種往昔的無限追憶與留戀。沒有誰再陪伴在你的周圍,一切的喧囂似乎都隨著親人的離去而變得那么的寂靜。沒有了老伴的常年的“呼嘯”,沒有了女兒的“做壞事”,一切又歸于清靜。
也許人的一生就像一塊石頭激起水中的波瀾,一個一個的圓就慢慢地散開,久而久之,波瀾就歸于平靜。但“過去的事,像海市蜃樓般都結(jié)在云霧間,還未消散?,F(xiàn)在的事,并不停留,銜接著過去,也在冉冉上騰”。
我們仨讀后感5
你看不到楊絳先生滿腹才華的拋露,你也尋不到她追憶一家三口一生作為的身影。這部書僅僅是一位年邁的母親懷念過世的丈夫與女兒的書籍,如此這般簡單,純粹,這就是我讀完《我們仨》這本書后最大的感慨。
耳聞這本書的出版,已經(jīng)不下兩年,帶著幾分好奇與探究之心去揣測這本書的內(nèi)容,卻擱置了幾年,未曾去細細品味一番,至于原因,自己也說不清。昨天,在圖書館尋找余華的《細雨中呼喊》,未尋得,卻看到了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淡雅的封面,樸素的標題,它就那樣靜靜地、靜靜地躺在那里,如同楊絳先生失去至親后那顆孤單卻又安靜的心。我?guī)е巯О愕嘏踔?,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在讀它之前,我便猜想著,錢鐘書先生的一生該是何其的故事紛呈,這本厚厚的書里該是滿滿地記載了錢先生的豐功偉績吧。 如果我猜對了,那楊絳先生就不是楊絳先生了;如果我猜對了,想必我也不是此刻的我了。書的最開端,每一頁上都印著楊絳先生一家人的舊照,那是我從未見過的錢鐘書和楊絳,一張張溫情的全家福上,都是他們年輕時光刻下的痕跡。我們相差的歲月使我對兩位前輩的印象就是博學的老人,淡泊的學者,更是我們后人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
相關(guān)文章: